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艺美术传承 何去何从
随着我市黄杨木雕大师柯愈勄上月底去世,如今重庆健在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只剩下91岁高龄的陈思碧一人了。重庆工艺美术的传承,已成为业界人士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重庆的国家级大师现在仅剩一人了,希望此次我们推荐的传承人能加把劲。”10月26日,望着刚刚出炉的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申报名单,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何发美有些感慨。
对重庆来说,柯愈勄辞世不仅意味着一位大师的远去,更意味着工艺美术的传承、保护,以及培养优秀人才面临的压力。据了解,重庆工艺美术共有11个大类,近万个品种。它们传承得如何?又进行了哪些探索?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缺乏产业链 大师工作室多为“小作坊”
“传统工艺传承太难了。新人学得慢,老人老得快。”近日,摸着家中的一件半成品,91岁的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思碧轻声感叹。
因为身体原因,陈思碧现在已少有新作。她告诉记者,自己与儿媳妇朱华共同打造的工作室招收了五六个学徒,“也不知道他们最后会不会从事这个行业。”
虽然有自己的工作室,但陈思碧与朱华的作品在市场上几乎看不到,仅现身于各种会展与行业图书专题。对此,朱华无奈地表示,漆艺产品诞生除设计造型外,还需一系列复杂的综合技法打造,同时材料价格也非常高,仅中国漆就要400元一斤。“好的漆艺产品要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价格降不下来。”
朱华认为,这种“曲高和寡”的尴尬让工作室更像一个“小作坊”,“一年做几件产品,参加完展览后,又放回家里,自己看。”
这种尴尬并非个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重庆共有上百家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云南旅游,多个工作室都以作坊形式存在。
在融侨苹果城,花丝镶嵌制作大师李昌义与热爱花丝工艺的重庆工商大学教师左书侨,共同打造了一个约70平方米的工作室。左书侨介绍,工作室主要起传承作用,同时也销售部分工艺产品,但入不敷出,每个月都得倒贴1万多元。
在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一楼,记者看到蜀绣传承人康宁的工作室里堆满了各种作品。康宁说,目前收入并不稳定,仅靠散客支撑,“客户都是慕名而来,一年只能销售10多幅作品。”
相关新闻
- 工美人物(九)2015/12/25 9:50:53
- 工美人物(九)2015/12/25 9:50:53
- 2015年7月份中轻工艺美术行业景气指数2015/12/24 11:13:47
- 2015年7月份中轻工艺美术行业景气指数2015/12/24 11:13:47
- 工美人物(八)2015/12/24 10:34:56
- 工美人物(八)2015/12/24 10:34:56
- 工美人物(七)2015/12/24 10:11:54
- 工美人物(七)2015/12/24 10:11:54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