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二次发力OLED 复兴电视业务在此一举?

分享到: 更多
2017-06-21 来源:中国家电网

    在退出OLED市场七年后,索尼再次推出了家用OLED电视新品。

  日本电视市场在2017年有望凭借更新需求实现回升,分析师们认为这将是索尼最终拯救其处于困境中的电视业务的关键一年,前提是如果索尼能够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的话。

东京一家电子零售店展示的索尼OLED电视(图片来自日经新闻网站)

东京一家电子零售店展示的索尼OLED电视(图片来自日经新闻网站)

  “(OLED电视)比液晶电视更薄,画面更清晰,”近期,在东京秋叶原一家电子电器商店内,有将近20人围着观看索尼A1 OLED电视,其中一名观众如是说。“如果价格下降,我会买一台来看足球。”

  55英寸A1的售价为54万日元(约合4914美元),相当于每英寸的售价达到1万日元。有五名消费者买了这台电视。

  持续研发:索尼对画质的偏执

  索尼在OLED研发方面拥有很长的历史,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索尼就已开始研发OLED面板,并在大约十年前在其Walkman随身听上采用OLED显示屏幕。

  2007年,索尼发布了世界上首款家用OLED电视,时任索尼社长中钵良治称这款产品是其亏损的电视业务“复兴的旗手”。

  这台小尺寸电视只销售了三年。当时,大尺寸OLED面板尚未实现量产,而其他电视制造商则通过液晶显示技术让电视屏幕变得更大、更宽,与液晶电视在画质上的细微差别,难以支撑起这台11英寸电视的20万日元的价格。

  然而,索尼坚持认为,一旦有更高品质的面板可用,就可以推出更先进的OLED电视。在这个过程中,索尼开发出了一款新的图像处理引擎X1 Extreme。

索尼图像处理引擎X1 Extreme(图片来自日经新闻网站)

索尼图像处理引擎X1 Extreme(图片来自日经新闻网站)

  一台电视的画质由面板和图像处理引擎决定。如今OLED电视上使用的面板几乎有90%都是由一家公司生产的:韩国的LG集团。

  因此,索尼决定通过专注于图像处理引擎X1 Extreme来改变现状。

  索尼这款图像处理引擎的作用在于可以分析和处理输入电视的信号,并决定如何在面板上呈现画面。X1 Extreme把画面调整至最适合面板特性的状态,比如,对于液晶面板,图像通常被处理得更亮,而对于OLED面板,画面就会加深黑色表现水平。

  在2014年,索尼开始研究如何把这款处理引擎应用到其顶级产品Z9D液晶电视上。在做这项工作的同时,索尼也在准备让这款处理引擎与高质量的OLED面板相兼容,索尼认为在研究结束时,OLED面板上也将能够应用这款图像处理引擎。

  X1 Extreme处理图像的速度比此前的X1 4K电视图像处理器要快1.4倍,允许电视屏幕在没有延迟的情况下呈现真实的画面质量。

  索尼寄望A1拯救电视业务

  通过采用索尼的特丽魅彩显示技术,X1 Extreme可以生动呈现皮肤纹理,这是目前的技术无法实现的。

  此外,X1 Extreme还采用了实时降噪技术,并可以将地面数字信号转换成立体的高动态范围图像。

  X1 Extreme的开发工作是由索尼半导体团队在东京西南部的厚木市进行的,而索尼的电视部门则位于东京市。索尼负责算法和模式分析的电视设计师经常飞到加利福尼亚的索尼电影生产子公司,和制作者交流关于如何重现充满活力的画面的看法。

  向电视台供应商用OLED电视也帮助索尼提升了画面创造能力。索尼A1得到了好莱坞专家的支持。索尼一位高管回忆说,其中很多专家都对A1印象深刻,以至于他们把这样一款高清家用电视的上市称为一件足以改变电影制作方式的事情。

  2016年10月,索尼发布了采用X1 Extreme图像处理引擎的Z9D液晶电视,100英寸机型的税前价格为700万日元,自此以后,这个价格就没有下降过。

  根据索尼视觉产品公司总裁高木一郎的说法,随着LG的OLED面板已经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在2016年夏天,索尼决定,已经是时候重返OLED电视市场了。

  索尼A1在今年1月份的拉斯维加斯CES上发布。在没有扬声器的情况下,A1能够通过屏幕震动发声,具有设计意识的索尼社长兼CEO平井一夫扬言,A1代表了一项只有索尼能够提供的技术。

  索尼希望凭借AI的支持,在2017年将其在全球电视市场的销售额份额从目前的8%提升到10%。索尼还计划到2022年将OLED电视在其电视总销售额中的占比提升到10%。

  家用液晶电视短时间内并不会在商店货架上消失,但是诸如可折叠OLED智能手机面板这样的创新已经被开发出来,这样的技术在未来可以被应用到更多的主流领域。

  十年前,索尼首次尝试OLED电视更多地只是打出一面旗号,而如今的A1却可以实打实地成为索尼复兴电视业务的一把“神兵利器”。(编译自日经新闻网站)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