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和摩拜单车战火升级 后者自己造车成本高昂
2016-10-19 来源:新浪网
在中关村软件园以及附近的西二旗地铁站,小黄车正试图建立自己的领地。10月17日晚上六点,暮色渐合,正值下班高峰
,小黄车的推广人员开始向路人散发宣传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上地九街路口,很多手拿ofo小广告等待通行的人所骑的
正是它的对手——摩拜单车。
在完成各自的新一轮融资后,两家原本在不同场景里“圈地”的共享单车公司终于狭路相逢了。
10月10日,ofo共享单车宣布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其中不仅包含此前滴滴出行数千万美元的战略投资。作为投资方,
小米与顺为资本也赫然在列。ofo CEO戴威表示,小米投资后,双方将进行硬件和供应链方面的协同。此外,投资方中的
Coatue、中信产业基金均投资过滴滴,元璟资本有阿里背景。俄罗斯投资家Yuri Milner还曾投资过创新工场、地平线机器人
等中国公司。
10月13日,共享单车平台摩拜单车确认完成了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投资方可谓阵容豪华,包括高瓴、华平、腾讯、红杉
、启明创投、贝塔斯曼、愉悦资本、熊猫资本、祥峰投资和创新工场等多家机构,同时还得到了美团创始人CEO王兴的个人投
资。
资本火拼之外,原本还在小范围试探的两方也开始入侵对方的领地。宣布融资的同时,ofo还宣布将在城市场景下开展服
务,将率先在上海、北京试运行。
升级版的小黄车
10月9日,就在宣布融资的前一天,ofo公众号公布了3.0版的小黄车。新版小黄车对车身进行了硬件升级,比如采用了转
动车铃、防爆防扎的实心胎、车把采用了三角形把立、比原来更小的22寸车轮、密封中轴、用于克服刹车皮损坏问题的鼓刹,
其中很多设计对标的正是摩拜单车。此外,3.0版本的小黄车还升级了此前被吐槽“形同虚设”的密码锁,现在开锁密码从 64
种升级为一万种。
在场景拓展方面,在校园积累了运营经验的ofo正在迈向白领市场。据ofo称,小黄车上线13个月以来,已经覆盖了21个城
市、200个校园,在校园里“已经铺的差不多了”。
在ofo CEO戴威看来,城市的单车需求可以分成三层:最热点的单车需求区是校园;第二层是有些需求的集中点,也即通
常意义上讲的白领市场。目前,北京初期试运行区域首先选择中关村西区以及上地等地,就是因为这里使用场景密集,且能形
成区域内循环。第三层则是一般性的网点,ofo在出校园后将以网点的形式进行车辆集散,ofo的运维人员会视网点的车辆情况
进行随时调度,以保证单车的每日翻台率。
为满足更广泛的需求,ofo目前开始进攻校外市场。对此,ofo的策略依然是数量取胜。戴威透露,ofo初期试运营期间计
划在中关村西区上线500台车,布50个停车点。为了保障该区供给,在重点运营该区域期间,流动到其他地区的ofo车辆也会被
调度人员及时调回。
不过,在进一步攻城略地的过程中,需要小黄车改进的地方仍有很多。最大的问题是,ofo3.0版本的车,仍然是传统的机
械锁而非智能GPS锁,无法通过app直接获取附近的可用车辆,这意味着公司必须靠人工观察目标人群的出行行为、需求变化等
,确立更密集更合理的网点。
模式之战
摩拜跟ofo间的资本竞赛一直咬得很紧。
摩拜单车于去年8月正式发布,短短一年时间也已相继完成多轮融资。
在资本的支持下,摩拜单车今年4月在上海正式推出,9月初进入北京,近日开始在广州地区试运营,目前还在不断地进行
市场拓展。摩拜单车早期投资人、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曾不乏信心地表示,摩拜的用户数量现在已经绝对是第一,“日骑行单
量是ofo的3倍以上,用户量是2倍多”。
摩拜和ofo之间是一场“轻”和“重”的较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将两者比做神州和滴滴。ofo以“不生产单车
,只连接单车”的滴滴式使命为口号。ofo品牌公关总监李泽堃表示,ofo运营的单车来源于二手收购和部分学生捐助。据悉,
早期摩拜也是采用的普通自行车,后来公司方面建立经济模型,推演几年以后车的数量、骑行次数、用户数量等,得出的结论
是,从长远来看,自己造车是更为经济的方式,于是2015年底摩拜颇为大胆地开始了自己设计造车。
不过,现阶段自己造车高额的成本确实容易遭人诟病,据专业人士估测,一辆mobike的成本在3000元以上。基于这个成本
,车辆损毁或丢失所带来的损失并不是一个小数字。而自己不造车的ofo,其一辆单车的成本此前仅有200多元,据戴威透露,
经过硬件大幅升级后,成本也仅有300元,仍远远低于摩拜。
由于成本更低,小黄车虽有变相涨价之嫌,在定价上仍有优势。不同于之前复杂的计费规则,ofo的新计费规则为:师生
五毛钱每小时;非师生一块钱每小时。摩拜则维持了半小时一块钱的定价。但低成本的另一面是,小黄车后期更容易面临损坏
率高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ofo单车的无故障运营寿命在六个月左右。
罗兰贝格中国合伙人张君毅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共享单车的模式还在不断修正改变,现在说谁优谁劣还为时过早
,各种模式最终比拼的还是落地的运营以及背后的资源。
眼下的情况确是如此,在向自己对手驻扎的领域进军的过程中,双方也在互相学习借鉴,小黄车在变“重”,摩拜单车也
在有意识地变“轻”。据报道,ofo现在也有自己的工厂,产能在每天1万辆左右。而为了解决成本问题,据悉摩拜已经在内部
测试一款蓝色车身的新型号车型。该款车型重量更轻,成本约为千元左右。
而对于用户来说,体验或许仍然是排在第一位的。“对于上班族来说,一块还是五毛不是关键问题,良好的使用感和过硬
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在《如何看待ofo共享单车涨价的行为?》的帖子上,一位知乎用户这样评价。
另外,共享单车市场的格局也充满变数。ofo、摩拜之外,优拜单车联合自行车制造厂永久集团,技术上具有一定的核心
竞争力;10月刚获得数千万天使投资的小鸣单车实力也不容小觑。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共享单车市场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三个月结束战斗”是不可能的。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