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来国产奶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分享到: 更多
2016-08-26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乔金亮

一杯奶,强健一个民族,奶业发展与每位国人息息相关。然而,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给中国奶业造成重大打击。痛定思痛,浴火重生。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奶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奶业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民族奶业大有可为——

中国奶业是一个牵动上下、联动城乡的产业。上游是150多万奶牛养殖农户,中游是638家规模乳品企业,下游则几乎涉及每个家庭,特别是婴幼儿奶粉,更是寄托着每一对父母的爱。2008年以后,我国奶业从政策顶层设计、奶源质量保障、产业转型升级等层面逐步发力,开始走上振兴之路。

“经过8年的努力,我国奶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质量安全水平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我们有信心用5年至10年时间,力争到2020年乳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整体进入世界奶业强国行列,实现奶业振兴发展目标,把‘奶瓶子’牢牢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

政策资金同时发力

2008年10月份,我国奶业的第一部法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发布,从此拉开了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整顿奶业的序幕。几年间,我国奶业的规范性文件,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公众视野。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始终是奶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国家两次对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的生产许可进行重审,淘汰了一批奶源无保障、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严格了乳品企业进厂原料、生产过程、成品批批检验等制度。

与此同时,一系列真金白银的财政补贴陆续进入了奶业领域。从2008年至2015年,我国奶业扶持资金主要集中在奶牛良种补贴、奶牛规模化养殖、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创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等方面,涵盖了生产全产业链,共投入扶持资金86.6亿元。

政策和资金逐步显现出推动力。2015年,全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接近50%,每年平均提高约4个百分点;70%以上的奶牛场采用全混合日粮,规模化奶牛场、中高产奶牛群为主体的生产体系初步形成;机械化挤奶、冷链储运全面实现,推动我国奶业质量安全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受婴幼儿奶粉事件影响,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曾一度达到75%;但最新数据显示,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逐步恢复到50%以上。”河北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总裁魏立华说。

一份份国际认可的成绩单,书写着重新崛起中的中国乳业品牌。伊利、蒙牛进入世界奶业20强;君乐宝婴幼儿奶粉通过全球食品安全标准A+顶级认证,已进入香港市场;现代牧业、飞鹤乳业获得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能明显感到消费者的信心在恢复。”现代牧业董事长高丽娜说。

严监管更要强自律

近期公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显示,我国生鲜乳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2015年,标志着乳品品质的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平均值分别达到3.14%和3.69%,分别高于我国《生乳》国家标准0.34和0.59个百分点。菌落总数远低于国家标准,主要质量卫生指标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这几组重点指标,标志着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从2009年起,我们带领全国43家质检机构实施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抽检覆盖全国所有奶站,检测指标覆盖所有违禁添加物,监测范围覆盖全国所有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监测三聚氰胺、菌落总数等10项指标。”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王加启表示,奶业全产业链严密的监管体系,已构建完成。

企业化管理和规模化牧场,对于质量把控有天然的优势。但我国正处于奶业现代化发展的攻坚时期,存在很多中小型养殖场户,这些场户管理相对薄弱,社会组织化程度较低,如何把控奶源质量?

中鼎牧业总裁孙国强介绍说,该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存量整合、全程托管”模式,用大企业带动中小牧场整合,与奶农合作,把控中小牧场的质量。目前,中鼎牧业通过委托、承包、技术输出等方式,共托管140多座牧场,遍布全国15个省市,涉及10万头奶牛,辐射带动农户3000户以上。

“我们为中小牧场配备专门的营养师、饲料配方师、兽医师,满足其对营养、饲喂、繁育等环节的需求。专业的饲养方式使牛奶品质得到较大提升,中鼎托管牧场奶牛的体细胞数为每毫升20万个以下,远远低于欧盟和新西兰的指标要求40万个以下。”孙国强说。

转型升级振兴奶业

奶业振兴,必须转型升级。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介绍,由于严管政策的执行有力和市场的逐渐规范,2015年,我国奶牛1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8.3%,比2008年提高28.8个百分点,来自规模化牧场的奶源占60%以上。这种养殖格局有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

曾经的阵痛,换来了奶业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谷继承表示,奶业一体化建设,要实现“种养加”一体化和“产加销”一体化。只有通过一体化,才能真正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进而实现数量和质量更加可控。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奶业“小、散、低、差”的矛盾。

目前,我国在推进奶业一体化方面已初见成效。2015年,全国乳品企业自建和参股的奶源基地比重超过20%,比2008年增长近两倍。如辉山乳业、现代牧业奶牛存栏都在20万头左右,苜蓿种植面积都在10万亩以上,奶源全部自给,成为养殖巨头和一体化的典范。同时,全国有1.51万个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比2008年增加了6.2倍,奶农的专业化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认为,新常态下的奶业发展目标不是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关键是质的提高。用现代科学技术、物质装备、发展理念、经营方式、产业组织,改革传统行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强竞争力。

“中国奶业的振兴大有希望。”韩长赋表示,中国奶业正迎来良好机遇。目前,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未来随着收入增加、人口增长、城镇化水平提高,特别是全面放开二孩后,奶制品消费需求会不断增加。巨大的市场潜力,意味着民族奶业大有可为。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