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家电企业出海并购:美的方洪波并购三连发
6月21日收购意大利空调企业Clivet,6月28日和德国库卡签订并购协议,6月30日,方洪波在东京就并购东芝正式交割,这是美的6个月内三起并购中第一个交割的。
美的最终以517亿日元持股东芝80.1%,比3月签约时的537亿日元省了20亿,由于正赶上日元升值,交易价格从之前的4.73亿美元升值到了5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日元兑美元已升值超过13%,美的收购东芝的三个月交易期正好踩在了日元升值周期,等于变相升值6%。即使单从资产配置角度看,此时收日元资产也是一笔划算的的买卖。
自从年初追求GE未遂之后,方洪波就开启了疯狂扫货模式。6个月三起并购,平均两个月拿下一个。让停牌4个多月的董明珠情何以堪。
「从中国第一到全球第一」
其实不只是方洪波,整个中国家电圈这两年都在疯狂扫货,其中最重量级的当属海尔以55.8亿美元的最终价格吞下GE家电。随后鸿海集团收购液晶之父夏普同样令业界震惊,不过这笔交易7月1日刚刚被中国反垄断部门否决,郭台铭能否如愿还存在变数。
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终于跳出了东南亚,走向了欧美主流市场。他们的收购目标也从一两个当地工厂变成了整个品牌和公司。观察最近两年内中国家电圈的国际并购可以发现,标的企业几乎都位于美洲、欧洲和日本,其中不乏GE这样的强势品牌,这和中国家电企业进攻发达市场的战略高度一致。
「中国家电企业两年内并购一览」
2015年5月
创维并购德国电视机品牌Metz
2015年7月
海信并购夏普美洲业务
2016年2月
海尔54亿美元并购GE家电(最终交割价格为55.8亿美元)
2016年3月
美的4.73亿美元并购东芝白电(最终交割价格为5亿美元)
2016年6月
美的并购意大利空调品牌Clivet
2016年6月
美的与德国库卡签订并购协议
在消费电子市场,全球第一的品牌往往也是中国第一,比如苹果在手机领域。家电圈则刚好相反,中国第一才是全球第一。
在中国市场做到最大之后,只要走出去就有机会成为全球第一。在规模决定效益的家电行业,这是巨大的诱惑。
海尔是最早走出去的中国家电企业,也是在海外曝光率最高的中国品牌。但其品牌影响力和海外盈利能力距离主流品牌仍有差距,这是海尔斥巨资55.8亿美元并购GE家电的原因。
用成熟的品牌进入成熟的市场,显然比从头做起要靠谱得多。为此而忍受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也是值得的。
美的收购东芝也是一样。美的在海外的品牌影响力更弱于海尔,海外营收中只有三分之一来自自有品牌,其余都是OEM和ODM,必须借助并购迅速布局。如果不收购就要损失宝贵的时间窗口,把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买来的资产也是自家资产,并购的技术为何不是自家技术?
现在流行“生态化反”,开放共赢。家电企业不一定有机会做成平台,但线性思维的“坚持自主研发”肯定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
「坐等2000亿报表 」
如果说上一轮TCL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联想收购IBM
PC业务还是出于别人的战略调整,那么这一轮出海更多是主动布局。
我们买的不是人家甩掉不要的,而是出于全球化资产配置的需要,更是着眼未来的选择。比如美的对库卡的收购,意在快速切入智能机器人产业,因此惊动了德国政府出面干预。
这不是第一次全球范围内的产业梯次转移,二战后美国企业就曾经这样做过,把制造业转移给日本企业,日本之后接棒的是韩国和台湾。现在日本企业再次退出家电行业,把大规模制造转移给了中国企业。
中国家电企业经过30年积累的大规模制造和供应链效率依然有优势,大部分企业还是赚钱的,而且利润年年增长。
有钱就有可能,全球经济仍在缓慢复苏中,把握机会收入优质资产,中国家电企业有机会跃升为全球一线品牌,从追随者成为引领者。
方洪波早就说过,产业梯次转移是大势,别人退出并不表明这个产业没有空间,缺乏生命力。家电作为生活必需品有很大空间,全球范围内还有许多空白市场待开垦,比如非洲,很多地方都没安上空调,东南亚很多市场还没看上液晶,这都是我们的机会。
来看看2015年白电三大家的海外营收和占集团总营收比例,其中美的最高,格力最低,在海外并购上格力还是一片空白。
2015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美的、海尔和格力三家的海外销售分别下滑2.06%、0.24%和3.09%。从2016年一季度起海外市场正在恢复增长,这对并购整合来讲是利好因素。
2016年是并购大年,GE家电年营收额60亿美元,库卡年营收30亿欧元,东芝年营收也有200亿元人民币,全部都是重量级筹码。可以预见,海尔完成对GE的整合,美的完成对东芝和库卡的整合之后,合并报表的结果必然是海外营收大幅上升。
以美的和海尔原本的体量,再加上外援助力,站上2000亿近在眼前。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