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周云杰谈海尔转型:智能家居一定会大行其道
央广网北京3月8日消息(记者李羚瑞 徐强)据经济之声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公司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周云杰,在两会期间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2017两会高端访谈《企业家说》。
2016年12月,周云杰履新成为了海尔集团总裁。
在节目中,周云杰介绍了海尔集团十多年的转型、创新之路。如今,海尔集团已从传统家电制造企业转型为创客孵化平台,其中既有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有组织结构的变革。周云杰表示,海尔转型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海尔首创的“人单合一”模式,而这种模式不仅是下一种商业模式,也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社会模式。
另外,周云杰还表示,消费升级已不是趋势,而是现实。未来两至三年,智能家居一定会大行其道。
壮士断腕:减掉一万多人的中间层
周云杰介绍说,从战略上来讲,海尔现在更多的是一个开放的创业平台。从组织上来讲,从过去串联的组织变成了并联的节点,推掉企业的“墙”,变成开放的组织体系。
他表示,“人单合一”是对传统模式的颠覆,是海尔下了很大决心做的一件事情。而要把“人单合一”模式推向深入,必须从组织上颠覆自己,因为互联网本身具有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特征。这其中最大的阻力就是中间层。所以,海尔减掉了一万多人的中间层,建立了小微化的组织。
周云杰说:“很多人曾质疑我们,一个企业没有了中间层、没有了中层组织,会不会更乱?事实证明,我们砸掉这个组织以后,建立了小微化的组织。企业只有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这样使得企业的组织更具有活力,大企业做小,每一个小微企业又不断发展做大,使得海尔这几年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海尔并不是什么都投资
截至2016年底,海尔平台上已经有15家创新创业基地,整合全社会3600家创业创新孵化资源,1333家合作风险投资机构,120亿创投基金,与开放的创业服务组织合作共建了108家孵化器空间。海尔平台上有200多个创业小微、3800多个节点小微和上百万微店正在努力实践着资本和人力的社会化,有超过100个小微年营收过亿元,41个小微引入风投,其中16个小微估值过亿。
提及海尔的投资目标,有说法称海尔“不务正业”,投资内容涉猎过于广泛。
对此,周云杰表示,整个海尔创业平台上,投资领域都围绕着“家庭用户”这一个核心。“我们所有的投资都是以家为单元展开,一是围绕家庭布局未来产业新领域;二是锁定在以家庭为单元的投资收益。”
未来不做平台的企业没出路
如今的海尔不只是一个家电企业,而是一家平台型企业。周云杰说:“我们想把海尔企业打造成一个生态系统,这主要基于未来的经济,一是社群经济,另一个是共享经济。企业对内不是出产品,而是出创客;对外不是做企业帝国,而是做商业生态。在这个平台上,海尔已经把自身企业的资源开放给社会。我相信未来在平台上会有更多的企业不断创业。”
周云杰认为,即便是做一种产品,也要用平台化的思维去做这个企业,因为平台化转型一定是未来的方向。他还预言,“未来不做平台的企业,可能是一个没有出路的企业。”
家电私人定制来袭 消费升级已成现实
海尔多次提到“用户个性化需求直达工厂”的概念,即用互联网思维做传统家电。周云杰表示,现在推出的用户个性化定制,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我们提供不同的模块,让用户组合,在网站上选取不同的模块后进行生产,快速送到用户的家里,一周左右就可以完成。第二个层次是相对更加个性化的定制,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由海尔进行组合。这对后台系统要求严格,需模块化、标准化支持,交货周期大概在两周左右。第三个层面是深度个性化,比如说像足球一样的冰箱,这种个性化需求数量会比较少,定制周期也会相对较长,费用较高。无论哪种定制,用户在下单的过程中都可实现可视化,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查看到订单的状态。
而用户私人定制,也是消费升级的一种表现。周云杰说:“从我们看来,消费升级,不是一种未来趋势,已经转化成了现实。”他举例,“从今年1—2月份来看,平均单价也在提升。特别是海尔集团推出的高端品牌——卡萨帝,它带有艺术家电的特点,这个产品上升幅度非常大,市场占有率提升很快,已经成为高端领域中市场份额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品牌。这也验证了消费升级的趋势,并已经转化为现实。”
未来两至三年 智能家居一定会大行其道
如今“智能家居”概念火了,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对于智能家居未来的走势,周云杰认为,智能是一个手段,应该实现物和物、人和物的互动的场景。他说,“智能家庭环境,应该与人的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我认为,在未来两三年,智能家居一定会大行其道。整个物联网应用场景的成熟,是技术转化的现实手段。”
当问及海尔是否海尔会有颠覆级的产品出现时,周云杰表示,海尔是把电器变成网器,把网器和网器之间变成智慧家庭平台,未来海尔在智能家居方面会有许多单产品的颠覆技术,也会有很多连成网络的颠覆性技术平台产生。要真正做到产品与众不同,最主要都是通过技术手段与用户的需求对接起来。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