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海尔并购GE家电业务说明了什么

分享到: 更多
2016-01-18 来源:中国家电网

中国海尔集团与美国通用电气(以下简称GE)于2015年1月15日在美国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其中,这份合作谅解备忘录最大的看点就是由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并购GE的家电业务。说起海外并购,对于海尔这样的加大“大腕”来说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前些年比较有影响的并购案例就是海尔对日本三洋和新西兰斐雪派克家电业务的并购。就并购对象而言,这一回海尔对GE的并购依然锁定在家电业务之上,这也正是海尔的业务强项。不过,就影响力而言,此番海尔并购GE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次新的跨越,不仅为未来海尔拓展海外业务拓宽了更大的空间,而且也意味着中国家电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迈上一个更新的台阶,更标志着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制高点。

据了解,海尔这次并购GE的家电业务价值54亿美元。在当今国际并购业务中,或许这次并购案在资金规模上中能够算是比较大的,而上不上最大的。仅就中国而言,能源、汽车、农业等行业就是近些年来并购的热点领域。例如,2012年7月23日中海油以151亿美元现金并购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就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资金规模的并购案例。不过,对于家电行业来说,54亿美元的出价的确算得上罕见的大手笔了。就影响力而言,海尔并购GE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标杆性地位。众所周知,美国的GE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早在1896年纳斯达克推出工业指数[-3.83%]之时,GE就是其中的样本之一。120年过去了,纳斯达克工业指数经过若干轮调整,初始样本中仅有GE的股票名列其中,由此足见GE在美国资本输出乃至美国制造业中的地位。如今,来自中国的海尔将GE的家电业务收购意义重大,无异于将美国乃至世界家电业的“权杖”囊括其中。

当然,海尔收购不仅是因百年老店的名声大而图个“面子”,GE家电业务部门的“里子”也不错。据了解,GE的家电总部在美国5个州拥有9家工厂,并拥有世界一流的物流和分销能力,以及美国市场强大的零售网络关系。2014年,企业收入达到59亿美元和约4亿美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该公司拥有约12,000名员工,其中96%在美国。

固然,并购GE对于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棋,但海尔的并购行为也并不是简单的一买一卖关系。事实上,早在1999年4月30日,海尔就在美国南卡州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园区占地700亩。目前,海尔产品已顺利入驻美国排名前10大的连锁集团,并获得“最佳供货商”、“免检供货商资格”等荣誉。不难看出,对于美国市场,海尔早已经是轻车熟路,接手GE的家电业务应该说不是一件很生疏的事情。

毋庸置疑,海尔与GE这一次达成合作协议对于双方来说都构成巨大利好。与一点点在美国市场扩大影响力相比,这一次海尔与其说是购买GE的家电业务,还不如说海尔可以借此在美国市场获得更理想的竞争站位。事实上,GE的家电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品牌传承、忠诚的中高端用户群体、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优良的企业文化、阵容强大的白电产品系列、北美市场自有的物流和分销网络、成熟的质量控制体系,而这一切资源不仅“高大上”,而且更“接地气”,外来投资者要想对此加以复制难度可以说相当之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尔并购的不仅仅是GE公司的家电业务部门,而且也并购了GE的相关管理团队、营销渠道、客户群体、品牌认可度等主要资源。据了解,GE的家电部门在2016年第二季度向海尔这个新东家“交钥匙”后,原有的管理团队依然会被保留下来。管理团队的饭碗保住了,说不定会吃得更饱,吃得更好。

GE在美国制造业发展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家电部门目前涉及到冰箱、冰柜、烹饪产品、洗碗机、洗衣机、烘干机、空调、水过滤系统和热水器等诸多领域。由于拥有强大的研发力量,GE做到“物美”应当是是问题不大的,但要做到“价廉”,确实有难度。相比后来居上的中国家电业来说,GE未来要想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会感到越来越吃力,续写往日的辉煌对于GE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可不续写又往日的辉煌又着实可惜。对于海尔来说,此番并购GE的家电业务部门可以说是期国际化战略中浓墨重彩的大手笔,而GE可以说是从海尔那里也获得了更多新鲜血液。只有这样看、这样想、这样做,海尔对GE家电业务部门的这次并购才能够充分体现出“两厢情愿”。

总的来看,海尔在实施国际化战略过程中在“走出去”方面已经取得了收获,在“走进去”方面正在悉心耕耘,而随着在美国并购著名的GE家电业务部门这笔交易的最终落地,海尔在“走上去”方面也开始了播种。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