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大国工匠是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 体现在他们身上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支撑改革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建设适应轻工业创新发展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2017年9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在全国轻工行业启动了首届轻工“大国工匠”推荐学习活动。经过有关全国性轻工行业协会、学会推荐,相关单位申报,省级产业工会审核,专家严格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 2018年12月,最终推荐选出 42 名轻工行业大国工匠。
这42名轻工大国工匠是轻工行业广大职工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创造一流,为我国轻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生动诠释了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善于团结、敢于梦想的伟大民族精神,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熠熠风采。
为彰显大国工匠精神内涵和个人魅力,推动传统文化繁荣振兴,即日起,特推出“时代楷模 轻工大国工匠”专题。专题以42 名轻工大国工匠为主体,采用主题形式,全景式讲述首届轻工大国工匠匠心筑梦的坚守故事。让每位读者,从闪耀的工匠精神里汲取最朴素的温暖力量。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梁伟峰就职于国内最大的办公文具企业——得力集团,36 年的设备维修工作,使他练就了一手磨床关键部件——磨头的修配绝技。
从学徒工到高级技师
1981 年梁伟峰从技工学校机械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机械制造厂从事设备维修工作,非常幸运地成为原机械工业部劳动模范周菊大的徒弟。师傅手把手地教会他设备维修的基本功,学徒期间师傅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铸就了他的匠人性格。满师后,他做过各类金属切削机床的二级保养、项目修理、大修理,从一名学徒工逐渐成长为高级技师、机加工车间主管,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的高级专家。
科班出身的他有着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多年来与各类设备打交道,了解各种机械构造,熟练掌握机器设备的各种性能,成为设备维修的行家里手。他精湛的设备维修技能,给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公司上下尊称他为梁师傅。
磨头精度背后的奥秘
高精度、高硬度的零件一般用磨床来加工,磨床上带着砂轮旋转磨削的关键部件叫磨头,磨头的精度高低决定所加工零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得力集团有百余台专用磨床,磨床上的高速磨头运转 5000 小时就要调整轴承间隙或更换轴承。以前,梁伟峰自己维修的磨头使用寿命总是不长,精度时好时坏,成了生产中的拦路虎。为了攻下这道难关,他决心一定要熟练掌握这项维修技术。梁伟峰有个习惯,设备维修前一定要弄清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及技术要求。为了弄清磨头的结构和修配要求,他买了《机修手册》等设备修理书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终于搞清了影响磨头寿命和精度的主要原因:两个轴承内外圈之间垫有两个不同厚度的轴承隔圈,两个轴承压紧后要使轴承获得合适的内在预加负荷。如配合过盈 1.6 丝以上,轴承的寿命会下降 50% 以下,相反配合间隙大于 0.4 丝,轴承寿命会大幅下降。
追求极致彰显工匠风采
常用的轴承隔圈厚度的检测方式是在轴承组上施加一定的压力,消除轴承的间隙后用手指拨动轴承隔圈,通过轴承隔圈在不同位置上移动阻力的大小,来判定轴承隔圈的厚度是否适中。为了找到轴承隔圈移动阻力最佳手感,他用不同厚度的轴承隔圈分组进行手感练习,经过数百次的练习,很快地掌握了不同厚度的轴承隔圈在轴承间移动阻力大小的手感。几年来经过数百套磨头的修配,梁伟峰的手指能感觉隔圈移动阻力的细微变化,同事戏称他的手指是“金手指”。
梁伟峰善于在原工艺上革新提高,原来轴承隔圈在平面磨床上修磨,加工精度不能保证并且耗时久,他采用在平板上研磨的工艺,为了控制隔圈的平行度,尝试多种研磨手法,终于掌握了隔圈研磨的动作要领。现在他研磨的隔圈厚度误差能控制在 0.2 丝以内,即误差在一根头发丝的 1/40 以内,为提高磨头的装配精度提供基础保证。
经梁伟峰修配的磨头,精度高于出厂标准,工作寿命大于标准 50%以上,磨床生产厂家的技师称赞道:“梁师傅修配的磨头达到了专业中顶尖水平。”
梁伟峰对装配现场要求极高甚至有点严苛,工件台、工具、零件要擦洗得干干净净,他有句口头禅:对待磨头零件要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样,容不得一粒异物在里面,眼睛里有异物会发炎,零件上有异物就会出问题。
言传身教传承绝技绝活
为了让自己的这些绝活能够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门技艺,为企业培养人才,梁伟峰挑选了基本功扎实的学徒,在操作技能上手把手地进行“传、帮、带”,并把自己的修配经验编写成教材,对学徒进行系统性培训。
为了解决培训中某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操作手法,梁伟峰对磨头装配操作进行改进,磨头试车时有个“温升”测试项目,以前用手触摸,以不烫手为标准,现在改用温度测量仪“点温计”直接测量磨头“升温”值的大小。学徒刘建平说:“梁师傅时常对我们说,在学习模仿阶段,要领会、总结老师讲解要领,这样才能尽快地把老师的经验变成自己的技能。在独立操作中,要有改善的心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能使自己的技能再提高。”梁伟峰希望自己的学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谦恭。梁伟峰把技术上精益求精作为毕生追求和奋斗的方向,为“中国制造”散发光热,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用匠人的坚守和专注,书写了一段工匠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