寻找行业发展新动力
4月1日,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九届三次理事会在杭州顺利召开,会议之后举行了以“寻找行业发展新动力”为主题的论坛。论坛上,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何烨、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冯德虎和上工、飞跃、标准、华辰、宝石、和鹰五家企业负责人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 何烨
2012年行业受市场需求萎缩、各项成本上升等影响,各项经济数据大幅下滑,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但行业发展也出现了很多亮点,表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已经在进行中。
亮点一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劲,成效显著。2012年行业发明专利的申报量创历史新高,为293项,且国内企业的申请占据了较大比例,行业在自动控制、激光应用领域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亮点二为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企业兼并重组迈出了重大步伐。2012年,规模上企业数量增加24%,以大企业集中度的提高和小企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为特征的结构调整出现成效,例如标准整合惠工三厂的缝纫机业务,上工收购了德国百福和凯尔曼公司,意义非常重大。亮点三是自主品牌竞争力明显提升,比较竞争优势增强。近年来,国内自主品牌的缝纫机凭借优良的性价比、优质的服务和快速响应能力,与国外主流企业处于同一个层级的竞争。不仅常规产品的竞争胜出机率逐年提高,而且特种化产品在竞争中也逐渐取胜。
对于企业来说,不管外部形势如何,练好内功尤为重要。市场的潜力和创新的动力将是行业要抓住的新动力。
第一,坚定信念和发扬企业家精神。未来20年,中国仍将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强的制造中心和市场,企业家自强不息、艰苦创新的精神是行业发展的新动力。过去三十年的成功,除了改革开放和政策,最重要的是企业家拼搏的精神,新的时代给企业家精神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包括创新精神、专业能力、契约精神、社会责任等。
第二,永无止尽的创新动力。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追求与别人不同竞争力的过程中成长起来,机遇在于产品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以及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这为行业打开了一个技术创新的空间。同时,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云制造,为行业转型升级和实现超越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第三,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是行业发展的最大的内生动力,也是竞争的优势。现在不仅是缝制设备,包括产品链的延伸,前道的裁剪和后道的熨烫整理,也为我们拓展市场提供了很大的机遇。
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 冯德虎
2012年,受到外需不振、内需趋缓、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等影响,中国服装行业进入调整转型期,增速放缓,面临转型,但是依然取得了两个市场减缓增长的成绩。
内销保持增长,增速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限额以上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9778亿元,同比增长18%,但比2011年同期下降6.2%。中华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12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3%,相比2011年全年低8.1%。商务部重点监测的3000家零售企业,2012年销售额同比增长8.1%,比2011年同期下降了12%。2012年,国内服装价格增长较快,优秀品牌销售稳健增长,三四线城市对服装内销形成支撑,网商增长迅速。
出口量跌价增,金额增速放缓。据海关统计,2012年中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601.55亿美元,同比增长4.53%,其中服装出口1299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出口数量为289.12亿件,同比下降1.07%,出口平均单价为4.49美元,同比增长4.42%。2012年,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香港四大传统市场的总份额下降,新兴市场增长迅速,对东盟地区服装出口金额达110.24亿美元,同比增长94.08%,服装出口数量23.62亿件,同比增长34.18%。出口订单进一步向大企业集中。
生产总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东部地区增速相对平稳,中西部、东北较快速增长,产业持续向东部以外地区转移,但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五大省的总产量仍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4.35%。效益两集分化严重。
行业发展新动力在于挖掘内涵,节约、可持续地发展。个人给予寻找缝制机械行业发展新动力的几点建议:一是整合资源、寻找洼地、创新开发,同时要有快速反应,注重供应链;二是围绕提高品质、提高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下功夫;三是提升企业的内生动力,从扩展外延转变为丰富内涵,提升供应链,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满足各类服装生产的需要。加工型企业的趋势是做专业化的产品,不仅仅是设备的创新、小工具的开发,工艺流程等也在发生改变。
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敏
上工从2003年开始就寻求一条产业突破的道路。用上工前八年的发展之路向大家做一个汇报。发展动力一定是创新,但如何创新,创什么新,创新能否成功并取得经济效益,都是一个问题。
第一,向上提升。在平缝机、包缝机等成本较能控制、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上,上工早已不具备明显优势,于是用收购国际品牌杜克普跳开低成本竞争。八年来,一些高端的、靠设备保证质量的服装厂使用的都是杜克普品牌,逐渐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改善,不仅扭亏为盈,更使得杜克普在行业中创造了优异的业绩。
第二,横向联合。上工放弃标准型工业机的制造,采用生产联合,并掌握营销网络。近半年,我们来对杜克普进行了包括资金改善等多项调整,提高了经济效益,使得杜克普的净资产翻了三倍,并在今年3月完成了对百福和凯尔曼公司的收购。上工通过资本的力量,探索横向联合,把欧洲两大百年品牌全部揽入旗下。
