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阳原县特色皮毛产业发展历史

2014-01-08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阳原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晋冀蒙交界处,拥有举世闻名的东方人类发源地泥河湾。近百年间,勤劳智慧的阳原人,用一双双巧手做起了皮毛加工生意,以其娴熟的技艺、精细的做工把碎皮变废为宝,以加工边、条、头、尾、腿等各种碎料为主的“碎皮缝制”技艺传承至今,逐步形成了以碎料拼接为特色的加工中心。“泥河湾”和“皮毛”两个文化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

一、皮毛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在中国皮革协会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振兴皮都,阳原先行”的方针,着力在“特色化、外向化、区域化、规模化和民营化”上做文章。一是为使皮毛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解决皮毛有市无场的局面,2007年与香港昌升置业集团合作建设了目前国内较大规模的专业皮毛大市场,使产业发展有了一个多功能的发展平台。二是与张家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作,创建了阳原县出口裘皮工业品标准化示范区,既方便了企业出口,又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10年被省商务厅确定为“河北省裘皮产品出口聚集区”,在资金、技术、产品销路等方面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2007年、2010年举办了两届中国·阳原国际毛皮节,举办张家口皮草文化宣传周,参加石家庄、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地皮毛博览会,以及在周边城市电视广告等宣传活动,使阳原皮毛在国际、国内皮毛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四是下大力培植皮毛经营大户,发挥大户龙头带动辐射作用,促使皮毛加工业向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家,千万元以上并取得自营出口权的23家,产值500万元以上的50多家,百万元以上的有200多家。五是组织镇村皮毛大户建立了村镇皮毛协会、皮毛担保商会,使分散的、规模较小的皮毛加工户组合起来。成立区域性的皮毛专业合作社,并协调金融机构在提供小额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六是结合扶贫攻坚工作,重点打造“皮毛中心村”,带动辐射周边村走上“幸福乡村”道路。利用国家扶贫资金对专业村实施了“周转缝皮机”项目,实现“三个一”发展目标:即每户一台缝皮机、每户一名熟练工、每户增收一万元,使皮毛产业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几年来的“放水养鱼”,皮毛产业稳步发展。现已形成了西城镇(以狐料加工为主)、东城镇(以貂料加工为主)、揣骨疃镇、浮图讲乡、东井集镇、化稍营镇等6个皮毛业重点乡镇,30多个皮毛加工专业村。全县从事皮毛加工的有5万多人,其中常年从事生产经营的3万多人。皮毛企业和加工户达到1500多家,年可加工1000多吨各类皮毛材料,占全国毛皮碎料加工总量的80%,实现产值达20多亿元,年可生产裘皮服装服饰50多万件,全面具备了为国内外商户高质量加工各类档次裘皮服装服饰的能力,产品远销欧、亚、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皮毛产品出口创汇3067万美元,同比增长33%,位居全市第二,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发展思路及目标

发展思路:立足传统技术优势,以碎料加工为基础,以阳原国际裘皮城为平台,努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工艺水平,培育龙头企业和自主品牌,带动养殖业、硝染业、物流业的同步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基地。

规划目标:到2015年,全县皮毛行业年产值达到30亿元,市场营销额达到80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5家,超千万元企业达到30家,行业固定资产达到60亿元,出口创汇突破5000万美元,实现税收1亿元,从业人员年收入达到10亿元。獭兔饲养量达到200万只,水貂、狐狸等其它珍稀动物养殖达到5万只,养殖业产值达到1.6亿元。争创1个国际知名品牌,5个全国知名品牌。将我县打造成为中国京西北裘皮加工集散中心,全球最大的毛皮碎料加工基地,中国皮毛文化发祥地,进入全国皮革行业特色区域基地行列。 
 

