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文化“粤军” 文化产业崛起正当时

2013-06-04 来源:中外玩具网

  “例外”红了,作为一个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的服饰品牌,它红得有些“例外”。今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夫人彭丽媛随行,她所穿的“例外”品牌服饰立即成为谈论焦点。普通市民趋之若鹜,纷纷打听在哪里可以买到;时尚专家更从服饰的色彩、做工、布料、搭配等方面进行点评,给予赞许,“看似简约,实则匠心独运。”“风格低调而不失优雅”,“符合国际着装标准和规范。”

  “例外”不同凡响的设计风格,使很多人对本土服装的设计品牌产生了浓厚兴趣。以珠三角地区为代表的广东服装业,其设计力量在业内被公认是最为雄厚的。据称,全国各地的很多时装设计师都选择在广东开创自己的事业,珠三角地区遍布着很多时装设计工作室,“例外”的两位创始人就分别来自北京和苏州。

  更多人不太明了的是,时装设计,在国家统计局2012年最新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被增加为第一部分“文化产品的生产”第五大类“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中的第四小类“专业服务设计”的内容之一。

  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纲要指出,珠三角地区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进一步的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孕育着重大机遇。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被纲要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有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其文化产业产值比重占广东全省近95%,其中动漫业、美术品经营、演艺设备制造业、游戏游艺设备制造业等类别,更是占了100%。

  2011年6月,广东省文化厅制定的《关于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实施,《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民经济的带动性产业,成为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各地政府纷纷制定详尽规划,提出宏伟目标,出台配套政策,提供资金扶持。企业单位乘此东风,加大投资,拓展市场,在文化产业各个领域大显身手。

  在珠三角地区这块经济热土上,文化创意正在扮演着引领风骚的角色,文化产业迎来了崛起的新时代。让我们沿着珠水两岸,对该地区文化产业作一番巡礼。

  广州 敢为人先而又注重实效

  作为广东省会城市,广州文化产业拥有多个在全国居领先地位的优势行业和重点企业。例如,传媒出版产业:在广告营业额连续18年居全国平面媒体之首的基础上,2011年《广州日报》品牌据评估价值达99.36亿元,首度超越《参考消息》,紧随《人民日报》,一举跃居中国报业品牌价值第二;原创漫画领域:广州拥有国内领先的龙头企业——漫友文化,其占有漫画书市场30%以上的市场份额;动画领域:广州原创动力公司的“喜羊羊”和“灰太狼”成为国内家喻户晓的漫画形象,连续几年在贺岁档上映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电影都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网络游戏领域:按国内网络游戏收入和上线产品排名,前5位企业中广州占了3家,网易已经成为国内网络游戏领域内的龙头企业,旗下运营的《大话西游2》、《梦幻西游》长期位列国内原创游戏前列;创意设计:广州毅昌科技公司、广州大业工业设计公司等已经成为国内本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中毅昌科技已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广州文化产业每年均保持14%以上的增长率,2011年实现增加值623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06%;文化产业对GDP实际贡献率已超过汽车产业,成为广州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和经济新增长极。

  敢为人先的精神,使广州曾经领风气之先,在国内文化产业诸多领域成就过辉煌,而注重实效的特质,加上环境因素的作用,往往导致后继乏力,渐趋平淡。中国流行音乐在这里起源发展,歌星层出不穷,风靡全国,但现在只剩下争办“流行音乐回顾演唱会”的劲头。影视行业在全国喝了“头啖汤”,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在全国引领潮流,而在最近的卫视综艺娱乐节目大战中,有关单位却按兵不动,被讥为“看不到南岭以北还有电视观众”。社会上关于红专厂、星坊60等创意园区即将搬迁或拆除的讨论,更成为近期的新闻热点。据介绍,自2005年11月广州首个文化创意园——信义会馆开园,目前全市上规模的文化产业园区共有38个,入驻企业1300余家,广州也由此成为业内人士研究文化创意园区的样本之一。如今,仅有12家发展较为成熟,其中有少数园区更因为属于临时建筑或未正式纳入规划,而面临何去何从的抉择。

