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企去年销量下滑明显 转战电商或是出路
2016-01-27 来源:南方都市报
行情低迷,租金又只涨不降,让很多实体茶叶商家倍感压力。据广东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南方茶叶商会副会长梁伟德介绍,很多茶叶批发商由于撑不下去而退出了市场。“以芳村茶叶市场为例,大概比例是100家店有2-3家是做不下去了。”
临近春节,广州芳村茶叶市场的商家开始忙碌起来。但跟以往单纯卖茶叶相比,今年的促销明显更用心:不约而同地邀请一些新老客户参加品鉴活动,并通过活动给消费者多一点优惠———不仅打折,还要再送一些小礼品。同时在电商平台,也出现了“买一送一”,甚至“买一送三”的大力优惠。
南都记者对节前的茶叶市场采访发现,除了比较高端的和有年份茶叶,大众产品的价格比去年同期低了30%左右。
节前礼品类茶叶都是300元以下
“去年春节前,大众化的茶叶礼品可以卖到300元一份,今年包装基本没有变,但是由于茶的价格发生了变化,以及积压了部分的库存,所以今年同样的产品,价格就下降了,比去年低了30%。”一位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
今年春节市场行情不好,已经是行业普遍存在的状况。据广东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南方茶叶商会副会长梁伟德介绍,近期茶叶市场的商家都在想办法搞促销,有的搞互动活动,从企业的层面举行联谊活动推广产品,有的直接进行结构性的优惠促销。“节前茶叶产品的销售,无论是数量还是价格,都比去年弱一些。”
广东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李勇刚也向南都记者表示,自从不能“三公”消费之后,茶叶作为礼品多用于企业间的一般商务往来,或者是亲戚朋友之间互相走访。“今年从我们市场反馈回来的情况来看,没有三公消费之后,高端的茶叶礼品消费已经走不动了,现在很多礼品类的茶叶都是三百块钱以下的。”
而据其介绍,其实去年以来整个茶叶市场行情都不是很乐观。“下滑得比较厉害,总体销售不理想,大约下降了20%左右。今年年初整个行情也不见明显好转,寒冬还没过去。”
梁伟德也表示,2015年整个茶叶销售行情低迷,产品的价格比前年跌落了不少,“预计有20%-50%不等。”他举例说,如大众消费的中端普洱茶,2015年的茶叶收购价比2014年便宜了一百块钱左右。
销量方面也在下降。同样是普洱茶,2015年产量其实比2014年高。整个行业来说,普洱茶在14年的产量是12万吨,15年达到15-18万吨。但销量上,无论是消费型的还是投资型都在下滑,跌了15%到20%左右。消费者买茶也不像以往那么大手笔了。“以前买普洱茶都整件整件地买,通常一件是42片。而现在是几片几片地买,一片的重量是357克。”梁伟德表示,现在大家买茶是喝多少就买多少,以前则是多买一点,一边喝一边收藏。
品牌产品抗风险能力强
南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对于茶叶批发行业,有品牌的、有独立包装的产品,市场抗风险能力稍强一些,有些产品的价格甚至逆市上扬,特别是白茶类的产品。
比如传成的老树白茶,价格在100到500元之间。而其中一款产品,2015年价格是159元,元旦后已经涨到300元,涨幅高达88%。
据该公司销售方面的负责人苏先生向南都记者介绍,目前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烈。应对市场需求,很多企业也进行转型升级。“我们在产品的品牌认证和包装上下功夫,比如说我们的老树白茶,每一盒产品都是经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研究所检测达标的,在包装方面,每一饼上都有自己独立的编码,即每一饼茶都有身份证,可以进行追溯体系,查询相应的信息。”
广东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南方茶叶商会副会长梁伟德表示,目前市场需求依然是存在的,关键看产品的定位。白茶总体来说,相较前几年价格确实有所恢复,特别是年份长一点的。据传成公司销售负责人苏先生介绍,他们树龄在20年以上的白茶产品,在过去这一年不景气的情况下,反而占领了一部分市场。
茶叶电商一定要线上线下结合
行情低迷,租金又只涨不降,让很多实体茶叶商家倍感压力。据广东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南方茶叶商会副会长梁伟德介绍,很多茶叶批发商由于撑不下去而退出了市场。“以芳村茶叶市场为例,大概比例是100家店有2-3家是做不下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转战电商市场。不过南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 ,行业人士对于茶企发展电商一事,都表示要“谨慎而为。”
梁伟德表示,相较于其他商品,茶叶有一个特点,就是必须要“品”,品过之后才知道合不合口味,才能了解产品的性价比,最终决定是否交易,除非是一些成熟的品牌,成熟的品种。“电商有电商的优势,但不能说所有的茶叶在电商里面都能做得好。”
广东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李勇刚也表示“茶叶的电商之路还很漫长,要想做得好,茶叶电商一定要线上线下结合。”据他了解,目前已经开辟了电商渠道的茶企,销售上有增长但不是很大。据他介绍,就算早期尝试电商的茶企,电商渠道占比也达不到10%。可以说,对于茶行业而言,传统渠道是必不可少的,必须有实体店,未来茶企应要两腿走路。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