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超四成企业实现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双增长 家电行业有望持续回暖
目前,A股市场家电板块102家上市公司已悉数披露2024年三季报。整体来看,相关公司在提质增效、以旧换新、创新转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体经营业绩稳健。前三季度,上述102家公司中,有44家公司实现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双增长,占比超四成。
“以旧换新政策激活了家电市场需求。第四季度家电市场将进入需求全面爆发阶段,但受益者将集中在头部品牌,特别是综合类家电企业。家电市场在政策、新技术、需求变化下还将迎来一轮洗牌,中小企业应尽快顺应发展趋势,积极转型寻求突破。预计回暖态势将在2025年初持续。”斌科技家电战略研究咨询机构首席研究员张彦斌表示。
家电企业利润导向更明显
今年前三季度,家电板块“三巨头”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格力电器合计实现营收超6700亿元,同比增长4%;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88亿元,同比增长13%,日均净赚1.88亿元。
此外,上述102家上市公司中,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同比增长超过20%的公司有15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0%的有21家,其中,有6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整体看,家电行业在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表现显著优于营收。
“这是在多方因素影响下,家电行业业绩出现的特殊现象。以往,家电巨头均呈现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双增长的情况,且幅度较稳。”张彦斌进一步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家电板块上市公司业绩指标出现分化,即营业收入增长不大,但盈利增长比较明显。一方面,这是由于企业不断以业务拓展及创新提升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各品牌都采取了降本增效措施,成本的降低推动了利润的增长。
有声音认为,除企业利润导向更加明显外,当下家电业还呈现出两大趋势:
一是亟待打造新增长曲线。目前,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传统家电产品在国内市场面临增长瓶颈,头部家电巨头的营收增速有放缓的迹象。因此,积极开拓B端市场和海外市场,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多元赛道,打造新的增长曲线,已经愈加迫切。
当下,面对存量市场,“三巨头”均在以各自的方式寻求业绩突破。海尔智家聚焦智慧住居和产业互联网两大赛道,通过产业互联网推动各行业的升级和创新发展。美的集团将“出海”视为破局关键,采取了自营品牌优先战略,并于今年9月份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启了全球化扩张。格力电器则通过在多元化道路及营销转型上寻找新的增长点。另外,家电巨头们敏锐地将目光聚焦到了机器人、汽车零部件等赛道,不断开拓新的产业空间。
二是品牌格局加速动态调整。在大家电市场,各大企业整体发展稳健,但企业业绩的分化趋势已经凸显。另外,小米作为后起之秀,在空调、洗衣机、电视等市场持续发力,呈现出高增长态势,这对传统家电业的品牌格局也会带来冲击。由此可以看到,在AI、物联网等新技术浪潮下,以及全球化竞争日趋深化的背景下,家电行业正在加速品牌格局的动态调整。
在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秘书长张剑锋看来,中国家电行业今年以来依然保持了较强的韧性,并抓住了AI、5G等新技术机遇,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降本提质、深入的品牌建设以及灵活的市场策略,推动了行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行业有望持续回暖
奥维云网(AVC)研究部副部长刘冀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来看,家电市场必须解决供需错配等问题,同时还要持续深挖用户需求并以创新来破解未来的增长压力。
奥维云网推总预测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国内家电市场零售规模约2777亿元,同比增长17.4%。全年预计8922亿元,同比增长4.7%。目前来看,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落地效果明显。数据显示,2024年第41周至43周(10月07日至10月27日)期间,七大家电品类线上、线下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2.1%、130.9%。
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表示,展望今年第四季度乃至明年,在以旧换新等政策有力刺激下,家电行业内需有望持续复苏。同时,出口市场的增长,有望对家电市场形成有效的拉动。中国家电行业将继续处于回暖向好的发展通道。从具体品类来看,头部白电巨头依然具备产品、技术、渠道、市场、成本等竞争优势。而厨电企业将持续分化,尤其是集成灶企业由于产品单一、技术壁垒不高、替代性冲击大等因素,面临较大的业绩压力。小家电企业则由于竞争加剧和需求波动导致盈利能力受限。中小家电企业应尽快根据市场需求及技术迭代步伐进行调整。
国泰君安发布研报称,以旧换新等政策共振,拉动家电行业终端需求放量以及格局优化,家居家电头部品牌产品技术储备充分,或充分受益行业景气度回升。
在刘冀元看来,2025年家电行业复苏前景向好,但企业竞争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大。家电行业明年要进一步把握新品类、趋势品类的普及契机。同时,抢抓高端市场、海外市场快速扩张的发展机遇。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