  深圳 “文化+科技”结出硕果

  201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我省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产品和装备生产等领域,广泛运用高新技术,提高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培育一批创新性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骨干文化科技企业。

  文化+科技,是深圳创建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着力点之一。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遥遥领先,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切都为深圳推动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相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每年一次在深圳举办的两个国家级盛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和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成为推动科技和文化融合强有力的催化剂。

  在文化和科技的合力推动下,近几年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以接近年均25%的速度快速增长。2012年深圳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930亿元,占全市GDP7.2%,同比增长约20%。多个行业在全国领先,其中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电视、数字音乐、文化旅游、高端印刷、黄金珠宝等均占全国较大份额,同时也培育了腾讯、华强文化科技、A8音乐、雅昌、雅图等一大批文化领军企业。

  中山 优势行业发挥带动作用

  中山文化产业发展中,支柱行业地位突出,印刷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及发行业、广播电视业5个行业合计收入占全市文化产业总收入90%以上;优势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以游戏游艺产业为龙头的相对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中山的游戏游艺产业在全国占据了重要地位,有业内人士称,“这个产业广东占了全国的大半壁江山,中山占了广东的大半壁江山。”自2008年以来,中山连续成功举办了中国(中山)国际游戏游艺博览交易会;2009年,组建了广东省第一个跨地区的文化产业集群——广东动漫游戏游艺产业集群。

  据介绍,中山决心以文化产业中现有的重要行业、龙头企业为引领,将更多已经颇具规模的行业,如创意展示设计、红木家具、音响设备制造、照明灯具制造、互联网信息服务、电视机制造、照相机及器材制造、幻灯及投影设备制造、服装设计制造等行业,纳入文化产业进行规划和管理。通过重点充实产业链各环节的设计元素、创意内涵,将相关行业逐步融入文化产业大家庭,使中山形成一个多头并进的文化产业发展局面。

  佛山 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变身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国四大名镇、天下四大聚,此地商业繁荣,手工业、工艺美术发达,传统文化蕴藏丰厚。石湾公仔、木版年画、剪纸、石雕、砖雕、灰塑、香云纱、藤编等,让人如数家珍。这些传统工艺,很多成了尘封的历史,例如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木版年画已少有人会做,南海藤编更是濒临灭绝。

  转机在2007年间悄然来临。佛山产业亟待转型升级,一边是,以陶瓷、家电、铝型材、不锈钢、纺织为主的佛山制造业企业纷纷展开在全国的生产布局;另一边是,文化创意产业成了佛山发展经济的新方向。

  传统文化的市场化、产业化探索和实践成了佛山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选项。比如世界闻名的粤式点心,原本是全手工制作,后来改良了工艺流程,同时保留了原汁原味,结果得到大面积推广。又例如东鹏公司出品的瓷砖,将传统艺术结合现代工艺技术,制成陶艺壁画,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也提高了经济价值。同时,佛山通过建立适当的商业模式,有效提升了岭南文化在文化旅游、商贸休闲中的发酵作用,使该市独特的岭南风貌建筑群和民间民俗文化产生了诱人的产业价值和市场潜力。通过加强各种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佛山文化产业走上了与制造业优势互补的发展路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佛山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了地区生产总值的5%。

  东莞 动漫依托制造业实现腾飞

  近年来,东莞凭借制造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文化产业中的优势行业。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有着强大的动漫产品制造能力,全市有1000多家从事动漫衍生品生产的企业,成为国内最大动漫衍生品的生产基地之一,其中玩具制造业在东莞整个工业产品进出口中占据重要比例。值得引起关注的是,东莞95%以上的动漫衍生品生产企业都在为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动漫品牌加工制造,而衍生品恰恰是动漫产业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因此,打造自有动漫品牌成为东莞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东莞提出了打造全国动漫产业最佳对接平台和全国动漫衍生品交易中心的目标,以促进动漫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对接,形成集原创设计、生产制作、出版发行、外包加工和衍生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东莞还将在现有文化产业企业中,特别是动漫、设计、传媒、影视等领域,选定一批具有研发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培育为龙头企业。同时,引进一批能够优化产业结构的大项目、大企业落户东莞。

  为此,东莞使出了大手笔,在2011年至2015年间,设立16亿元的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建设专项资金,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他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超过4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5%。

