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制造由繁入简的升级之路

分享到: 更多
2015-08-14 来源:中国缝制机械协会

    伴随《中国制造2025》的逐渐深入,各行业相应规划不断出台并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寄望中国制造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以最高效的方式迈入产业链的高端,人们相信,越来越多惠及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红利及各项支持将纷至沓来。而与此同时,中国缝制机械行业正在起草的强国战略亦将同期展开,我们将从中感受到何种利好,如何抓住机遇值得期待,从而正确面对挑战,也甚为关键。

意义重大
对此,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何烨表示,《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同时也是我们行业从缝制机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行动纲领,与协会起草制定的《行业强国发展战略》高度契合。规划的发布对指导行业下一步的总体发展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解决的也是目前行业存在的一些固有问题。
规划对本行业的意义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了行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即行业发展需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二是优化了行业发展整体环境,《中国制造2025》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基本涵盖了我行业当前在宏观层面遇到的各类问题;三是有效指导行业发展,计划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极强,它基本明确了行业发展的步骤和具体措施,行业各企业可根据国家总体部署,制定自身的发展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
何理事长强调,下一步,在《中国制造2025》的具体行动和实施计划方面,预计国家及地方各部门会出台一系列的具体政策细则和计划,建议行业企业应进一步加强与协会及地方主管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主动积极参与各类政策细则的建议和专项计划的申报,充分利用各种公共资源。


影响深远
毋庸置疑,在中国制造转变过程中,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彻底改变制造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人际关系,进而实现制造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转变。
中国科学院钟康博士从缝机下游服装产业举例阐述其深远影响,他认为,作为我国轻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值大,信息化水平却整体偏低,创新能力不强。在我国人口红利渐消的今天,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的需求更为迫切。如何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成为广大制造企业的困扰。因此,借助《中国制造2025》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之势,服装产业的智能转型被明确为突破口,智能转型企业将备受关注,这为缝制机械行业不断深入把握智能化、自动趋势,提供相应产品与服务提供极大的机会。
缝制机械行业与服装行业一样,未来产品复杂性增加、生命周期缩短、个性化比例提高等变化趋势日益凸显,为满足日益变化的客户需求,行业企业需要主动转变技术创新的理念,在《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的产业升级趋势中需求机遇,利用政策暖风与各项利好政策,完善专业人才和高端技术的储备,以满足客户生产诉求为依据,利用物联网技术、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等新一代先进技术与理念进行技术革新,实现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加快新产品研发和上市速度,向价值链的上游延伸。

目标明确
规划给出了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也是国家针对制造业给出的基于十年的规划,充分体现了对制造业的重视和基于制造业对国家在未来全球经济新格局的形成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同时,“制造业信息化”、“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等等几个关键词也引起了广泛注意。
何理事长表示,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在产业化、规模化制造方面的能力在全世界是无与伦比的。经过30年建设,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强、最重要的缝制机械制造中心和市场中心,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完备的产业链配套,以及下游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此外,在信息化的应用及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方面也已处于较高水平,但在用户定制化研发制造方面,与德国同类企业相比,尚存在不足。如何提高创新能力和强化行业基础能力是重中之重,另外在满足市场定制化需求方面行业需要重点突破。
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胡文海博士认为,这些实际上是行业协会及缝机企业近些年一直在提倡和努力的方向,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核心技术和产品质量两个投入大见效慢的环节,这两个环节不突破,制造强国就不会落地,规划中的“战略任务和重点”着重体积这个环节。而围绕制造业提出的四个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和绿色制造,将极大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按照这个思路,到2045年我们就要超越国际一流企业,做世界缝机企业的领头羊了,数量上我们已经占优了,在技术层面,质量和性能在不同复杂度的设备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对于我们这个更遵循市场规律的行业来讲,我们完全有能力和机会去设计出更符合市场需要的、性价比更好的设备来满足用户的需要。”
而伴随新一轮国家主导的制造业升级,与缝制机械行业息息相关的几大领域也越发受到重视,上海鲍麦克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恃飞博士表示,新材料领域的发展会促进缝制机械零件材料水平的飞跃,数控机床领域的数控和伺服技术正是缝制机械电控的核心技术,机器人在缝制机械的应用正方兴未艾。而新一代信息化物联网技术正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而上述相关领域与行业在《中国制造2025》中都得到集中体现,未来各项红利更值得缝机行业期待。

辨清差距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变的过程中,还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如何从看似繁琐迷乱、困难重重的挑战之中找寻清朗顺达之途,需要找到差距,看清问题。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吴进军所长认为,《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最终目标都是实现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相较于德国工业4.0来说是覆盖面更广,面对的工业发展情况更复杂,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制造产业战略。
钟康博士表示,首先要注重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与专业人才的培养。德国制造与日本制造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领先的产品技术含量,以及大量的研发投入、高水准的技术工人。在德国制造发展历程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个人、企业和政府的统一。第二,迎合客户需求。德国公司能在从可可粉加工机到包装编织机等各种稀奇古怪的机械制造领域称霸全球的最明显的原因就是产品更能够迎合客户的需求。中国制造企业在技术革新过程中必须注重市场客户的需求,研发满足用户生产诉求的新产品。第三,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中国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胜,必须自觉树立优质品牌意识,用过硬的产品质量来赢得客户。最后,完善产品服务。目前市场对产品中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制造业的竞争已转向非价格因素,依靠产品所能提供的服务以及售后服务与其他同质化产品展开竞争亦是可行途径之一。
胡文海博士认为,从行业基础上看,从机械的核心部件如旋梭、机械成形加工和处理工艺、材料学和机电一体化设计能力,到电控设计的控制理论应用、工艺控制、硬件设计、软件可靠性和电机驱动上,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我们还都存在差距,包括人才上的差距,从高端人才到一线操作工人。
鲍麦克斯公司研发总监刘峙飞博士则表示,行业在核心技术的掌控方面还有相当的差距,制造和工艺水平虽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基础产品的电控和自动化水平也非常相近,但欠缺自主创新能力。由于行业固有的跟随式发展模式,对产品的机械原理普遍理解不深,同时,很多电控企业同对缝制机械的原理理解也不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难以进行原始性的创新。其次是材料技术上的差距,这是我国整个机械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国内产品因为零件材料及表面处理的技术差距,性能和寿命都与国外先进企业有相当的距离。当然随着国内外企业技术的融合,随着自动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这个差距正在缩小。
“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用20年的时间赶超德国、日本的制造业。但德国、日本的制造业以精密、环保见长,其工匠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在德国、日本百年老店并不罕见,技术工人地位较高。在这两个国家的工匠精神背后,是严格甚至刻板的标准,是对产权的保护,是技术至上的教育体系。即使小到一个螺丝,他们对产品的持续研究创新和质量改进是尤其值得我国企业学习借鉴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专注。”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