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米:“复兴”之路渐行渐近

分享到: 更多
2016-03-15 来源:济南日报

    “一家做饭,十里闻香”。黄河大米——这一带有济南特色的传统农产品,深深印记于“老济南”脑海里。每当大米成熟的时候,黄河两岸金黄一片,小孩子们围坐在桌前,吃着新下来的大米,心里就甭提有多开心了。

  可如今,在济南老百姓的餐桌上,却很少有人能够吃到地道的黄河大米了,甚至在市面上也踪迹难寻。究其原因,就在于原始粗放的种植方式、高额的种植成本、水资源匮乏等因素,致使黄河大米的种植面积急剧萎缩。

  近几年,如何快速重塑黄河大米品牌,提振水稻生产力,成为济南“三农”当务之急。近日,记者从济南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暨黄河大米品鉴会上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加大对水稻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力争通过几年努力,让全市水稻种植面积恢复到10万亩以上,从而复兴黄河大米这一济南特色品牌,为广大泉城市民留住老味道。

  超市难觅黄河大米踪影

  黄河大米是济南的特色农产品,自明清时期就开始大面积种植,主要分布于今天的济阳、历城、槐荫、章丘等沿黄区域。其米粒晶莹透亮,煮熟后芳香四溢、黏香适口、回味甘醇。

  提起黄河大米,不少市民都会回忆起小时候吃黄河大米的情形,可如今在济南各大商超,却很难看到黄河大米的身影。货架一般都被东北大米,以及来自泰国、日本的大米所占据。某商超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他们一直不销售黄河大米,“超市主要靠大宗走量,有时候一天就卖七八吨大米,本地大米虽然和东北大米价格差不多,但是产量少,很难一年到头供货。”

  那黄河大米都去哪里了呢?

  黄河大米的主产地济阳县种植水稻的农户称,因为产量已经很少,他们的大米大多“自产自销”,所以想吃到真正的黄河大米,只有等到收获时直接与农户对接,或到产地附近的粮店里购买。

  一亩地只挣560元

  近年来,受制于种植投入成本高、水资源逐渐匮乏等因素,黄河大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从上世纪70年代鼎盛时期的20万亩,减少到2014年底的不足3万亩。

  据济阳县曲堤镇毕集村村民杨坤先介绍,从他父亲那辈开始,就一直种水稻,后来“子承父业”,到现在他已经种了30多年的水稻了。他表示,每年的6月份是水稻插秧的时候,每天清晨4点到中午12点,他会一直在地里忙活。中午,地里的温度都在38摄氏度左右。每到这时,他的背都会被头上似火的骄阳炙烤着,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湿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到晚上8点才结束。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强度,让几百米的回家路变得漫长。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粗放型水稻种植技术,一直制约着黄河大米的发展,不仅村民费时费力,而且种植成本也居高不下。历城区南河套村村民石祥国表示,对水稻来说,水绝对不可缺少,对沿黄一带的水稻来说,黄河水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前几年,黄河缺水,造成水稻插秧不及时,虽然现在有所好转,但是依然满足不了用水需求,村里的农户不得不购买抽水机将黄河水抽到地里去,不过成本也相应提高了。”

  石祥国介绍,种水稻如果不喷洒农药,而是用人工进行除草作业,再加上其他费用,这样算下来一亩地的成本要在1000元左右,“而一亩地也就出600斤大米,按每斤2.6元的市价计算,一亩地的收入才1560元,减去成本就只剩下560元了,村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受到了不小的打击。”10万亩水稻提振大米品牌

  “现在种水稻基本上全是‘大家伙’在工作,感觉轻松多了。”如今,再提起种水稻,杨坤先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神情。他指着自己身后的20多亩地对记者表示,以前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够种这么一大片稻田,多亏了机械化生产,为他省去了很多艰辛的劳作。

  为了改变传统的人工种植模式,保证水稻种植面积,降低种植成本,我市决定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引领水稻生产的快速发展,同时改良优质大米品种,拓宽销售渠道,让黄河大米重新走入寻常百姓家。

  据市农机站站长乔庆勇介绍,从2014年起,市财政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对水稻生产合作服务组织购置的各类生产机械及水稻加工、烘干设备给予70%的购机累加补贴。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投入各项财政资金1280万元,其中2014年投入了580万元,2015年投入了700万元,购置各类生产机械108台,补贴育秧盘15.7万个。

  他表示,目前我市已发展了13个规模较大、带动辐射能力较强的水稻合作服务组织,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1.2万亩,辐射带动5000亩。而机械化生产改变了传统的劳作方式,还能帮种植户亩均提高600元收入,这些利好因素都将推动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我们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全市水稻种植面积恢复到10万亩以上。”乔庆勇说。

  水稻品种改良方面,近几年,在我市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者的努力下,农民不再种植高产量、低品质的盐丰47等水稻品种,转而种植米质优良、口感好的品种,如京引119、香米9407、圣稻14、圣稻19等,可以说黄河大米的品质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升。

  济南市农科院副院长孙礼文介绍,过去劳动生产的投入产出比较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现在全程机械化生产,优化黄河大米的品质,可以给农民带来更大的收益,通过优质优价,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益,“这对济南恢复黄河大米的种植面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