  珠海 生态文明孕育文化创意

  珠海自创办特区以来就决心走出一条不寻常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如今,珠海拥有大城市少见的碧水蓝天,蜿蜒近30公里的情侣路成为市民和游客流连的地方。优美的环境天然是文化创意萌芽发育的理想之处,从2001年起,珠海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全市文化产业产值年均增长接近20%,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9%。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达450亿元,增加值78.5亿元,同比增长逾14%,占全市GDP的5.6%。

  珠海横琴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在其发展规划中,文化产业将是其中一颗大放异彩的明珠。在这个“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的地方,将崛起一个粤港澳国际文化产业园,建立以高端创意产业为内容、以出口为导向的创作平台和生产基地。当中,文化旅游扮演了重要角色。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有可能成为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最具特色的世界级大型综合性主题旅游度假区,预计每年将吸引3000万游客。长隆集团计划在横琴岛南部的富祥湾、横琴山、海豚湾建设国际海洋度假区,其中将包括一家拥有1888个房间的全国最大酒店以及一座海洋馆等。此外,香港丽新集团提出了在横琴岛上开辟两岸四地演艺基地的设想。

  江门、惠州、肇庆 各有精彩

  处于珠三角地区外围地带的江门、惠州、肇庆三市,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潮中不甘寂寞,他们根据各自的资源条件和优势特色,坚持差别化定位,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各自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

  江门一方面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印刷业已成为该市文化产业龙头行业,2010年产值达60多亿元。其中,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印刷企业,年总产值高达22亿元,员工近2万人。该公司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进口印刷设备,生产的书籍、儿童书刊、桌上游戏用品等产品全部销往欧美地区。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缤果文化有限公司与央视动漫有限公司签署缤果动画合作合同,制作二维动画片《我是缤果》321集;梓晴动漫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国家级动漫企业,成为广东唯一的地级市国家级动漫企业。近年来,江门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大力开发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等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包括《让子弹飞》、《一代宗师》等知名影片在内的超过60部影视作品在该市取景拍摄。据统计,2010年江门市文化旅游总产值达120多亿元。

  惠州文化产业形成了传统文化产业和现代文化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相融并进的发展格局。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信息传播等传媒内容产业,印刷复制、歌舞娱乐、电影院线、艺术培训等文化服务行业经营创收连年走高。TCL王牌、德赛电子、东威电子、东亚电子等文化视听制造企业聚集惠州,惠州已成为全省第三大数码生产基地、全球知名的文化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广东(惠州)粤港澳(台)影视拍摄基地项目成功纳入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及广东省广播影视规划纲要之中,东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印刷创意产业片区、中国(惠州)国际文化产业基地、惠州市罗浮山第一古村、龙门农民画产业园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相继签约、立项和开工建设、投产运营。按照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进珠三角文化产业合作的要求,惠州将重点发展新闻媒体业、出版复制业、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业、文化会展业六大产业。数据显示,惠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及年增长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肇庆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珠三角新兴城市,依据文化资源分布状况,加大资源产业化开发力度。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扶持中小企业,培育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演艺、娱乐、广播影视、印刷复制、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端砚文化旅游村开发有限公司被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肇庆砚洲岛生态文化创意中心项目”被纳入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中国砚都(肇庆)端砚文化特色产业集聚园”和“古宋城的保护利用与开发项目”被纳入广东省“新十项工程”项目。同时,肇庆紧密结合广佛肇一体化进程,充分借助广州、佛山的资金、人才、信息、营销等优势资源,主动引进和承接广州、佛山文化产业的转移和分支建设,促进本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肇庆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市当年生产总值的3.3%。

  尾 声

  在前不久圆满闭幕的第九届深圳文博会上,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肇庆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惠州市等市,以及深圳市各区纷纷组团参展,“鼎湖影视城·影视肇庆”、四会市农民影视基地凸显肇庆特色;惠州市携40余家文化企业组团参展,突出展示文化与科技、旅游等方面的融合……我们相信,这支珠三角的文化“粤军”将以其各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领域纵横驰骋,引领风骚。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广告位

中国轻工业网公益广告文章页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