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已成气候,家具工人未来会不会无工可打?
近年来,家具业“机器换人”正在成为行业的热议话题。在招工难、用工贵、生产成本高的当下,“机器换人”显然是传统制造业的必然趋势,更是家具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采访了解,在广江一带“机器换人”已成为气候,机器人被多家企业运用于家具生产的木工开料、喷涂、包装等生产流程之中,显现了省人力、降成本、优环境、效率高、产能大、见效快诸多优势。
有的地区家具企业的“机器换人”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推动和政策资助,加快了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显然,中国家具业已踏上了劳动力成本廉价时代的告别之旅,“机器换人”的时代或将到来。
家具行业机器人换人的现状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显示,这几年中国机器人数量快速增长:2013年占全球的1/5;2015年总共有68000台,占全球的1/4;2016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
在家具企业密集的珠三角,智能制造已成为地方政府这几年的重头戏之一:在广州,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
在佛山,政府补贴扶持机器人企业,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智能装备制造企业300多家,涌现出利迅达、嘉腾、伊雪松等一批机器人领域知名企业;
在东莞,政府2016年一号文力推“机器人智造”计划50条,推动企业实施“机器换人”的自动化项目改造。
东莞家具业生产自动化程度达60%以上
东莞家具业已然进入了“机器换人”新工业革命时代,众多家具品牌自动化生产程度已高达60%以上,企业建设高度自动化的“无人工厂”步伐正在加快。在多家东莞家具工厂会发现,在如今东莞的这一个传统行业生产中,机器自动化已经成为大气候。
比如说,在某家具生产车间,开料、喷涂、包装三大工序,都是机器做主角,工厂的自动化程度已达60%以上。
在容易产生挥发性气体、导致职业病的喷涂环节,该企业率先在全国引进中纤板静电喷粉技术,投入1000多万元以机器人代替人手,实现“零挥发、零甲醛、零污染”。
“机器换人”的效果是惊人的,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年产值达上亿元的工厂,仅需约200名工人,人工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5%。
“机器换人”还改善了生产环节,使该工厂人员流失率降至7%,带来的高效也让该厂具备较大发展潜力,按照规划,其年产能最大可达3亿元以上。
传统中小家具企业适应自动化、智能化并非易事
日前顺德区决策咨询委员会、顺德木业商会和暨南大学专家共同调研发布了《顺德家具企业的效率分析研究报告》,报告数据显示,目前,顺德家具行业的人均产值为3.228万/月,人均工资约为3589元/人,工资占企业产值比约是10.9%。
据分析,若企业的人均产值为3万/月以下的,就会有经营危险。目前顺德家具业人力成本比重偏高,许多专家指出要加快提升家具业的机械化程度、自动化程度。
从意愿来说,据调查,年产值在5000万至上亿元的企业中,80%的企业愿意加大对生产设备的投入,提升劳动生产率。
而随着企业规模越小,产值越小,投入资金提升生产装备的意愿就越小。从企业类型来说,在投入自动化、半自动化设备提升的企业中,大部分是板式、办公家具。
业内人士指出:家具生产的利润率不高,企业难有余钱提升生产设备、购买昂贵的自动化生产线;另外家具品种较多,板式家具、软包家具、实木家具、五金家具,各自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大相径庭。
每一种产品的生产涉及十几道环节,不可能一下子全部使用自动化的流水线。可以先局部实现数控化、自动化。
但即便如此,“无人工厂”仍是家具行业发展的趋势。机器解放人,让人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家具产业也将从劳动密集型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智慧产业,这是大势所趋。
家具工人未来会无工可打?
大规模的使用机器人,就意味着很多需要人工的岗位将会被机器人所代替,所以我们不得不有这样一种担忧,是不是意味着将来会有很多人失业?
虽然,从逻辑上看,这种担心是正确的,家具企业是一个“工匠式”生产企业,“机器换人”也是企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变的过程,但依照目前的发展水平,更大规模的用机器人取代人工仍然需要一定时间,且也不是单纯的走一个“机换人”的程序,这其中需要关注和处理好的有四个关系。
一、“机器换人”中的减人与进人的关系
“机器换人”是解放劳动力,即机器代替了单纯的手工作业,员工解放了手脚,生产线“减人”是肯定的。这也标志着有知识、懂技术、会操作自动化机器的现代高级技工走进生产线。减人与进人的变化,是家具企业结构性矛盾的优化与调整。人力成本减了,技术成本高了,企业应在投入与产出比中,做好成本的考量与管控,做好产能、市场的长远规划与设计,以利未来发展。
二、“机器换人”中的下岗与转岗的关系
人是第一生产力,被机器“换”下来的工匠也是宝贵的资源,切莫轻视。现在好多家具企业“跑销售”的,不大精通产品原料、生产、工艺等,“生产线”上的,不大明白销售、服务等等,造成人岗过多,负担过重。
“机器换人”中,企业有必要变生产线“下岗”之人为不出工厂再“上岗”,充实于销售、服务、物流等岗位,以其“所懂”之长,弥补此类岗位的“不懂”之短,有助于企业换人增效,打造一支复合型人才团队。
三、是“机器换人”中的跟进与跟风的关系
有的中小家具企业看到“机器换人”具有效益倍增的“钱景”,便盲目跟进,举债、购机、减人……由于产品设计、市场布局、营销服务等,与“机器换人”不构成体系,结果产销不适,投入未换来产出,“赔了夫人又折兵。”
可见,“机器换人”是对企业市场规模、运作实力的综合考验,是一项科学而又严谨的战略规划,说白了是实力玩家的游戏。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实力有限,生存空间受挤压,对“机器换人”宜科学跟进,不宜盲目跟风,需要把握趋势,因企制宜,循序渐进,量体裁衣,稳健运作,规划发展。
四、“机器换人”中的企业与行业的关系
“机器换人”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机器代替人工,为家具工匠创造了更方便、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劳动环境,实现了作业升级,但“换人”之后,对工匠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及时安排被换岗位工匠进行充电学习,进行技能升级,以适应“机器换人”后对高级技工的素质需求。
由于岗位、成本等诸多因素,工厂转岗与培训也不可能消化所有的“下岗”工匠。怎么办?首先行业组织要对“机器换人”工程给予关注和重视,保护好“换”下来的工匠资源,或在行业范围进行交流安排,使其转岗就业,或协调有关单位开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吸纳“被换”工匠进班学习,提升技能水平,为重新上岗“积分”。
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像东莞、洛阳等地那样,对“机器换人”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目标、战略层面,进行统筹协调、部署,形成社会、企业、行业、政府的合力,在家具企业“换人”之中,通过招工、分流、创业等多种形式,创新更多的用工需求点,安排更多的“被换”人员上岗就业,寻求新的人生价值,努力营造“机器换人”换来企业与人的“双赢”局面。
目前家具业的“机器换人”是用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代替人工,越是实力雄厚的家具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的趋势越明显。家具企业全面转型是大势所趋。这当中,家具企业如何处理好“人与机器”的关系,设备升级与产品升级,产能倍增与市场拓展,由制造走向智造迈进等等,还将面临许多要解决好的问题,这是一门需要长期做好的功课。
因此,“机器换人”对家具行业和企业来说,并非一个“换”字了得,家具工人也不是无工可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