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远古时期毛皮的基本功能》
毛皮起源于远古。从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泥河湾远古人类“茹毛饮血”,对动物毛皮就有了原始本能利用。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约十万年前的阳原候家窑人已掌握石器切割兽皮的技术,人类已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裹束兽皮御寒生活。直到旧石器晚期阳原虎头梁人已经学会磨制骨针、骨锥,并开始对动物毛皮进行简单的加工缝制,毛皮服饰已具雏形。随着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完全意义上的毛皮服饰诞生了,而历史的脚步也跨入了新石器时代。
毛皮的主要功能也由起源时期的御寒保暖、伪装狩猎、防身护体,逐步具有了图腾、装饰及遮羞等功能。下面我们就将远古时期毛皮的功能展开来分析一下。
一、御寒保暖。早在远古时代,尚处于蒙昧阶段的人类就开始披挂兽皮以抵御严寒和遮盖身体。这是人类对动物毛皮的最本能的原始利用。而御寒保暖也成为毛皮最初的基本功能。人类诞生之初,正值地球的第四个冰川期。人类要想生息繁衍,就必须解决吃食与御寒这两大难题,而动物因此与人有了相依相存的关系。“食其肉,衣其皮”便成了人类对动物的本能需求。动物与人,同生共存,有着天然的亲缘。
据史料记载,人类在进入智人阶段,已经可以制造石器、人工取火。智人体毛逐渐退化,为了生存下去,在与恶劣天气斗争过程中,发现动物的毛皮可以遮风挡雨,可以抵御严寒。《礼记?礼运篇》说,古人“未有丝麻,衣其羽皮”;《墨子?辞过》也说:“古之民,未知为衣服时,衣皮带茭”。从而完成了从裸体到遮体的进化。《后汉书?舆服》--2也有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远古人类以各种简单的石制工具捕获动物。在得到动物后,就带到自己的洞穴里,“食其肉饮其血”,《礼记。礼运篇》-4记载:‘昔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这就是历史上《茹毛饮血》的能人阶段。考古学上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据我国史料记载,在‘食草木之实,衣禽兽之皮’的‘被毛寝皮’时期(吃植物果实,穿动物毛皮,睡觉时上盖动物毛皮、下铺动物毛皮)。
通过对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洞穴画的研究可以发现,正是在“远古冰川时期”前后出现了大量人类早期的服饰迹象,并且至少可以认为“防寒护体”是人类穿着服装的动机之一,这也就是后人冠予的“服装防寒护体说”的形成。
二、伪装与狩猎。远古毛皮除了最基本的御寒保暖功能外,在人类狩猎时,还具有最好的伪装功能。既可以避免被其它动物利爪的伤害,还可以凶猛动物头部的毛皮伪装自己,以“狐假虎威”减少其它动物的伤害。另一方面,可威慑其它动物。同时,也有利于接近动物,为成功狩猎提供最佳机会。
旧石器中期,距今十万年左右的阳原候家窑人已经可以利用“飞索石”狩猎,即将动物毛皮以石器裁割成条状,再缚以石球,制成“飞石索”进行猎马或猎取其它动物,从而在遥远的远古就使毛皮具有了某种意义上较为先进的狩猎功能。然后人们就以打猎得来的动物毛皮制成衣服来御寒,或者作为宣扬自己狩猎能力的象征。比如将猎获来的动物的毛皮剥下来,在当中挖一个洞套在颈上,任凭头悬挂在胸前,尾垂挂在臀后。
三、防身护体。远古时期,人类不仅要抵御严寒,而且还要解决蚊虫叮咬难耐的问题,同时随时防止来至外界的对身体的各种伤害,所以他们本能利用毛皮披挂于身,起到较好的防身作用。睡觉时铺在地上,还可以隔阻潮气,使身体免于损害。使毛皮在人与自然环境的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新石器时期,毛皮已被成功运用于部落之间的战争。毛皮制成铠甲,披挂上阵,极好地起到护体作用。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91年10月180卷第4号封面刊登了一幅印第安人保留的名为《轩辕黄帝族酋长礼天祈年图》的彩色鹿皮画,说明了我国古代打仗时人们上阵披甲的做法即源自黄帝。黄帝发明以兽皮甲护腹亦开创了其后几千年“盔甲”上阵之先河。而毛皮服装在黄帝屡次作战中,则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战争取得胜利之重要保障。
另有说法,甲骨文黄字是“人”形和“田”形组成的合体会意字。这个“田”字也与“甲”相通。这不仅在甲骨文中,并且在陶文中也有出现。江西清江吴城出土的陶文中,“甲”字则为“田”字形。在甲骨文早, “甲”字仍是“田”字形。“甲”在陶文和甲骨文中更多的是另外两种写法:其中之一为“十”字形,林义光先生在《文源》一书中释:“甲者皮开裂也,十象其裂纹。”故知,黄帝打仗时的“盔甲”实为兽皮所制。起到保护腹部之作用。
由此可推知,新石器时期,毛皮已经被熟练运用于战争,并较好发挥着防身护体之功能。
四、图腾和身份。随着远古时期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毛皮功能除了最初的御寒保暖、防身护体之外,后来逐渐具有了崇拜图腾功能,从某些方面彰显着尊贵的权威与身份。
远古先民以某种动物作为氏族的图腾崇拜,祈求神灵的保佑;继而延伸为穿着、悬挂或铺坐珍稀凶猛动物毛皮,以彰显神秘和威严。从文字构造上看:黄帝的“黄”在甲骨文中写作 ,是一张展开的野兽的皮,头、腹、腿俱在。是利用兽皮的部落首领,故称为黄帝,图腾为“熊”。 据《白虎通?号》载:“黄帝有天下,号有熊。”
由此可知黄帝为北方游牧民族中以熊为图腾的部落首领,他的名字叫“黄”,意为兽皮。可见,毛皮始祖黄帝是便以熊皮为其部落图腾的。那些凶猛珍稀之动物毛皮应该为部落首领享用,主要是为了显示其权威。
而后来以至现在的有关“童子不裘不帛”的尊老风俗,不用毛皮物品祭祀、不用毛皮服饰随葬、不穿着不吉祥动物毛皮的忌讳风俗,还有不穿着猫、狗等宠物毛皮的情感风俗,包括现在毛皮服饰以及各种毛皮制品的动物图案设计,象征和期盼吉祥、平安、健康、幸福,在某种意义上讲,这都是远古时期对动物毛皮原始图腾崇拜的传承和发展。
五、遮羞装饰。远古时期的服饰很多都是兽皮、树叶制成的,为了美观还会用玉石贝壳羽毛之类进行装饰。远古先人无疑从动物身上发现了美,开始尝试按照动物的美来装扮修饰自己,补充自身裸露的不足。
只有到人的意识成熟起来后,即脱离蒙昧时期而进入到野蛮时期后,才会更多地吸取动物的野性,从而为自己的勇敢去炫耀。所以当人类逐步告别蒙昧,走向文明社会时,毛皮服饰的遮羞和装饰功能也日益走向成熟。
远古时期,毛皮除了上述功能以外,还有诸如“吸引异性”之类的功能。因为人类在对动物毛皮的利用中,在创造、加工和制作毛皮服饰的过程中,双手更加灵巧,头脑也更加充满智慧。从而学会以拼接好并略作装饰的兽皮服以及打磨后的兽牙、骨管和蚌壳来装扮美化自己,以吸引异性注意,博取对方欢心。作者:阳原县毛皮文化研究会 李树恩 李志平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