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启家电补贴为何频频引发争议?
过去的11个月,北京市丰台区的家电零售商陈冰的生意非常差,旺季销售额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
更让他担忧的,是北京市2015年11月25日出台的新版家电补贴政策。
该政策对平板电视、空气净化器等九类产品根据能效等级的不同实行最高额度达800元的资金补贴。补贴由家电销售商先行垫付,过后再由政策埋单。政策带来的优惠价格无疑是对销售的巨大促进。
然而,受惠的并非所有销售渠道。像陈冰这样规模较小的个体家电零售商并不在补贴之列。这就意味着,同样的家电,陈冰店里的价格要明显高于淘宝或者家乐福。对他这样的零售商及以此为主要营销渠道的家电企业而言,这是不小的打击。
而从整个家电行业的全局来看,这一补贴政策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其一,资金补贴容易导致“骗补”;其二,正如格力总裁董明珠所说,家电补贴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也能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实惠,但实际上却形成一个寻租交易空间,不利于市场正常竞争。
事实上,早在3年前,北京市首次启动家电补贴政策时就曾招致一些家电企业的诟病。
巧合的是,2015年11月4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推出了酝酿已久的关于家用电冰箱、平板电视及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的“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
这个被外界称作能效“领跑者”制度的政策,彻底抛弃了以往的资金补贴形式,对达到高能效标识的家电产品给予采购优先。
也就是说,北京市家电补贴政策选择以资金推动市场,而能效“领跑者”制度却选择以政策推动市场。
两个不同版本的政策在一个月内相继落地,让尘封3年之久的家电补贴争论再度卷土重来。对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来说,政策和资金工具当如何取舍?
备受争议
能效“领跑者”制度,是自2013年6月高效节能补贴政策退出后的首个国家级家电政策,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它将“家电下乡”时代的资金补贴转为政策鼓励。
“这种转变是必然的,很好地规避了以往资金补贴政策存在的种种缺陷。” 中国家电协会副理事长徐东生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中怡康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经理彭显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资金补贴会使企业形成对现金流的依赖,但用政策激励作杠杆会有更好的效果。
不过,在能效“领跑者”制度颁布的20天后,北京市仍然公布了京版的家电补贴政策,沿用“家电下乡”时代的资金补贴形式。
这让外界颇感意外。
“尽管资金补贴存在骗补等弊端,但拉动效果更为直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电企业负责人说。
而对于首批入围的21家补贴企业,有评论认为,其补贴对象倾向明显,“全都是销售平台”。
北京市新版家电补贴政策要求享受补贴的企业必须有20家以上的自有门店,且单店每年的销售额需在500万元以上。
因此,入围的企业仅21家:苏宁、大中、国美、华冠、家乐福等实体零售商企业16家;淘宝、当当网、京东、小米等5家电子商务企业。
但被忽视的现实是,很多拥有高能效产品的家电企业恰恰是以自有经销商渠道为主,故不能享受本次补贴。
“这样消费者宁可舍近求远去有补贴的大卖场买,也不会选择从我们的经销商买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电企业负责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该政策对其经销商的销量冲击会很大,“很多经销商都在担心明年的行情。”
“这是不公平的。”上述人士认为,北京应适当放松补贴企业的限定条件,让经销商也能享受同等补贴待遇。
他担心,一旦其他省份效仿京版家电补贴政策,那些以经销商渠道为主的家电企业遭受的打击更大。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该政策实际上是“家电下乡”政策的微缩版,属于“换汤不换药”。
上述家电企业负责人担心,京版家电补贴政策未来会重走之前“家电下乡”的老路。
“资金补贴和政策补贴就像西药和中药,前者见效快,后者却能长线解决问题。”彭显东说。
“骗补”之弊
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该政策对消费者购买的家电产品进行现金补贴,补贴额度高达13%。
“政府希望借助这个政策提振国内市场的消费,扭转家电行业的低迷之势。”徐东生告诉本刊记者。
事实证明,该政策确实在短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达到1.03亿台、实现销售额26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34.5%和53.1%。
而当其终止,负面效应立显。受到山东、河南、四川等省“家电下乡”政策于2011年11月底到期的影响,全国12月家电下乡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立即同比下降28.5%和7.9%。
在实施4年后的2013年1月底,该政策悄然落幕。
在彭显东看来,“家电下乡”政策的终止,除因为已完成特定历史使命外,还因其逐渐暴露出的问题。
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屡被曝光的骗补丑闻。
“一方面国家的补贴额度很大,另一方面消费需求比较大,并且制度本身确实存在设计缺陷,一些企业就利用这个漏洞去套取国家补贴。”彭显东说。
2014年4月,浙江省曾公开宣判一起“家电下乡”诈骗案,被告人为一家电公司老板,在2010~2013年间骗取“家电下乡”财政补贴资金高达380余万元。
国家审计署2013年年中公布的审计公告也显示,在2012年6月起实施的节能惠民政策中,有8家家电企业骗取节能家电补贴近9062万元,其中不乏TCL空调、长虹空调、美的空调等知名品牌。
而北京市新版家电补贴政策的实质也是资金补贴,依然可能存在“骗补”的漏洞。
被透支的市场潜力
彭显东认为,外界更多地关注“家电下乡”实施过程中的积极效应,但其伴生的负面效应却很少被人提及。
在徐东生看来,在政策刺激下短时间内释放出来的巨大需求,给家电企业传递了错误的信号,很多企业误认为市场需求巨大,便盲目扩大生产,最后导致产能过剩,“其实是打乱了企业固有的生产节奏。”
对民众来说,“家电下乡”的刺激使得许多原本并无打算消费家电的人群产生购买欲望,把长远的购买计划变为现实消费。其后果就是提前透支了居民的家电消费能力,使得补贴政策取消后整个行业再次陷入低迷。
通常情况下,家电市场的消费增速保持在每年10%左右的比例较为适度,但是从2008年开始,中国家电销售增长率长期保持在28%左右,一度高达40%,是正常市场增速的3倍。
但这一增速在2011年达到顶峰后便开始逐渐走低,家电补贴政策取消后,增速一度退回到2008年前的水平。“这就反映出,家电市场的异常增速是补贴政策带动的短期增长,不可能持久。”徐东生说。
对这样的情况,格力总裁董明珠直言,家电企业不需要产业扶持,“因为家电作为耐用消费品,短期繁荣的刺激性消费必将以漫长的寒冬为代价。”
诸多知名家电品牌在补贴政策取消后遭遇的经营困难情况,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包括新飞、海信、TCL等在补贴时代大放异彩的家电品牌,都曾遭遇过业绩急速下滑的局面。
那些完全依靠政府“喂奶”存活的投机企业,也在补贴政策结束之后开始尝到苦头,一夜之间“死伤”无数。
当然,也不可否认,“家电下乡”曾给整个行业带来阶段性繁荣。
一些家电企业为争取市场,通过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能效等级,使原本需长期改善的能效提升工程在短时间内得以实现。但风险在于,一旦国家资金补贴力度不足,这些“突击成果”就会被打回原形。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在有节能补贴的时候,平板电视行业一级能效产品能占到90%,但在补贴取消后则几乎没有了。
家电补贴所暴露出的问题,让政策制定者、从业者都开始思考如何扭转局面。
“资金补贴的形式显然不能再继续了,必须换一种补贴方式来解放市场和消费者。”徐东生说。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