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尝试回归“脚踏”出行 分享自行车异军突起

分享到: 更多
2016-10-17 来源:新华网
   美媒称,就在几十年前,中国的城市里还有川流不息的自行车大军。作为穿越城市道路的一个工具,自行车是最合适的。它们很廉价(中国以前还很穷),中国的城市又很紧凑,靠自行车也完全可以通行。直到1986年,还有63%的北京人将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
  据彭博社10月12日报道,然而到了2012年,这个比例降到了14%。从1990年到2010年,全国的自行车使用比例每年减少2%到5%。
  报道称,这种减少的原因很明显。过去30年来,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大大增加,因为中国人富起来了,希望在越来越庞大的城市中寻找更高效舒适的出行方式。然而,最近十年来,汽车数量的猛增也给中国的城市带来了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随着道路越来越拥挤,民众、企业家和政府都开始寻找替代选择。
  自行车——尤其是自行车共享项目——开始重新成为了最有前途的方式。根据彭博社的调查,就在过去两周里,中国的两个最大的自行车共享服务公司就获得了2亿美元的融资,其中ofo公司的估值达到了5亿美元。滴滴公司向ofo投资1亿美元,并在考虑是否要将该公司的7万辆自行车和每天50万次的使用量纳入其APP。
  报道称,简陋的自行车看起来本不像是中国技术投资者的目标。不仅是因为两轮车不太能结合新技术,还因为这是种被机动车消费所超越的让人感觉落后的交通工具。
  不过,随着交通和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汽车的地位开始受到了打击,交通管理者开始重新审视他们对公共交通的承诺。与此同时,他们面对着一个各国管理者都要面对的问题:通常人住得离公交或地铁站越远,他们使用公共交通的几率就越小。这种距离被称为“头一英里/最后一英里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成了各国的一个首要任务。
  报道称,在中国,自行车分享成了一个解决的捷径。自行车分享项目的起源地荷兰一开始的理想设想是:能把自行车停在阿姆斯特丹的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以用。然而不出意料,很多自行车被盗,项目不得不终止。新一代的自行车分享项目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出现,新系统需要磁卡来解锁租车。现在全世界各地的数百个城市有着这种系统的不同版本。
  这一形式在中国飞速发展,2015年,中国的分享自行车数量超过了其他国家的总和。杭州、太原、上海成了有着世界第一、第二和第四大的自行车分享项目的城市。规模非常惊人:2008年与当地政府合作设立的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现在有7.8万辆车,超过2000个站点,到2020年还计划增加到17.5万辆。自行车每天平均使用量为24万次。
  初步的数据显示,中国深受困扰的通勤者们愿意给这种自行车——以及公共交通——助力一把。2010年对杭州公共自行车项目的研究显示,系统会员拥有汽车的比例比非会员要高,其中30%将这一服务纳入了日常通勤当中。换句话说,在便捷可用的前提下,很多汽车车主很愿意选择更环保的出行模式。
  报道称,中国资金充足的自行车分享服务公司都认定,更多通勤者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为此,ofo公司给自行车配置了二维码,使用者可以扫描付款使用。而上海的摩拜单车给车辆装配了GPS定位系统,这样就不用把车停放到指定地点,而是放到任何地点都能轻松找到。在中国已经很流行的电动自行车也很快会加入这支大军。(编译/王笛青)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