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平:半导体照明行业标准缺失局面已大为改善

分享到: 更多
2014-10-08 来源:中国照明网

 日前,第七届中日韩照明大会圆满结束,作为中日韩照明论坛创办者之一的中国照明学会专职副理事长刘世平向中国照明网记者分享了他的体会和感悟,希望中日韩照明论坛能够成为照明领域新时期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促进未来东亚地区照明产业的共融与进步。同时,刘世平就目前照明行业的热点问题:标准缺失和财政补贴等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目前半导体照明行业标准缺失的局面已经大为改善。”

  中照明学会专职副理事长刘世平


  中日韩照明论坛:三国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中国照明网:中日韩照明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七届,论坛举办的初衷是什么?中日韩在照明领域上会有怎样的交流与合作?
  刘世平:中日韩照明论坛由中国照明学会、日本照明学会和韩国照明与电器设备学会共同主办。从2008年第一届中日韩照明论坛开始,我就一直参与其中。中日韩照明论坛的设立,是为了加强中日韩三国在照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并给三个国家的青年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不仅可以锻炼青年学者的国际交流能力,也让中日韩三国的照明科学技术水平在交流的同时,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对于三国之间的合作,我是希望通过中日韩照明论坛这个平台,在日本、韩国科研及生产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其经验。虽然中国是照明产品的生产大国,在大规模、低水平、重复性高的工作上,中国也占优势;但在技术含量高的领域,中国并不占优势,尤其在产业上游。在亚洲地区,LED产业的上游大部分被日韩两国垄断,例如,前几年日本控制的陶瓷金卤灯的电弧管材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陶瓷金卤灯的发展。就产品品质来说,日本、韩国的产品位于世界一二流水平,但中国的只在二三流,因此,中国照明行业整体的生产水平有待提高。
  LED照明标准:缺失局面已大为改善
  中国照明网:半导体照明标准缺失一直是行业诟病,很多人觉得会影响到照明行业的良性及持续发展。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刘世平:不管是采用什么光源,都得满足常规的照明标准,无论是用节能灯、金卤灯,还是LED,照明标准一直以来都是存在的。现在基本的照明标准其实都有,LED也不缺少半导体照明标准,关于LED的专门标准也在制定过程中, LED产品性能要求的相关标准也发布了不少;就范围来说,不但有国家标准,还有地方标准,一些著名的企业也会陆续推出相关企业标准。另外,现在替代日光灯、替代节能灯等的替代产品的标准也在制定中,比如路灯、筒灯的标准已经相当成熟。因此,目前半导体照明行业标准缺失的局面已然大为改善,但要谨防有些人以没有标准为借口,将产品鱼目混珠推向市场。
  财政补贴:国家规则审查严格,中小企业无缘
  中国照明网:自2008年起开始的国家节能灯补贴会在今年年底结束,您认为未来国家对节能灯或对照明行业的补贴会有怎样的态度?
  刘世平:我国是节能灯的生产大国,节能灯的生产技术水平发展成熟,国际上80%的节能灯都产自中国。但在2008年之前,节能灯在我国的应用并不多,我国反而没能成为节能灯的应用大国。因此节能灯的推广就显得非常必要。据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至今年上半年,我国通过财政补贴共推广节能灯7.8亿只,淘汰白炽灯5.1亿只。加上没有被列入财政补贴的节能灯,总体推广的数量会更庞大。节能灯比白炽灯节能约80%左右;而现在的LED灯又比节能灯更为节能。在这样的趋势下,国家关于节能灯的财政补贴才会告一段落。至于之后对照明行业会出台怎样的财政补贴政策,这个要看国家的需要。
  中国照明网:有企业反映说国家节能灯补贴没有惠及中小企业,或是产业下游的应用端,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刘世平:国家提出节能灯的财政补贴,是想找生产批量大、产品性能稳定、产品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企业进入市场,进而引导市场消费,让消费者能买到质量有保证、价格适中的节能灯,从而达到推广节能灯的目的。因此,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前提是必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测和抽查。我参加过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组织的评审,每年参与评审的企业有五六十家,但最终能享受到国家财政补贴的平均只有十五六家,最多有二十家。
  要拿到国家节能补贴,首先企业的硬件必须达标,比如:拥有国家级实验室,公司有高资质,产品通过认证、拥有发明专利的数量等。如关于节能灯含汞量的测试,产品需要做相关的测试,才能知道含汞量。而要进行这项测试,大企业才有能力设立严格的实验室来做。其次,要看产品质量、价格是否与市场匹配。只有生产批量大的企业,才有将产品价格下调的更大可能,而生产批量小的企业则困难得多。同时,大企业的现代化程度显然更高,产品生产的人为因素少,产品质量能够在最大程度得以保证。
  硬性条件通过之后,评审团会考核企业的软件条件。大企业会设立专门的部门来跟进,知道前期要做怎样的检测,需要提交什么报告等,因此不会出现国家开始招标了,连基本的检测报告都没有的情况。但实际上在审核阶段,很多企业不能达到这一点。也因此,大企业在获得国家财政补贴上,会更有优势。因此,要想享受国家财政补贴,就得按照国家制定的规则做。只有有备而来,才有申请成功的可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