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产业如何升级转型走高端?
今年以来,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仍然表现出下行加大的的惯性,几乎所有的传统产业都遇到了产能过剩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大宗资源性产品更是到了非减不可的程度,从钢铁到煤炭再到重化工,这些带有国字背景的产业已经沦陷到政府痛下决心去产能化的地步。李克强总理在日前的答中外记者中,坦率承认中国经济面临着低端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去低端产能化已经是当前中国所面临的重要的课题。
电动两轮车产业经过近20年高速的成长,2013年步入到销量顶峰的3695万辆;
2014年出现增速“拐点”,下降到3500万辆;
2015年出现了快速的下滑到仅为3000万辆。
2016年在趋势性的下降中,加上宏观经济预期下行加大的双重压力下,电动车产业预计出现同比下降10%-15%的可能。
实际上,电动三轮车也已出现了增长“见顶”的现象,去年的1000万辆产销量将成为我国电动三轮车产业发展的巅峰,未来几年将会随之进入小幅下降的轨道。
那么,对于从事电动车产业者而言,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企业力保产能的扩张与市场份额的增加而不顾企业利润的得失,究竟是补药还是毒药,必须要做出抉择,抑或进行转型与升级,究竟走哪一条路才是正确的选择。
实际上,企业都知道转型与升级的重要性,都想把自己的企业做成高端的品牌,但怎么来转型与升级,许多企业都迷失方向,主要的障碍在什么地方?
高端产品与市场销路的矛盾
谈到转型与升级,绝大多数企业都遇到这样的问题,转型升级要买进高端制造设备来制造高端产品销售出去。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对于电动车行业而言,整车企业认为根本不需要,原因是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外购,整车企业无非就是组装而已。如果把组装也能搞成自动化,目前看来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为此通过大量投入之后,成本增加了,产品却没有了价格竞争优势,究竟选择价格优势还是品质优势的一对矛盾问题。
唾手可得的新产品值得去开发吗
开发高成本能否带来效益还是一个未知数。现在,整个电动车行业仍然未摆脱不同品牌却相同或相近款型同质化问题,整车企业仍然没有能力或有能力却不太愿意走独创和原创之路。这里有行业存在着严重的抄袭之风,也有企业不太愿意花费更多的财力、人力的原因之一,行业或者说整个国家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远远不够,造成研发的产品很快就会被仿冒的问题。还有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是,电动车整车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依赖现象,那就是凡市场上有的,都会有人自动供奉上来。这种养尊处优的地位,造就了整车企业无论是款型还是零部件的研发缺乏积极主动的惰性。
产业转型升级关键还在于产业链
产业升级转型是整个产业链的转型,而不是某一个零部件。当然零部件转型与升级更重要。转型与升级主要目的就是做出高端的产品,通过高端产品的推广与销售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现在,电动车产业虽然有近20年的发展经历,但许多整车企业在技术、工艺上的积累上还很薄弱。企业的强势表现在庞大的组装体量上,但在技术与工艺上,缺乏经验的沉淀与时间的积累,整个员工队伍还没有营造出“工匠”的氛围。这不仅表现在整车企业员工装配素质的培训上,更表现在每一个零部件做精做细上。因此,高端制造只是企业的一种向往和努力的方向,需要更多环节的配合,以及整个产业链环节上的每一个零部件企业的不懈的努力。
转型与升级与规模效应的矛盾
转型与升级需要大量的长时间的投入,而未必能在短时间内收到效果。这需要企业有耐心、忍受利润减少、市场份额被别人抢走的暂时性困扰。但是,企业经营决策者往往通过急功近利的方式,或者经营团队通过裹挟企业老板来实现快捷而又简单的规模效应,来获得表面靓丽的成绩。为此,许多经营者都有“装进口袋里的钱才是真正赚到的钱”,至于长期的目标还不敢奢望,短期行为造成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障碍。
当行业都在重视高端化的时候,说明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起这个问题了。目前尽管在高端化上遇到种种的困难与障碍,但企业已经在高端化上做了大量的努力。未来几年可以看出,走高端路线的企业必将能获得转型与升级带来的好处,也能通过转型升级扩大出口、降低产能过剩的问题。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