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美集团:工美“工匠精神”传中华文化 展国企风采
【编者按】: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底,北京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9325.9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15.3%;实现营业收入12257.6亿元,同比增长15.0%;市属企业盈亏相抵累计实现利润664.5亿元,同比增长16.2%。
体量巨大的北京国企,2016年“抢眼”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每一家北京国企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国企人的辛苦付出,北京工美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文|千龙网记者 宗晓丽
在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首都北京,有一家默默承担着传承中华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和技艺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集团——北京工美集团。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如今她已发展成为集工艺美术品设计开发、国礼造办、商业经营、国际贸易、检测鉴定、职业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投资、会展博览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企业集团,是北京乃至全国工艺美术行业的龙头企业。“十三五”开局之年,在实现了既定经济目标的同时,取得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成果,铸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高度,获得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突破。
“国礼造办”打造极致“作品”传播中华文化
近年来,北京工美集团一直在国礼的设计制作上表现不俗,被称为“国礼造办”。早在1957年,毛泽东主席去苏联参加苏联“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庆祝活动时,将北京工美集团(原北京市手工业联社)“老艺人”杨士惠设计制作的牙雕《北海全景》作为新中国的礼品赠给苏联人民。一件倾注艺术家心血的传世艺术品,连接了两个伟大民族的心,它是中国和苏联20世纪50年代友谊的见证。
这之后的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第一件国礼牙雕《成昆铁路》、赠送给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的丝绫堆绣座屏《清明上河图》、纪念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元首礼品《和平欢歌》景泰蓝赏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礼品等,都是出自北京工美集团。
2014年11月,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北京工美集团设计制作的《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繁花》花丝镶嵌手包套装和《和美》纯银錾刻丝巾果盘被选为国礼。北京工美集团又一次将中国传统工艺璀璨的魅力和中华民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文化精神传递给世界。
2015年9月27日,习近平主席将代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愿望和信念的《和平尊》赠送给联合国。2016年2月25日,《和平尊》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永久陈列于联合国总部大厦内。工美人用五千年文明古国特有的文化表达方式,表达出中国对联合国的尊重和支持,也象征13亿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美好祝福。
2015年10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将一件具有中国特色的尊贵艺术作品景泰蓝《友谊之船》国礼赠送给女王,希望中英关系发展更好惠及两国人民。
2016年5月,印度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6年来印度总统首次访华,同时也是慕克吉本人就任总统以来第一次访华。为欢迎此次来访,习近平主席又将一件景泰蓝《友谊之船》作为国礼相赠,再一次表达了中国人民希望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
中国国家领导人将景泰蓝《友谊之船》作为国礼相继赠送英、印两国元首,成就了史无前例的“双国礼”佳话。北京工美集团的这件“双国礼”作品,也将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2017年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访问了世界卫生组织并会见陈冯富珍总干事,共同出席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为针灸铜人揭幕。北京工美集团见证这重要的历史时刻,从设计、制作、运输到赠礼服务保障,再一次圆满完成了赠礼任务。
多年来,北京工美集团承担着国家级礼品的设计制作任务,享有“国礼造办”的美誉。所设计制作的礼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艺术水准,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传播着中国人文精神和国家理念,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纽带和桥梁。伴随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北京工美集团,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共和国文化外交的历程和前进的脚步。
相关新闻
- 2016年全国工美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月度走2016/12/23 10:58:20
- 2016年全国工美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月度走2016/12/23 10:58:20
- 2016年全国工美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月度走2016/9/21 10:34:36
- 2016年全国工美行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2016/9/21 10:24:35
- 2016年全国工美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月度走2016/9/21 10:19:25
- 2016年全国工美行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2016/6/24 9:46:15
- 2016年全国工美行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2016/6/24 9:46:15
- 2016年全国工美行业主营业务成本月度走2016/6/24 9:34:42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