第三,向前延伸。缝制机械从主体的缝纫机,向各种不同细分市场延伸。上工将每一年销售的5%~6%用于研发,将注意力转向汽车座椅、安全气囊等领域。杜克普在欧洲、美国汽车、皮革制件的制造市场占据了很大份额。竞争一定是在细分市场上客户需求能力的体现。
目前正在做的自动化,也是差异化的表现。以杜克普和百福为平台,将推出衬衫自动生产线、牛仔自动生产线等全系列的自动缝制单元。
浙江飞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邱继宝
从2007年市场供不应求到2008年一落千丈,从2009年在艰难中转型到2010年转型突破,2011年转型取得成效,2012年继续努力转型。五年的时间,可以把飞跃定位在“大起大落大转型”。
行业发展新动力的体会如下。一是缝制机械行业要向产业链延伸,向产业高度迈进。飞跃从包缝机起步,后来发展平缝机、包缝机、绷缝机、家用机、电脑刺绣机、智能吊挂系统、电脑横机,延伸产业链,差异化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是交叉定位。在成本、劳动力不断上涨之下,中国缝制机械行业70%都在做同质化的产品,交叉定位成为了一个新动力。
三是经验之谈。近年来飞跃经历危机后,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模式,用创新解决了企业发展瓶颈,包括在网络时代下寻求中介公司改变营销模式,推动企业发展。
四是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人才、科技、创新是先决条件。飞跃转型的主要为资源再利用。
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广晖
经过2007年经济过热后迅速下降,近年一路发展不易,标准自身也有原因,主谈几个问题。
一是国际化。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一个逐步向其他区域进行分散的过程。随着全球各种产业的生产要素、人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各种产业分工也在进行调整。企业要有对外投资的计划,必须走出去,中国除了缝机行业走出去的很多,再加上国内产业向外转移,虽然国内国外在价值观、文化、法律方面的差异很大,但必须走出去。
二是行业业务模式。受信息化、网络影响,所有行业实体经济都受到影响,缝机制造也是如此,用户结构由于产业结构在全球的变化也在发生变化。面对客户结构的变化,重新找准定位,通过客户定位分析需求,再来制定产品策略,继而优化产品制造。从营销的角度来说,提倡差异化、网络化。从制造上,提倡专业化、信息化。生产零部件可以单独脱离出来,海菱已经在各方面都开始做精细化微调。
三是管理。发展新动力要从管理上下一定功夫。标准包括中国的大部分企业,经验管理的色彩较重。近两年,标准上线ERP系统,建立计划运算制度,加上质量管理体系,整个流程管理在不断标准化。对标准来说,要在大环境下做适时的判断,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中山市华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锦洪
以杜克普M-TYPE为例,阐述智造成就新蓝海。
杜克普爱华M-TYPE 867中厚料缝纫机初次发布于2005年5月,在德国展出。该系列的成功开发,使得杜克普爱华在中厚料缝纫机里完成了完美的变革,使得杜克普爱华美国有限公司在2012年度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867的前身767、467、267等机型在汽车座椅、家居装潢、皮带皮具的制造上已经有一定的客户基础,867的出现让老客户实现产品升级的机会。
该产品有颠覆性的优势,是综合送料里的第一台直驱产品,通过工业塑料与合金零件相结合,使性能和成本获得革命性的优势,使创新、市场、成本达到平衡,从而作为研发的推动,使M-TYPE从2005年至今已经从平板的综合送料机构扩展到垂直旋梭667综合送料系列、838罗拉系列,827针牙送布系列、887平板罗拉系列等23个产品。通过全、专、精进行定点特控,集中优势,少品类多品种,做精做厚。
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化产业,生产方式、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和世界接轨。随着服装上游企业的进一步升级,高效低碳节能的机电一体化缝制设备需求会大量上升,同时也出现很多个性化需求。
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结构不平衡、利润萎缩等深层次的问题,如果跳出同质化和价格战的现状,就可以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新蓝海。企业可以通过转变低成本、粗放式的增长方式,拥抱市场的变化,做有用的创新和研发,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同时,确保质量,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浙江宝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阮小明
走精品之路,从零开始。现在台州有很多小工厂专业化趋势明显,翻新款式的速度非常快,产品价格又不高,相对大工厂名气在外承受社会各方面压力而言,小工厂的支出负担小,收入快。如何应对这些工厂发展自己的精品之路,有一定难度,比拼企业工人数量、规模大小的理念需要改变。
市场逐渐与品牌接轨,市场化的结果就是品牌化,品牌化的结果就是品质。加强企业间合作,合理用工,将品质做好,省工、省力、节能高效的产品是发展方向,由此走向精品之路。
所谓的发展动力,来自社会和内心。社会已经进入到法制化、制度化阶段,用户还是看产品、看质量,以及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效益。适应服装行业的需求,首先要有良好的品质保障,不断开发产品,以自动化、特种化参与竞争。另外,走访时发现经销商处有些人动手能力非常强,可以进行产品改装,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于同质化的行业现状,这一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
未来发展靠创新,要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道路。了解用户需求,开发更节能、高效的产品,空间巨大。确保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团队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用户的价值高于企业的价值。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才能确保企业的精品之路,才能确保品质。
上海和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尹智勇
中国作为服装大国,要变成中国强国,缝制设备行业目前也是如此,个人觉得只是一张窗户纸,整个行业心态要转变,不要过分看低自己,要懂得如何抓住机会。
和鹰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在市场上占有率不低,2012年占全球30%,以裁剪设备为主要产品。
前两年,和鹰打出“全球软性材料裁剪专家”的口号,力争从服装延伸到产业用纺织品上。目前除了正常直刀以外,还有特殊圆刀切割、超声波切割、三维的机械式立体切割、激光特种切割,用在汽车安全气囊等产品上。服装从原先100%客户占比转变为现在的60%。
另一方面,和鹰也开始制定服装数字化生产全面方案。从前端服装设计、数据测量,到自动铺布、自动裁剪、自动缝制流程及后道的智能仓库,将整条线打通。各种数字化设备,通过软件系统,真正帮服装行业进行提升,实现服装快速数字化制造。
(lee)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