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集团CIO胡钧:质量控制实现精准管理
2013-02-27 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通过建立系统平台,结合蒙牛的管理经验进行调整,可以尽力使管理端迁移,管理更细化,追溯管理两端的延伸越远越好。但是这背后的数据集成、数据分析和质量节点的控制、流程整合与部门协调又大有学问。近日社记者采访了蒙牛集团CIO胡钧。
记者:由于蒙牛的生产基地、奶站遍布全国,如果数据离散,是否也会影响质量控制?蒙牛如何实现更精准的管理?
胡钧:现在我们解决数据离散的问题,主要是通过集中的管理平台。集团把整个管理固化在一个平台上,全国的生产基地和奶站都通过这个平台操作,所以数据收集的源头可控,收集的方式统一,保证了数据标准化。确保当出现质量隐患时,第一时间即可发现、查询。
其实更大的意义在于预防,及时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数字。如果已经出现问题再去查找解决,意味着可能有的产品已经流到后端去了,召回等产生的负面影响很大,损失更多,效果也不好。
根据行业、乳业的特色,我们持续观测关键数据的变化,质量控制的指标趋向,进行趋势分析。通过大范围的数据采集,结合深度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全流程,可以为企业带来更深层次的价值。随着大数据兴起,我们也在不断摸索,可以给企业带来实际帮助的技术。
现在很多管理集中在事后的控制,即出现问题,如何快速响应及时弥补。我们关注的是如何逐渐实现事中控制,就是以预防为主,避免风险变成真正的问题。例如现在每批产品的信息都存在数据库里,如果没有出现问题这些只是产品数据而已。但如果我们从大数据的角度出发,就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这些数据资产。检验工人每天都会更新、录入大量的数据,如果带着大数据分析的理念,通过有效的工具,将乳液质检的经验固化在其中,就可以通过检索数据发现质量恶化的趋势倾向。
所谓精细管理的实现,真正的精准定位还是需要依靠数字支撑,而且定位速度很快,比经验分析的有效性更强,找到的问题点也更精确。
记者:控制点的确定是质量控制实施的基本要素,通常质量控制点是如何界定的?
胡钧:质量控制点贯穿在整个产品的不同阶段。包括奶源进场、工厂生产过程的不同工序中,以及出厂成品。今后可能会在两端延伸,例如在零售店进行抽样,因为我们发现很多时候问题出现在流通环节。比如一些流通环节没有达到我们的储运要求,有的产品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打冷,但是在物流过程中出于成本的考虑,一些储运就会出现少打、不打的情况,造成产品的质量和口感变化。
对于前端的奶源来说,如果借助对于牧草等的检测手段,我们的控制就会更合理、更有效。看似控制源头需要增加成本,但是会减少后续环节出差错概率,弥补差错的资源消耗也会更少。
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关键点的抓取需要借助乳业几十年来的经验沉淀。在关键工序之间,包括产品的原奶加工、成品到储运等各个阶段设置。这种节点的设置需要平衡输出质量和成本的关系。因为投入的检测设备和人员成本也是考虑因素,并且只有在真正的关键点采集才最有效,如果只追求铺开范围广、节点多,抓不准质量要素反而没有意义。
在一定的成本下,平衡关键节点、成本、质量输出的合理关系,进行合理设置才是质量控制最有效的方式。
记者:由于质量管理涉及生产运营、管理中心、奶源牧场等,在多部门的协调、系统融合中,是否会遇到挑战?
胡钧:早期我们各个业务部门有自己的系统,但是关键信息共享,系统融合做的不够,信息的查找分析效率低,而且数据来源不一,数据准确率低,在应对公众的反应速度上滞后。为了实现关键信息的共享,整个流程端对端的管控,整合是必然的途径。
在经历过一些问题后,IT部门和业务部门也逐渐达成共识。只有整合在一个公共的、标准化的平台上,统一数据源,才是快速稳定发展的根本。
记者:如果从集团层面来说,质量控制的信息化可以带来的价值有哪些?
胡钧:通过信息化手段,我们可以把质量体系固化在系统中,使标准化有据可循。以前一些文件是以宣传的形式为主,没有信息化工具不能具体实施,很难真正落地运用到生产中。现在很多流程形成了工作流,业务必须按照这个标准流程走才能一步步运行,信息化加强了集团管控力度。
对于一些关键节点的参数进行控制,人为的因素会被减弱,以前通过手动、口头的传统方式,受人为控制,标准会参差不齐,会降低集团的管控力度。现在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也有助于集团体系的推广。
信息化手段也能够减少质量事故。通过信息系统找到质量控制的关键点,衔接生产的各个工序、运营,在标准化下可以使控制更有效。我们可以实现快速追溯、迅速定位,借此实现快速召回,抑制危机扩大,减少损失,数据支撑对于快速定位的实现非常有价值。尤其是如果延伸到二级经销商或者延伸到更广,我们就可以快速定位范围,降低召回成本,实现高效可控。
通过KPI指标来进行管理,说明管理水平提升到了更精细的高度。信息化是一种流程上的精简优化,可以促进很多业务管理经验有效推广,传承。例如同样的业务一些子公司做的好,一些做的不好,以前只能依靠子公司内部经验的言传身教,这些经验和文化没有得到提炼,很难将价值扩大到整个集团。
通过信息化将这些经验固化到系统中和工作流程中,就可以在整个集团推广。通过这样的系统化、标准化和模板化,利于好的经验迅速推广。当出现问题时,提炼出来找到原因,在系统中做到统一部署,其他工厂也可以避免,避免与之相关的缺陷。(wy)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