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展专用品牌粮食
发展专用品牌粮食,对推动我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粮食绿色发展、保持粮食生产大省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省政协近日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省内调研、省外考察和委员视察活动,并召开对口协商会议,资政建言、献计出力。
优化资源 打造特色品牌
“目前我省粮食生产基本以普通品质的通用粮食为主,优质、专用和特色品种种植比例不高,缺乏行业内领军品牌。 ”民盟安徽省委认为,要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和政府的监督引导作用,形成品牌建设合力。比如整合粮食品牌,目前粮食品牌“多而杂”,但是对内竞争力不强,对外影响力较小。每个粮食企业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都比较低,既不成规模也不利于宣传推广。对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粮食品牌整体统筹规划,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以优势产品为核心,打造具有我省特色的粮食品牌。要制定专用品牌粮食的长期发展战略,以我省粮食行业协会为中心,各市、县(市、区)粮食行业协会为基础,认真研究制定我省专用品牌粮食发展的宏观战略,继续组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树牌活动,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真正打造出一批与我省粮食大省地位相适应的安徽专用品牌粮食。
品牌的影响力取决于传播力。民进安徽省委建议,积极举办和参加国内外高端农业展会,扩大安徽品牌粮食影响力,积极组织粮食企业参加中国农交会、合肥农交会、上海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等,宣传推介品牌,拓展农产品市场。同时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平台,扩大安徽品牌粮食美誉度和影响力,打造一批能够代表现代农业水平,代表安徽农业的品牌,使其独特风味、优势品质和优势价格在国家乃至国际上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粮食品牌化不宜一蹴而就、全面开花,应首先研判可以上升为品牌引领的产品和生产区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出真正的粮食品牌,由小做大、由弱做强。 ”九三学社安徽省委提出,以安徽传统特色、优势粮食产品为依托,逐步夯实品牌粮食的“安徽名片”。始终围绕以“品”立“牌”的发展理念,逐步扩大“安徽粮食”的品牌效应、市场占有、产品价值,最终实现粮食品牌的全覆盖,引导安徽农业步入健康、可持续、高效发展阶段。
科技创新 加快成果转化
在省政协开展的专题调研中,委员们发现,目前我省专用品牌粮食核心运营企业加工设备陈旧,工艺较落后,烘干仓储等设施不完善,产品技术标准、质量体系和品种开发能力较弱,新产品、新工艺、新业态的创新研发迟缓,难以发挥出科技创新驱动和先发优势的引领发展作用。他们认为,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建立以企业为市场主体、科研单位为研发主体、产学研政金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专用品牌粮食科研成果转化步伐。
良种是农业的“芯片”,发展专用品牌粮食需要依靠品种创新引领。省政协委员於忠祥建议,省级财政设立专用品种研发专项,重点支持优质专用种质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品种选育重大科研攻关,加速品种创新步伐。同时,按照品质和专用优先的原则,依据市场需求修改 《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并鼓励育种单位自行组织品种试验,缩短审定时间,加快品种审定步伐和审定通过率,为发展专用品牌粮食提供更多优秀品种。推进成果转移转化和公开交易,建立科研成果权益分配制度,切实保护科研单位和企业、个人的品种研发收益。对规模订单种植优质专用粮食品种生产的,企业要实行优质优价,单收单加,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粮食行业只有推进信息化,才能促进提升粮食流通产业层次,提高科技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省政协委员周可金提出,按照发展现代物流的理念,建设设施配套、产业集中、人才聚集、信息快捷的物流中心服务系统,把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物流、信息流融为一体,形成全省统一的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发布系统,为粮食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顺应形势发展粮食电子商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知名电商网站开设粮食产品营销网店,开展网上展示和网上洽谈,推动实体贸易和电商销售相结合,促进营销模式创新和品牌提档升级。
产业联合 实现利益共享
当前,我省粮食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加工水平较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较低,尤其规模以上优质专用粮食品牌运营核心企业较少较弱,带动市场能力不强,制约了优质专用粮品牌的打造。省政协专题调研组认为,由于绝大多数粮食品牌运营核心企业与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结合不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没有真正建立,一旦出现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联合体内部各经营主体往往只考虑自身利益,而损害共同利益,涵盖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的产业化联合体有待培育发展。
为此,调研组建议,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一批粮食精加工、深加工、特色加工和流通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大力发展以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粮食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生产、购销合作等方式,实现三次产业融合、三大主体联动,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通过要素、产业和利益的紧密连接,实现粮食全价值链的利益共享。进一步指导规范联合体各方的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强化契约落实,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产需对接,引导联合体主动与大型商超对接,走专用品牌粮食精品之路,与电商平台开展对接与合作,利用“互联网+”发展线上销售,拓宽渠道、扩大影响,促进品牌粮食产业升级。
“在发展专用品牌粮食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共同创造品牌效益来赢得发展。 ”致公党安徽省委提出,以签订契约为保障,落实专用品牌粮食产业化联合体产业、要素、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当地粮食产业品牌运营核心企业和生产服务主体签订购销合作协议,并强化落实,实现互利共赢。以提供标准化原料为主线,选择一批科技素质高、生产经营规范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依托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确保粮食原料生产符合品牌粮食生产的标准。
加大扶持 完善激励机制
优质专用品牌粮食生产,选种的品种对生态环境和栽培技术普遍要求较高,产品质量控制严格,单产水平也不如常规生产高。政协委员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受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民发展专用品牌粮食种植效益尚不明显,利益驱动不强,一旦遇到灾害性年份,效益更难保障,严重挫伤广大农民发展专用品牌粮食积极性,优质优价激励机制亟待健全。
省政协常委马露建议,根据我省专用品牌粮食发展实际,以突出解决专用品牌粮食发展中的重点矛盾和关键问题为方向,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促进专用品牌粮食发展的政策体系。设立专用品牌粮食发展省级专项资金,从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农业补贴、设施用地等方面,探索建立品牌粮食专用储备库,开展分品种收购、分品种贮存。对专用品牌粮食加工企业的专用仓储建设、技改、融资等方面给予补贴。探索将土地租金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化解专用品牌粮食生产特别是规模经营的自然风险。
民进安徽省委提出,要加大财政扶持、金融服务、项目支持、人才培训等方面重点扶持力度,对品牌专用粮食收储的贷款进行贴息,在品牌创建、产品包装、宣传推广、销售网络给予补贴。各级政府出资的担保公司每年安排一定的担保额度,专项用于联合体成员贷款担保。开展联合体家庭农场的农业政策性保险提标,提标部分的保费由各级财政给予补贴。整合各类涉农项目,优先向产业化联合体倾斜。研究联合体服务需求,落实农业科技、农机装备、农村金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指导服务。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