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日:狂欢之后,我们离国际品牌还差多远?

分享到: 更多
2018-05-10 来源:搜狐汽车

今天,5月10日,“中国品牌日”一周年。

去年的这个时候,国务院决定将每年的5月10日设为“中国品牌日”。这也就意味着对中国品牌的建设,已经提升到了国家的高度,极具里程碑意义。同时,对每个中国品牌而言,他们所承载的使命、希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年过去了,“中国品牌日”还有好吗?观察这两天以来有关中国品牌日的活动,除了一些评选活动和论坛,更多的都是广告和品牌营销,几乎成为了广告行业的一次狂欢。除此之外,类似于CCTV这样的国家品牌计划,以及由某媒体机构举办的中国品牌榜排名等,背后无不隐藏着“给钱竞价”的交易。难道说这个以国家为背书的重要节日,就成为了一个宣传的风口了吗?

诚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无论是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制造上,都不断具备着实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就拿汽车来说,中国制造升级推动下,中国汽车品牌的品质开始媲美合资,市场占有率也正稳步回升。

制造兴国,品牌强国,品牌已经成为大国之间国力对照和较量的主要载体。一个国家实力强大与否,不仅要依托于制造的实际水平,现在越来越依托于你是否拥有科技、医药、制造各个领域的全球顶级品牌。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今年又提出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更多事实也要求,中国必须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升级。对于企业来说,品牌是产品的灵魂,最终通过文化的注入,成为企业的灵魂。因此,对于中国品牌的传播和推广,广告和营销无可厚非也必不可少,这是软实力,也是品牌革命。

 

然而对于品牌革命,也不仅仅是做好营销和传播就能出好效果。贴上国家品牌计划行业领跑者的标签,这个品牌就成为行业领跑者了吗?亦或者说是通过广告手段登上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就说明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了吗?显然并不是。

以汽车行业为例,其国际化涉及到方方面面,真正地向国际化迈出一步至少是产品进入到国际市场,或者是技术实力和人才队伍得到了向外输出,甚至是中国车企在当地进行了建厂和一些列本土化均做等。

不可否认的是,时代在变,随着中国品牌在市场上的默默耕耘,逐渐开花结果,就像手机和家电一样。10年前提到冰箱空调,还会对海尔和格力打个问号,如今的消费者甚至可以把海尔与冰箱绑定,将格力和空调绑定;手机也一样,华为、小米市占率早已超越苹果差。

而汽车工业亦是如此,虽然这个认知改变的时间要远远长于家电和手机,但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一提到SUV,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会想到长城,提到轿车,也一定会想到吉利一样。

竞争也在变,到今天,合资车价格不断下探,而中国品牌正在努力上攻,价格也正在不断往上走,不仅在车型上进入到合资品牌的细分领域,还不断蚕食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毫无疑问,中国品牌反攻的号角声越来越强,传祺GS8、WEY 以及领克等中国高端SUV车型,他们直击合资品牌战略要地,已经将价格的触角伸到了合资品牌的家门口。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品牌正在不断努力,尽可能地缩小与和合资品牌的差距,尽可能地脱掉自己身上“低质低价”的标签。特别是在外观上,中国品牌已经有了质的提升,荣威、传祺、吉利等这些自己花大价钱组建设计团队的中国品牌,已经从销量上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肯定。随着吉利和传祺国际化进程的深化,中国汽车品牌也逐步走向世界舞台。

但目前的这些远远不够,在肯定进步的同时,中国品牌更应该看到差距和不足,况且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数十年甚至会更久,还需要耐得住寂寞。只有真正让产品具备核心竞争力,占领了国际市场,才会得到品牌的认可,这一点想必华为公司会无比认同。

正如李书福说的那样,中国汽车工业经过近60年的发展,还属于幼稚产业,还要悉心呵护许多年。中国汽车产品及品牌形象屡遭病垢,需要从中吸取教训,在反复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可能,需要在批评中找回自尊。

因此对于国家品牌日,更需要作出清楚的认识,在肯定成就的时候不夸大事实,不吹虚和过度营销,更不能因为营销的介入,而对中国品牌的实际发展状况作出不准确的认知和判断,这一点无论是从《厉害了,我的国》的下架还是之前关于芯片的大讨论,都足以说明一切。

高质量发展的年代,对所有企业在商业文明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也一样。当前社会矛盾发展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商品和品牌的需求已经从有无过渡到品质化的阶段,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懂车,这就要求中国品牌得拿出真实本领真才实干。

一定程度上国家品牌日可以是广告和公关行业的狂欢,但对所有的想要强大的中国品牌而言,背后思考的更应该是离国际品牌还差多远,不是吗?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