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机械“变形”时

分享到: 更多
2014-09-30 来源:中国缝制机械协会

    随着下游服装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模式进程的加快,服装企业注重品牌贡献率与科技贡献率的愿望更加迫切,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也成为裁剪、缝纫、整烫、物料传送等各个环节最为关键核心的追求。包括CAD、全自动拉布机、自动裁床等的缝前设备,整烫、吊挂、洗涤、后处理等缝后设备,相关生产制造企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产品逐渐丰富,为寻求生产自动化、现代化的服装产业提供无限助力,更为中国缝制机械工业立体式、全面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天,随着行业形势的发展,下游客户需求的改变,服装机械也正在“变形”中。


名称之变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缝制机械行业蹒跚起步,逐渐建立起完备的以工业缝纫机生产制造为主的工业体系。这期间映入人们眼帘的,为行业内外所瞩目并关注的也始终是缝中设备:各类品类丰富、满足各种缝制工艺需要的工业类缝纫机,功能繁多、样式精美的新型家用机,缝中产品蓬勃发展,而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非缝纫类缝制机械产品却相对发展缓慢。
作为缝制机械工业生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对非缝纫类缝制机械产品(服装机械)的分类,包括拉布机、裁剪机、数控裁床、熨斗、熨烫台、熨烫机、粘合机、激光设备、检针机、吊挂系统(站)、其他设备等。可见,缝前、缝后亦是构成完整产业链,为用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的关键要素。
面对行业快速发展新的发展形势,力求与国际同行业接轨,扩大交流,并涵盖了全行业的所有产品。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审时度势,2000年7月17日,经当时国家轻工业局批准,“中国缝纫机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缝制机械协会”。至此,行业服装机械领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下游之变
在低成本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服装行业加紧转型升级的当下,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争取利润更高的国际优势订单,调整出口市场结构,服装企业积极应对,同时不断提升服装的设计、生产、销售水平。在这种背景下,“从传统作业方式转到自动化作业模式”已经成为服装企业的共识。引进自动化设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增强企业管理与盈利能力等观念深入企业之心,购置自动化设备成为大多服装企业的自发行为。如美特斯邦威,以ZARA、H&M为标杆,建立起完备的亚洲人体型数据库,以求在服装裁剪能完美体现亚洲人体体形,采用ERP系统解决成本与库存问题,还引进PLM系统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及实现产品多样化。

产品之变
自2000年来,缝制机械行业产品转型升级进程进一步加快,产品结构迅速改变,基于信息技术的产品升级改造覆盖了从缝前、缝中到缝后的所有产品链,缝机产品沿着智能高效化、网络化、单元模块化方向快速发展。智能人体数据测量、柔性服装CAD/CAM、智能柔性整烫系统、各类智能高效缝纫设备(如自动模板机、自动缝制单元、直驱一体缝纫机、以及各类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定制化、专机化的产品等)快速取代传统产品,成为市场主流。
而服装机械类产品,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裁床、自动吊挂系统、整烫设备等服机类设备架构和功能基本已趋于稳定。国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如吊挂从以台湾产品为主,到国产智能吊挂大量进入服装企业,裁床以国外品牌为主到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产品赢得更多用户青睐,整理熨烫设备从单一功能到立体式熨烫等等。
未来,RFID、物联网等技术的出现使服机设备迅速进入到以信息化技术为特征的升级改造,智能人体数据测量、柔性服装CAD/CAM、智能柔性整烫系统等目前与服装生产艺结合程度越来越高。服机类产品由单机向联网发展是必然趋势,远程诊断、远程升级和远程设计服务等高端技术将得到普及,服装机械类产品有望随国内高端纺织服装企业率先完成信息化升级改造。
正因如此,作为世界缝机行业发展趋势的风向标,CISMA的展品结构、展品表现形式也随之大幅转变、更新,其对场地的需求大幅提升,尤其是全自动的拉布裁剪、立体式熨烫整理、智能吊挂仓储等缝前缝后设备增长迅速,由原先不到参展面积的10%上升至CISMA2013占展览总面积的18.2%。

数量之变
面对这样广阔的市场需求,缝前、缝后领域发展迅猛。如自动拉布机、自动裁床、吊挂等市场在低迷消极的大环境下仍保持了上升趋势。据估算,全行业的缝前缝后设备工业产值从2008年至2013年逐年增长,从2008年40亿元涨至2013年的60亿元。以裁床为例,2013年累计完成出口量34.39万台,同比增长20.36%;累计完成出口额9,175.87万美元,同比增长21.78%。
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展览市场部统计,CISMA2007服装机械类参展企业、参展面积分别为222家、10606.5平方米;CISMA2009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参展企业、参展面积分别缩减至125家、7966平方米;CISMA2011受行业环境整体复苏帮助,参展企业、参展面积恢复为205家、13044平方米;CISMA2013参展企业、参展面积分别为168家、12509平方米。由上可见,即使是行业整体发展环境依旧低迷的CISMA2013上,企业数量虽然减少,但参展面积依旧与2011年不相上下,足以说明服装机械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价格之变
由于下游企业将装备升级的目光从过去只停留在缝纫机方面逐渐扩展到缝前、缝后等领域,其对自动化的服装机械也有了更深入了解,而经过市场不断的成熟,相关设备价格更加“普罗大众”,生产企业也在陆续进入。
如全自动拉布机、自动裁床的供应商一致认为,产品价格当前已经大幅降价,且在未来仍有下行空间。伊士曼方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产品价格的制定,与产品的市场保有量、制造成本、安装成本、产量等均有密切关系。一方面,下游客户对服装机械需求的增加,为产品价格的下降赢得空间;另一方面,服装机械供应商对相关产品推广力度的加大以及参与生产者的陆续加入,加快了产品价格下降的速度。

企业之变
观察近两届CISMA,服装机械企业“跨界”发展力度逐渐加大,除力克、格柏、和鹰、托卡奔马、飞跃双星等传统实力企业持续推广相关产品外,主打全自动拉布机的川上、欧西玛、以及电剪刀的KM、伊士曼,以CAD领域声名崛起的富怡,均陆续展出自动裁床,以求增加产品供应种类在更广的领域寻求价值。更多新出现的供应商则选择了贴牌生产服装机械的道路。不过,参与者的增多必然加剧价格竞争,也将进一步改变未来的市场格局。
而应对市场变化与竞争,企业如何脱颖而出至关重要。如和鹰自推行“普及自动化设备”行动以来,在拉布机、裁床销售方面取得不错成效,并逐渐形成品牌效应,而近年来,其以“服装数字化设备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形象示人,其产品包括智能吊挂系统、智能铺布系统、智能裁剪系统、3D时尚顾问门店系统及快速成衣系统等等,令人瞩目。
作为服装CAD领域的翘楚,格柏、力克均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根据其发展战略,两者均不同程度力主“中国制造”分别成立各自的中国研发中心,推广智能服务,比如格柏的PLM系统,力克新一代的Vector裁剪系统等。
再如欧西玛,近年来将重心放在裁剪领域,并将中国大陆及东南亚作为其重点区域市场进行拓展。同时积极推出其高性能拉布机;伊士曼自电剪刀之后,也着重在拉布机方面发力,从关注华南市场开始转变为华东、华中、华北,并积极布局东南亚市场。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