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中开新局 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专访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

0
2021-01-06 来源:北京市科委网站

从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从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从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科技界如何深化认识,又怎样部署推进,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一个半小时的访谈中,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与我们进行了一场坦诚而风趣的对话,紧扣科技热点和未来发展重点答疑释惑。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科技工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考’,过程非常艰辛,同时也令人充满信心,成果非常亮眼,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一年。”谈及对2021年的期许,王志刚在红色纸板上落下了四个大字“狠抓落实”。

就连对广大网友的新年寄语,也始终不离“创新”与“科技”。他说,中华民族本来就是具有创新禀赋的一个民族,大家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热爱科学、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让创新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列在2021年要抓好的八项重点任务之首。聚焦新型举国体制、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科技关键词,王志刚逐一回应。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如何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下一步有什么考虑和安排?

王志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科技自立自强与我们一直强调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一脉相承的。只有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形成应对风险挑战的抗压能力、对冲能力和反制能力,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对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

我们要把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厚望和重托转化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强大动力,统筹国家急迫和长远需求,按照“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凝练重大科技任务,建立完善“顶层目标牵引、重大任务带动、基础能力支撑”的国家科技组织模式,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坚持系统思维,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构建更加系统、完备、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什么在新形势下做出这样的部署?接下来如何推进?

王志刚:当前,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深刻变化,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我们打造一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王牌军”。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能出大成果,作出大贡献,在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关键时刻,必须冲得上去,招之能战,战之则胜。战略科技力量的影响力和支撑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压舱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持续的创新力。

近年来,我国在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实现“后发先至”,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疫情防控科研攻关让全国科技界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考”,更加凸显了培育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部署,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挥好高校和科研院所国家队作用,培育更多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高地。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如何理解“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又怎样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作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王志刚:举国体制,是在特定领域实现国家意志的一种特殊制度安排。世界主要创新大国在战略高技术领域都采取过集全国资源、举全国之力的做法。政府在国家科技活动的组织中历来扮演重要角色,美国有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我国有“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这都是由国家来组织的。国家组织重大科技创新活动,既有方向、重点、领域的考量,也有具体的应用场景的要求。举国体制首先要体现国家战略意图,通过财政投入引导社会投入,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国家实验室共同完成有关任务。

在新的发展阶段,新型举国体制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形成强大的领导力、号召力、动员力、组织力,这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根本优势。要按照“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强化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组织动员全国科技力量,凝聚一批具有拼搏奉献和家国情怀的科技人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具体来说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强化跨部门、跨学科、跨军民、跨央地整合力量,尊重科学规律、经济规律、市场规律,构建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协调机制;二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好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动员有力、协同高效、用活市场、激励有效、权责统一的运行机制;三是聚焦国家战略目标,科学合理遴选重大任务,在重要新兴技术领域加大布局力度,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提升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科技支撑能力。

记者:针对加强基础研究,科技部下一步有什么工作考虑?能否介绍下“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的设计思路?

王志刚: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是一切科学技术的源头。基础研究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底蕴和后劲。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强化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更加注重“从0到1”的原创导向,大幅提升基础研究投入,2019年达到1335.6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比例首次超过6%;支持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一批基础研究的领军人才,充分发挥基础研究的源头供给和方向引领作用。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我们要加快研究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把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尊重科学研究规律,完善基础研究支持体系和组织方式。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既要鼓励科学家们开展好奇心驱动的科学前沿探索,也要重视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实践中凝练科学问题,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建设等创新链各环节进行统筹谋划部署,解决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基础理论和底层技术瓶颈问题。二是改革完善基础研究任务形成机制,探索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的原创性科学问题发现和提出机制,建立对非共识项目和颠覆性技术的支持和管理机制。三是进一步优化基础研究投入结构,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加大对冷门学科、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长期稳定支持。四是建立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特点的评价机制,强化以学术贡献和创新价值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探索实行长周期评价,让科研人员静心思考、潜心研究。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到,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未来对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有什么安排?如何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王志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始终是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壮大。科创板上市科技企业超过200家,总市值超3.2万亿元。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高新技术企业恢复势头强劲,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产业表现抢眼,实现逆势增长。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中,企业牵头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研发速度和成果转化的速度都很快,为抗击疫情提供了一批务实管用的成果。

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一是聚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大重大创新平台在企业布局力度,鼓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二是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重大创新联合体,集成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统筹行业上下游的创新资源,形成体系化、任务型的协同创新模式。在功能定位上,联合体以完成国家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为导向,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突破制约产业安全、国家安全的重大技术瓶颈制约;在运行机制上,以市场机制为纽带,产学研各方共同参与、共同投入、共享成果;在政策支持上,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推动高层次人才向企业集聚,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国内人才培养,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在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方面,下一步有什么改革措施?如何落实好“揭榜挂帅”机制?

王志刚: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激发科研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始终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下一步,科技体制改革的任务将围绕“人”来展开,一方面要加强对创新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由过去支持机构和任务向更多支持优秀人才转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开展基于信任的顶尖科学家负责制试点,在重大科技攻关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鼓励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改革完善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的价值。三是加快推动学风作风转变,坚决破除“四唯”不良导向,以“零容忍”态度对学术不端行为“露头就打”,强化惩戒和公开曝光,推动作风学风取得实质性改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可以搞“揭榜挂帅”。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行重点攻关项目‘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科技部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将“揭榜挂帅”作为深化科研管理改革的重大举措,以提升重大科技成果的“实战性”为目标,以最终用户深度参与项目形成和组织实施全过程为抓手,高效突破一批重大科技难题,促使更多优秀科研团队脱颖而出。通过实施“揭榜挂帅”,带动一系列科研管理重大改革举措破题落地,在团队遴选方面,以更加开放姿态选拔人才,打破科研“小圈子”;在资源配置方面,从学术驱动转变为需求驱动,将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落到实处;在考核评价方面,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攻坚克难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奖优罚劣。

2020年以来,科技部把“揭榜挂帅”作为科研攻关任务形成和组织实施改革的主攻方向,进行积极探索。一是以“揭榜挂帅”方式高效组织疫情防控科研攻关。聚焦抗疫一线的研发需求,不设门槛,充分赋权,限时攻关,不同路径多支团队同步推进,为临床救治、疫苗研发、快速检测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二是筛选应用场景复杂、技术难度大、考核指标具体、必须实地应用显效的重大攻关任务,确定了2021年实施“揭榜挂帅”的任务方向,明确了相关预期成果的最终用户,将于近期部署任务启动实施。三是继续抓实重大攻关任务的组织实施,边探索边总结,进一步扩大改革范围,在“十四五”科技攻关中深入落实,大幅度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效。

转载链接地址: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1-01/04/content_460424.htm?div=-1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