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化学测试指标 根据婴童头围设计尺寸、重量 婴童运动头盔将有标可依
6月1日,GB/T 42801-2023《婴童用品 日常运动防护器具通用技术要求》发布,该标准对头盔、护腕、护臀等婴童运动护具提出规定。针对婴童运动头盔部分,记者采访了该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据介绍,该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填补了我国在婴童用品防护器具标准领域的空白,为婴童运动防护器具生产企业提供了清晰的规范和指导,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买了不爱戴 儿童头盔选购难
儿童节当天,记者在北京冬奥公园内看到,多位家长正带着孩子练习轮滑。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儿童并未佩戴头盔。
“我家孩子从三年级就开始练轮滑,初学时就给他买了头盔等护具,但他并不爱戴,总说戴着不舒服,几天就‘吃灰’了。”家长李先生告诉记者,他认为头盔佩戴的贴合度不高,头型过大是儿子不爱戴的主因。
而另一位家长尚女士则认为,目前市面上买到的儿童头盔在透气性和轻量化方面做得不够好。“儿童头盔不该仅是小号的成人版头盔,从生理和心理上讲,儿童对于佩戴要求比成人更高,像现在进入夏天,孩子肯定是不愿意戴着一款又沉又闷的头盔来运动。”尚女士说,自家孩子多次表达了头盔等护具带来的不适,这对运动体验的影响很大,为了让孩子能安全舒适地运动,他们平时没少在选购上下功夫。
行业内,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各家企业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记者浏览多家社交媒体发现,“儿童运动头盔、护具避坑”已成热门话题。
随后,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注意到,目前市面上不同运动类型的头盔细分明显,价格从几十元到百元不等,多数商品在详情页标注的执行标准不够明确,部分头盔仅虚标为“安全认证”或“专业防护”。在记者进一步询问执行何种标准时,某知名品牌店铺工作人员甚至不清楚“什么是执行标准”,无法为消费者解答,进一步增加了消费者选购合适的儿童运动护具难度。
浙江省乐清市头盔行业协会会长卢明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目前市面上专门针对儿童开发的头盔比较少,有些厂商甚至以生产玩具的理念生产头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国标出台规范行业发展
事实上,随着我国消费者消费观念提升,近年来我国儿童运动头盔市场增长较快。根据市场调研在线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儿童运动防护头盔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2018年中国儿童运动防护头盔行业总体市场规模为190亿元,2023年达到360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儿童运动防护头盔行业总体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元。
6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推荐性国标GB/T 42801-2023《婴童用品 日常运动防护器具通用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标准”)。据了解,此标准适用于12个月至12岁且体重不超过60kg的婴童在家居、小区、操场、公园等场所进行中低强度的日常运动时提供有限防护的穿戴类防护器具,包括头盔、护腕、护臀、护腰、护膝、护掌、护目镜等。该标准规定了产品的机械结构和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燃烧性能、清洁卫生要求、标识及使用说明等,并且细化了不同部位防护器具的具体要求。
记者联系到了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湖北鸿图仪器有限公司,其总经理李建华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的儿童头盔主要执行国标GB 24429-2009 《运动头盔 自行车、滑板、轮滑运动头盔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国标GB 811-2022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及各种行业、企业标准,并无单独针对儿童运动头盔这一细分市场修订的国家标准,导致消费者选购会有一定难度。”
“在头盔部分,此次推荐性国标内规定的多项指标更加人性化,有利于解决儿童佩戴舒适性痛点,让儿童头盔不再仅是小号的成人款。”李建华介绍,首先,标准新增了化学测试指标,要求头盔的内衬材料能对细菌起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最大化保护婴童的皮肤;其次,标准要求头盔在保证透气性的情况下,把透气孔做到更小、更密,减少婴童由于好奇将手指伸进透气孔被卡住的风险;第三,针对头部护具,标准按照婴童的头围尺寸设定了S、M、L三种规格,详细规定了头部护具的结构、质量和佩戴要求;最后,标准提升了三种头围规格的轻量化要求,S号重量仅为250g,仅比手机略重,不会对婴童颈部造成负担;此外,在保证防护性能的基础上,由于婴童自身力量较弱,标准降低了织带约束力要求,织带仅需40N即可快速打开。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标准的发布填补了我国在婴童运动护具标准领域的空白,满足了婴童群体的使用需求,切实解决了婴童不爱戴护具、戴上不舒服的痛点,在运动过程中提供了必要保护。”李建华表示,从行业角度讲,该标准为婴童运动防护器具的生产者提供指导,让婴童运动护具行业有标可依,规范了相关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标准将于2024年6月1日实施。现阶段,李建华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婴童运动头盔时,可以优先选择执行上述两项国家标准的产品,并根据运动类型、使用者头围等,优先选择较为知名的品牌。
转自:消费日报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