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宁钢建言受到媒体持续聚焦

分享到: 更多
2018-03-22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宁钢赴北京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继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和中国教育品牌网等媒体广泛聚焦后,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艺网、香港商报、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环球资讯网、书画频道、江西新闻广播等媒体也纷纷对宁钢进行专访,并以《宁钢代表:将景德镇陶瓷大学建成世界知名陶瓷大学》《陶瓷教育要“三进三融”——访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宁钢》《宁钢:助力陶瓷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宁钢:“传播好中华陶瓷文化,也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的一种文化自信!”》《关于对艺术专业学位(FMA)及艺术博士学位授权分类考核评价的建议》《【聚焦两会】宁钢 关于实施中华陶瓷文化传播工程的建议》《2018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面对面:坚定文化自信,让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等为题报道了宁钢的建议,引发持续关注和好评。

关于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的突破,宁钢指出,景德镇千年窑火不断,一个行业支撑了一个城市的辉煌,在历史上留下的陶瓷科技、陶瓷生产工艺都是世界领先。宋元以来,景德镇瓷器通过丝绸之路,大量输往欧亚市场,贵重的景德镇瓷器被欧洲人誉为“白色金子”。英国、瑞典、荷兰、韩国、日本等均模仿中国的制瓷技法,开辟了欧亚制瓷历史的新纪元。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景德镇陶瓷的独特魅力还影响到欧洲的艺术流派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目前,景德镇处于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出现了很多“景漂”艺术家和工匠。各种思潮、各种艺术形式都在景德镇陶瓷艺术上得到了展现。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冷静思考,要法于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充分发挥景德镇本地材质优势,很好地传承千年的传统技艺和非遗手法,吸收外来艺术精华,推陈出新,创造出符合这个时代的优秀的陶瓷艺术形式。

关于陶瓷艺术理论评论,宁钢认为,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定位就是“服务行业,服务陶瓷”,所以在行业创新、设计创新等方面均为行业作出了较大贡献。在新时代更要为创建国家品牌服务,除培养陶瓷材料、陶瓷科技、艺术设计人才以外,同时也非常重视陶瓷评论人才,这样也更加全面地体现了陶瓷大学在培养人才上全方位服务行业的定位。目前看来,优秀的陶瓷艺术理论评论人才不足,社会需求量却比较大。为了培养优秀的高质量的陶瓷艺术理论评论人才,景德镇陶瓷大学于2016年设立的艺术文博学院是在大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建立的一个集教学与研究一体的研究型学院。学校聘请清华大学教授李砚祖担任院长,设有美术学、设计学、文化遗产和文博考古学4个系,招收本科生、研究生,并逐步实现本硕连读、硕博连读,学院下设御窑研究院、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古陶瓷研究所等6个研究院所。为国家培养能够从事陶瓷艺术研究、修复、遗址保护、陶瓷文物鉴定、陶瓷文化交流的高层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2018年初,校党代会上提出,到2050年把景德镇陶瓷大学建成中华陶瓷艺术与文化高地,实现“世界知名陶瓷大学”的美好愿景。艺术文博学院作为陶瓷大学理论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单位,肩负着大学艺术专业理论教学与研究及人才培养的重任,主要任务是从事陶瓷艺术、设计史论诸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其研究与教学工作将立足于中国陶瓷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立足于世界性的学术研究前沿,出成果、出人才。学院现已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去年年底又新增科学技术史学科博士点;并成功举办了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陶瓷艺术理论评论人才培养》高研班,面向全国招收学员,为中国陶瓷艺术理论研究的丰富和发展提供稳定而卓越的后备力量。

关于怎样以“互联网+”推动陶瓷艺术发展,宁钢表示,“互联网+”改变了陶瓷产品创新理念,改变了陶瓷行业的商业模式,改变了陶瓷行业的营销渠道,也改变了陶瓷行业的竞争手段。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全球信息开放共享和网络化的高度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陶瓷艺术的发展。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快捷、信息内容更加多元,人们的认知方式和对陶瓷艺术的欣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的美学观念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下已经“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现代人的意识之中,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取向趋于多样化,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于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当前先进网络与信息技术已逐渐参与到陶瓷艺术品生命周期的开发。“互联网+”促进了传统陶瓷工艺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大大提升了陶瓷艺术品的开发能力和工艺水平。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陶瓷艺术品开启了市场化运作模式,为陶艺家们提供了极佳的艺术展示和推广平台,吸引众多艺术爱好者与资深藏家参与其中。得益于诸如此类的“互联网+”陶艺平台,陶瓷艺术也逐渐走出“深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陶瓷艺术家与收藏家、艺术爱好者都获益的同时,陶瓷艺术变得更加平易近人,这将更有利于陶瓷艺术市场的长远发展。

关于青年陶瓷人才,宁钢强调,作为一校之长,首先希望年轻人要有吃苦的精神。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努力才有收获,只有付出才有回报。新时代,给年轻人带来无限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要有全球视野、国际化思维,要广纳博学、善于思考,要学习传统、法于传统但不囿于传统,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情怀,要树立远大目标,为创建中国陶瓷行业国际化品牌而努力。

关于对艺术专业学位(FMA)及艺术博士学位授权分类考核评价,宁钢指出,我国自2005年建立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至今,经过10多年的发展,艺术硕士培养单位已从最初的32所增加到如今的220多所,授权单位从最初的美术类专业院校扩展到综合类院校、行业特色类院校乃至师范类院校等。艺术专业学位涵盖“艺术设计”“美术”“音乐”“戏剧”“电影”等八个领域,国家艺指委对不同领域制定了不同的评价考核办法;同样,艺术硕士培养单位涵盖了美术类专业院校、综合类院校、行业特色类院校及师范类院校等不同类型院校,不同类型院校设置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建议国家艺指委对不同类型院校艺术硕士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和艺术博士授权点的设置审批提出不同要求。根据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出台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各专业学位所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应逐步把专业学位作为相应职业岗位(职位)任职资格优先考虑的条件之一”,由此可见,与行业对接是行业特色类院校艺术硕士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服务行业发展的水平是衡量艺术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

宁钢认为,艺术硕士培养单位中有一类注重培养服务行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行业特色类院校,如景德镇陶瓷大学、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它们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行业精英、促进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方面的重任。因此,对这一类行业特色类院校的艺术硕士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以及艺术博士授权点的设置审批,不能沿用人文社科类学科单纯注重理论研究成果的评价体系,也不宜以“全国美展”之类的专业性国家级展览奖项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建议在研究行业特色类院校的特质的基础上,采用与美术类专业院校、综合类院校及师范类院校不同的评价指标,如采用各领域各行业最高协会或组织评定认定的成果,采用作为国礼或重要文化交流载体在国家国际层面上造成重大影响的成果,采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巨大产值的转化性的成果等作为重要考量指标。

宁钢建议,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院校艺术硕士的培养特点,设置不同的指标体系,分类考核评价艺术硕士培养质量,分类设置审批艺术博士学位授权点,将行业奖项、行业贡献力、文化软实力、国际国内影响力、社会声誉等作为行业特色类院校艺术硕士培养考核评价和艺术博士学位授权点设置审批的重要指标。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