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产销量16年首现负增长 电池成出口拦路虎
“生意没以前好做咯!”昨日下午,南京瑞金路电动自行车市场,一家门店的销售人员杨建明很清闲,和朋友喝茶聊天。若是放在两三年前,周末基本上从早忙到晚。
瑞金路的一景已成行业常态。昨天在宁开幕的第32届江苏自行车电动车交易会上,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透露,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销量16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市场出现明显变化,这是短期波动还是长期转势?
电动“三轮”成农村标配
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量1226.6万辆,同比下降1.52%。江苏是全国电动自行车的主产区,基本上“四分天下有其一”。去年全省产量950万辆,今年预计仅900万辆,与全国态势吻合。省自行车行业协会理事长陆金龙分析说,既有经济下行压力因素,更受消费结构变化影响。
目前,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2亿辆,其中江苏3500万辆,城镇和农村各占50%,按我省人口分布结构看,城镇接近每3个人一辆,农村接近每3个人2辆,市场趋向饱和,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确实很难。
记者在南京瑞金路市场采访发现,前来购车的主要为中年人,侧重于产品更新。“年轻人更愿意购买汽车,分流一部分客户群。”陆金龙说,几年前,电动自行车厂家纷纷下沉到农村市场,没想到“两轮”不敌“三轮”。
在电动车行业,按车轮数量,把电动自行车称为“两轮”,电动三轮车称为“三轮”。后者兼具交通工具和生产工具的功能,强势占领乡镇以下的市场,取代相当一部分“两轮”的市场份额。马中超最近到苏北考察,发现徐州乡村家家户户都有“三轮”,老头老太都能娴熟驾驶。
消费结构变化带来产业格局变迁。苏南“两轮”厂家产销增幅放缓,苏北“三轮”厂家快速增长。全省“三轮”产量去年达350万辆,今年预计超过350万辆,全国有望达1000万辆。
电池成了出口“拦路虎”
自行车与电动车都是轻便交通工具,但在国际市场上的待遇大不相同。去年我国自行车产量达8200万辆,七成出口,而电动车出口比例仅为2.5%。
“电动车出口,电池是个拦路虎!”无锡新日电动车公司总裁赵学忠介绍,中国97.5%的电动自行车配置铅酸电池,而欧美发达国家主推锂电池,在环保门槛上就被卡住。
作为行业骨干企业,新日往年产量增速在15%以上,今年将降至10%左右。全年预计出口5万辆,占总产量的2%。目前主攻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市场,一部分锂电池产品拓展西欧市场。前不久,新日获得国内唯一的电动摩托车新建项目牌照,产品在越南市场受青睐,成为雅马哈的重要竞争对手,日均出货1500辆。
不管是拓展国际市场,还是适应国内市场轻量化、低碳化的发展趋势,锂电池已成厂家发力的重点。我国电动自行车出口量中,一半是锂电池电动自行车,预计未来3年锂电池自行车产量增速将保持20%,最高单价接近1000美元/辆。上半年,全国锂电池电动自行车产量达170万辆,同比增长36%。
此外,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多年难产也阻碍其走向国际市场,在国内造成监管混乱,让制造商和经销商无所适从。据了解,公安部门已同意将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从原来20公里放宽到26公里,但要求具有限速或超速断电功能,并具备防改装设计。
年轻人消费应成主流
新日新近开发一批电动自行车,参与评审的不是资深技术专家,而是一批时尚达人和90后。“年轻人消费动力强,丢掉这个群体,电动自行车行业将面临生存危机。”赵学忠说,本周公司将举行全国大学生电动车智能设计大赛,集聚年轻人的创意火花。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没有重大技术创新,电动车市场很难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新日即将推向市场的新产品就运用物联网和GPS技术,可实时采集和检测车辆状况、远程解锁和开锁,而且与智能手机连接,方便实时查看电量。
省内多家企业老总最近纷纷到欧美考察,发现电动自行车已应用到城市休闲观光、公共交通等领域,中端车型售价超过3000美元,甚至高达1万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零部件在中国采购,在当地组装。
“增速放缓的趋势难以扭转,洗牌成为必然,引领消费升级和技术创新的企业将强者更强。”马中超介绍,全国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只有393家,江苏的龙头企业产量均超过百万辆。未来压缩到100多家比较合适,真正实现“脱胎换骨”。
相关新闻
- 2014年8月我国电池行业出口额同比增长2014/10/16 8:33:50
- 2014年8月我国电池行业出口额同比增长2014/10/16 8:33:50
- 2014年8月全国太阳能电池同比增长302014/10/15 8:26:30
- 2014年8月全国太阳能电池同比增长302014/10/15 8:26:30
- 2014年8月全国原电池及原电池组同比增2014/10/13 8:49:28
- 2014年8月全国原电池及原电池组同比增2014/10/13 8:49:28
- 2014年8月全国碱性蓄电池同比增长4.2014/10/11 8:34:09
- 2014年8月全国碱性蓄电池同比增长4.2014/10/11 8:34:09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