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服装企业试水互联网工业
实施个性化定制方案和大数据智能匹配技术
与传统服装企业的生产流水线不同,在位于青岛即墨的青岛红领服饰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红领”),流水线缝纫工经手的每一件西服上装,大至版型、布料,小至钉纽扣的方法和线色,都千差万别。
上月中旬在青岛红领总部,公司常务副总裁李金柱告诉记者,这条流水线的奥秘在于采用了消费环节的个性化定制方案和生产环节的大数据智能匹配技术。通过流程改造,青岛红领实现了消费者远程定制,工厂即时接单生产,省去了中间商环节。
李金柱介绍,消费者定制的服装尺寸数据,会通过互联网直接传输到青岛红领总部的大数据分析系统,之后数据被匹配到各成衣环节,显示在流水线工人面前的电子屏幕上,实现了“随定随做”。
而与传统服装企业流水线不同的是,由于订单随机且款型分散,青岛红领西装流水线上的服装很可能是每件都不重样,为缝制不同款式的衣服,缝纫工头顶的线轴多达近20个,而在传统生产线上每个缝纫工仅需要1个线轴,因为每件衣服都一样。“这套技术我们研发了11年,核心理念在于服装定制成衣解决方案,根据顾客的需求去生产,一方面省去了销售渠道的成本,一方面也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产品库存。”李金柱表示,目前青岛红领已突破了最难解决的版型定制,通过大数据匹配实现“一人一版”。
李金柱告诉记者,用工业化手段做个性化服装,收益是普通服装的2到10倍。但真正的工业化的定制化生产,要将顾客的需求上升到设计概念、生产流程、物流体系、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对企业而言是商业模式的再造。
怎么做和做什么同样重要
2014年,当越来越多的传统工业企业开始思考互联网时代如何转型时,青岛红领的“C2M”,即“Customer to Manu-factory(顾客对工厂)”模式火了。个性定制工业化、去渠道化、大数据化……带着这些新鲜概念,青岛红领董事长张代理成了各大制造业转型论坛的座上宾。
张代理告诉商报记者,当服装企业竞相进入商场时,做成“C2M”就成了他的梦想。在这种模式下,工厂变成了互联网上的数字平台,接收并分析终端消费者发来的定制信息,而工人则借助电脑屏幕读取平台即时传送的工作指示,所有指令都源自消费者的订单,企业借此可实现零库存。
让青岛红领名声大噪的另一件事,是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对其多次考察。去年12月,张瑞敏在参观后留下一纸评语,彼时他正在思考传统制造业如何跨过互联网时代的坎,“从大规模制造转向大规模定制,以满足个性化的最佳体验”,正是他对青岛红领的褒奖之处。此后,海尔集团传来裁员万人和加快内部市场化改革的消息,而张瑞敏本人也以“自杀重生、自杀淘汰”来形容这场改革。
青岛红领用了11年做出了“C2M”,而鲁泰、希努尔企业也在这些年里做出了国际范,对服装企业而言各家路数不通,孰长孰短仍待商榷。但张代理突破传统商业规则的探索,以需求为核心、去渠道化的C2M互联网工业模式,无意给亟待转型的传统工业企业上了一课,这堂课的主题恐怕该叫做“互联网时代,怎么做(HOW)和做什么(WHAT)同样重要”。“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真实现了呢。”对独树一帜的张代理而言,青岛红领能够将“C2M”模式走成服装企业的阳关大道,依旧需要时间来验证。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