三、发展措施

1、实施阳原·国际裘皮城项目。根据国际、国内市场形势,发挥京西北区域优势,建设阳原·国际裘皮城。项目总投资56.7亿元,占地面积104公顷(1560亩)。规划布局为“一城”(指精品商城)、“一街”(皮草风情街)、“一馆”(阳原皮毛文化博物馆)、“六区”(总部研发区、住宅公寓区、碎料加工区、辅料加工区、精品加工区、休闲服务区)和“两中心”(毛皮碎料交易中心和裘皮技术培训中心)。并以此为龙头培强皮毛加工销售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加工水平,培育自主品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京西北最大的裘皮加工集散中心。该项目按照规模适度、争创精品的原则,将分四期建设。

今年计划总投资7.8亿元,重点建设:国际裘皮城精品商城及广场,使其成为裘皮城的标志性主体建筑。该工程4月20日已开工建设,年内可完成主体工程,明年秋季可建成运营。同时建设阳原国际毛皮碎辅料交易中心和裘皮技术培训中心等工程。

2、建设阳原皮毛文化博物馆。阳原县拥有举世闻名的东方人类发源地泥河湾,是东方人类的故乡。人类在完成自身进化发展的同时,也必然经历了利用动物毛皮的全过程。人类利用毛皮的历史由此可以追溯到远古,因为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从最早用植物的叶子、树皮等遮体,到后来逐渐懂得用动物的毛皮遮羞保暖、束石打猎的道理,并开始懂得缝纫的原理,用骨针从事简单缝纫,将各种野兽毛皮缝制成衣服抵御严寒,摆脱了赤身裸体的状态,开始了穿着皮毛的历史,自此拉开了中国皮毛加工历史的序幕。据考古发掘证实,距今十多万年的阳原泥河湾人,在侯家窑遗址就能有意识的加工皮革链石猎马。黄帝在泥河湾盆地边缘的涿鹿穿毛皮大战蚩尤,汉代李广将军穿着阳原“毛毛匠”缝制的战袍出塞征战。为集中展现阳原皮毛发展史和成就,经报请文化部门批准,决定建设阳原皮毛文化博物馆,为皮毛赋予文化内涵。通过起源与发展(皮毛起源发展史)、动物与毛皮(毛皮动物发展史)、工具与工艺(皮毛工具和皮毛工艺发展史)、阳原“毛毛匠”(“毛毛匠”发展史)、前景与趋势、时尚与魅力六部分布展内容,扩大阳原皮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建设融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系统性、效益性、互动性为一体的国家级皮毛专题博物馆,打造中国皮毛文化发祥地。皮毛文化博物馆设计面积约4100平方米,估算投资约4000万元。目前皮毛博物馆外形设计方案及布展方案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和项目立项工作,近期即可开工,预计年内可完成主体工程。

3、实施“双翼齐展”战略,建设“五大基地”。“一翼”就是巩固碎料加工业。这是阳原皮毛产业的基础,特别是碎料加工技艺更是县域皮毛产业的发展优势,我们要立足优势,借势发展。目前要在提高毛皮碎料生产工艺水平的同时,拓展碎料加工的发展空间,逐步向碎料皮艺制品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质的飞跃。同时将阳原“碎皮缝制工艺”向国家文化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另“一翼”,即大力扶持发展高档成衣制作和销售业。2007年皮毛大市场正式运行以来,高档成衣销售取得成功,到目前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多家企业由单纯的加工碎料褥片转为成衣制作,由生产半成品向成品转变。另外在建好国际裘皮城的同时,重点打造“五大基地”。即养殖基地、硝染基地、加工基地、产品研发基地、肉制品开发基地。特别是大力扶持万荣养殖有限公司的天然彩兔养殖,逐步辐射周边县区乃至全国,以天然、绿色、环保推动皮毛产业升级换代。

今年是我县提出倾全县之力振兴皮毛产业的第一年,在皮毛产业发展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多提指导意见,我们也会专程到国内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借鉴皮革行业兄弟特色区域的先进经验,使我县皮毛产业尽快提档升级,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广告位

中国轻工业网公益广告文章页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