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额外进口窗口或打开 糖价“天花板”仍存
经过近一个月的下跌,白糖期价本周强劲反弹。不过,供应过剩、外糖冲击等诸多利空仍然制约着糖价上涨。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外盘跌到18美分以下,配额外进口成本就会和国内现货价格比较接近,配额外进口窗口就会打开,不排除大量进口白糖的可能性,这使得糖价的“天花板”始终存在。
后期关注消费复苏
1月9日以来,郑糖价格从5700元一度回落至5300元,而本周三、周四开始连续上涨。截至周四收盘,主力1309合约收于5435元/吨,两个交易日涨幅分别达到0.6%和0.98%。
“供应过剩”始终是悬在白糖市场上的一把利剑。根据国际糖业协会(ISO )11月预估数据,全球糖产量为1.776亿吨的创纪录新高,较上一年度增加1.4%,并较8月份的最初预估值高20万吨,而全球糖消费量将增至1.714亿吨,较之前预估减少100万吨,2012/2013年度全球食糖供应过剩量约为620万吨。
布瑞克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英赛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白糖供过于求非常明显,前期利多消息基本消化。虽然2013/2014年度印度、泰国以及中国均有减产预期,但这一利多在上半年还不会兑现。
长江期货分析师黄骏飞认为,后期主要关注消费的复苏,市场将会在消费和产量之间展开博弈。巴西丰收的白糖如果更多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将缓解供应过剩的压力,由此国际糖价如果上升到20美分以上,市场信心将大为提振。
北京中期认为,现在基金净多持仓在低位徘徊,尽管继续减少的趋势似乎暂时中止,但尚无开始回升的迹象。如果未来持仓净值能够回到15万手左右,那么糖价才有望真正结束自2011年以来的调整走势,进入新的上涨周期。
配额外白糖或大量进口
根据农业部日前发布的数据,2012年1至12月,我国食糖进口374.7万吨,同比增28.4%;进口额22.4亿美元,同比增15.5%。由于国内外糖价相差悬殊,2012年5至9月每个月进口量都大幅创出历史同期的新高。
马英赛介绍说,白糖历史最高进口量是在2012年9月份,达到58万吨,而2012年12月份进口27万吨,在当前供应过剩的背景下,该数量不算小。国内食糖2013年进口配额仍未发放,但配额外进口利润窗口隐现,不排除进口糖大量涌入的可能,近期中国买家在国际市场的买糖动作也验证了这一可能性,这使得糖价的“天花板”始终存在。
一般而言,18美分是白糖市场重要的心理关口,而美国洲际交易所(IC E)原糖期价上周已触及18.06美分的低位。当美盘价格为18美分时,不考虑升贴水的情况下,配额外进口糖的加工完税成本在5500至5550元/吨之间。
黄骏飞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如果外盘跌到18美分以下,配额外进口成本就会和国内现货价格比较接近,配额外进口窗口就会打开,不排除大量进口的可能性。一旦外盘大幅下挫,引发大量外糖进口,会使外盘快速探明中期底部。
北京中期分析称,尽管国内对进口食糖实施配额管理,但是一旦国内外食糖价差过于悬殊,即使按50%的配额外税率进口也有利可图,在2012年4至6月就曾持续出现过上述情况,结果造成进口糖数量大增,严重冲击了国内食糖市场。
调控应更多发挥市场作用
在全球经济低迷和供应过剩的背景下,白糖市场的走势很大程度不得不看政策“脸色”。但由于进口糖的冲击,政策调控效应被明显抵消,而近期白糖“高收低抛”又让市场陷入纠结。
方正期货认为,后期国家收储将会越来越谨慎:一是收储量问题,国家收储量太少效果不大,收多又面临库容上限问题;二是收储价格问题,定价太高难以抵御走私糖和进口糖对国内市场的侵入,也不符合价格运行规律,太低对农民保护失去效果;三是旧糖轮库的问题,假如轮库时机不对,可能成为打压价格的工具,这是新制糖期的最大压力。
黄骏飞认为,国家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力保谷物类的供给,对于经济类作物产品,以前收储价格主要是考虑和谷物类的比价关系,今年可能会更多根据市场价进行合理引导,新年度的收储价可能不会提高。
据了解,2011/2012年白糖总收储量达到10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政府调控对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布瑞克农业咨询公司资讯经理林国发建议,应该在进口糖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国家常态储备库存,为后期的调控留下空间。此外,应该尽量发挥市场机制,减少政策对市场的干预。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