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向新而行奏响春日消费交响曲

0
2025-03-28 来源:中国食品报

 在食品行业的发展浪潮中,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始终扮演着引领者和见证者的角色。七秩征程,如今的糖酒会不仅是中国食品行业“晴雨表”、中国酒业“风向标”,更成为全球食品流行风向的“解码器”,见证中国食品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3月24日,第112届全国糖酒会开幕欢迎会在四川成都举办,行业人士和各界代表与直播平台百万线上观众共赴以“糖酒盛会七十载乘风破浪正当时”为主题的行业盛典。

 

七秩征程 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自1955年首届北京西苑大旅社举办的全国供应会开始,糖酒会走过了70年,不仅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调剂平台,蝶变为在全球食品酒类行业具备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展会,交易额也从早期的数千万元增长至近年的数百亿元。

 

  数据蝶变背后,是国人从“票证时代”到“品质消费”的集体记忆:1957年机制糖年产目标62万吨,2024年产糖量已达972万吨;从“买不到、吃不起”的稀缺品,到“米其林”“黑珍珠”的餐桌美学,糖酒会始终是中国民生改善的鲜活注脚。

 

  为致敬70年征程中的功勋力量,“同行功勋奖”“行业贡献奖”“城市荣耀奖”“特别贡献奖”四大奖项依次揭晓。其中,“同行功勋奖”授予茅台、五粮液、华润等21家行业领军企业;季克良、何继红等行业泰斗获得“行业贡献奖”;“城市荣耀奖”花落济南、南京、郑州等11座城市;“特别贡献奖”则唯一授予成都,以表彰其38年与糖酒会“共生共荣”的传奇。

 

  自1987年首次结缘以来,成都凭借其深厚的商贸基因与蓬勃的创新活力,不断推动糖酒会从单一展馆向全城拓展,探索实践出会展与城市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不仅丰富了糖酒会的内涵,更成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抓手。2024年,成都首次提出将“展”升级为“节”,这一举措极大地拓展了糖酒会的影响力和经济带动效应,直接带动服务业增收超百亿元,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成都进一步将“展”升级为“季”,通过延长活动周期、丰富活动形式、拓展活动空间,全方位提升糖酒会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打造了一个更具规模、更具影响力的城市节庆品牌。这一升级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展览展示,还融合了文化体验、美食盛宴、旅游观光等多种元素,进一步推动了会展与城市生活的深度融合,为城市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极。

 

向新而行奏响春日消费交响曲

  展览面积达32.5万平方米、吸引超6600家展商参展的第112届全国糖酒会以全新的姿态和创新的理念,为行业和城市交出了一份“甜蜜答卷”。

 

  今年的糖酒会亮点纷呈,不少特色专区首次亮相。一方面,首次设置的人工智能设备专区,吸纳头部科技企业展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食品行业的最新应用成果。另一方面,首次设置的健康食品及科技服务专区,重点展示低GI食品、临床营养食品、药膳食品、科技服务等。除了展览,还有聚焦行业研讨的会议和赛事,包括CFDF食饮产业发展大会等在内的超50场专业会议论坛同期举办。

 

  作为全球食品行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今年的糖酒会吸引了众多国际展商和观众,国际展区近6万平方米,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个国际品牌参展,进一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食品文化交流。通过糖酒会,中国食品行业不仅向世界展示了自身的实力和创新成果,也吸收了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理念。糖酒会正在超越商贸意义,成为文明互鉴的“交换机”:中国以全球第三大食糖消费市场、酒类超万亿元的产业规模,为世界提供开放共享的“甜蜜方案”。这份“甜”,是14亿人美好生活的温度计,更是文明互鉴的“东方答卷”。

 

  3月23日,全国糖酒会组委会联合2025春糖季首席合作伙伴雪花啤酒打造的“春糖生活季”落下帷幕,这场盛大的“春日派对”受到了市民游客的极大欢迎。目前,糖酒会正在成都继续升温。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与西博城双馆联动,汇集全球多款新品首发;国际嘉宾与科技灵枢空降第112届全国糖酒会首席合作伙伴摘要酒展区;宽窄巷子“食尚蓉城”主题街区、百家名店“全城发糖”游戏、世遗马拉松等超200场活动,构建“购春糖、品春糖、过春糖、链春糖”的全域消费场景。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