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当头棒喝 空气净化器能活多久?

分享到: 更多
2015-05-26 来源:中国家电网

        虽然北方浓重的雾霾天气随着夏日的到来慢慢消散,但关于空气净化器的话题却伴随新国标的即将实施愈演愈烈。

  新国标成为杂牌到正规军的一道分水岭

  据悉,空气净化器新国标将于6月份执行,新国标着重强调了洁净空气量(CADR)、累计净化量(CCM)和噪声3个主要性能指标,并且明确了产品标识内容,同时还给出了适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参考系数。这意味着市场上广泛存在的甲醛等气体去除率的虚假宣传、净化效率的概念炒作以及CADR虚标等问题将就此结束。

201411070940351965

新国标将成为杂牌到正规军的一道分水岭

  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外界所熟知的一些专业厂商、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家电厂商以及一些玩跨界的IT企业在内,空气净化器市场品牌数量超过300多个。在新国标出台之前,市场可谓鱼龙混杂、产品良莠不齐,一些不法商家在夸大效果的同时,对产品的市场定价动辄数千元,但实际上空气净化器的生产成本比较低。

  中山某做知名冰箱出口企业一位高层对这个行业里的高产品定价更是嗤之以鼻。他认为空气净化器企业大部分都做的是暴利(没良心)生意。“我们一台对开门的大冰箱,成本价也就1000多元,而很多空净企业卖的产品常规的都5000元左右。如果他们能1000多元卖给消费者,就算是有良心了”。

  有一点至少可以明确,随着新国标的实施,空净行业从产品卖点到价格定位会逐渐规范化、透明化。新国标将成为这个行业从杂牌到正规军的一道分水岭。

  净美仕董事长于书权接受中国家电网采访时认为,新国标执行后将对市场起到规范作用,一些不懂市场不懂产品的杂牌企业可能会被淘汰掉。但于书权同时担心,“虽然标准执行了,消费者对标准可能一开始没有认知、不能通过标准选择产品”。

  空净产品应该活的“更精细”

  相比标准这只“大棒”,让企业以及这个行业更加困惑的是空净产品的未来。业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空气净化器是个现象型产品,能活多久都不知道”。

img

空净产品应该定位更细分,不仅仅是以雾霾为噱头

  空气净化器这几年的火爆程度是和空气质量成正比的,雾霾、PM2.5成为空净产品核心噱头的同时,也给行业埋下深深隐患。

  今年1季度雾霾天气减少的同时,空净行业也遭遇了滑铁卢。据奥维云网的研究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空气净化器零售市场销量规模为170万台,同比下降17.9%;销售额规模38.5亿元,下降17.6%,整体市场较去年呈下降趋势。细分市场来看,线下市场遇冷,增长缺乏动力,带动净化器整体规模下滑;而受互联网洗牌的影响,线上市场同样是增长遇阻。

  对于1季度市场下滑原因,奥维云网空调环境事业部的总经理刘大任分析认为:第一,消费者感官麻木,雾霾问题出现已有两年左右,消费者也逐步对这一“常态化”问题陷入麻木,企业针对雾霾的“专业做净化××年”、“多重过滤系统”等卖点,已经很难刺激到消费者的购买需求;第二,企业遭遇信任危机,行业的众多虚假宣传乱象,,如虚标CADR值、使用面积,混淆、偷换净化概念等做法,已经让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产生疑惑甚至是方案,严重阻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据记者了解,像曾经产品热销的夏普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优莎娜等浙江OEM品牌等,1季度产品销售均出现下滑情况,这个时候 “内销转出口”成了一些企业应急之道。

  于书权向记者分析认为,以前国内从事空净产品的品牌不多,当雾霾来了,大家一窝蜂的开始做,觉得市场前景非常大,等雾霾没了,又觉得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去年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突然低价搅局,让整个行业的价格趋势往下走,很多品牌有可能是受新进品牌的挤压从而出现市场下滑情况。

  这样一个致力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产品,没有了雾霾,就真的活不下去了吗?

  “真正做空净产品的专业类企业才知道这个市场的持续性”,于书权对没了雾霾空气净化器活不下去的说法不太认同,他告诉记者,每年美国进口500万台空净产品持续了很多年,日本使用空净产品也很稳定。

  “其实除了去除PM2.5,空气净化器还有更多应用场景,比如防止花粉过敏,除甲醛、二手烟等等”,于书权认为,空净产品应该更加细分化,不同的应用场景有不同的功能产品。

  刘大任认为,净化器面临重新定位。企业若一味以雾霾作为宣传噱头,将会受制于环境;而加强净化技术研发、打造强势产品,才是企业最佳出路。在2015年一季度的已销产品中,在除甲醛、除PM2.5等基本功能之外,滤网更新提醒、空气质量检测等功能的渗透率均达到了50%以上,净化器智能化、可视化等方面的功能开发仍在持续,初效滤网的自动清洁、电源线的自动收纳等功能也在逐步完善。企业在营销策略上,需要摆脱雾霾刺激手法,从普及净化知识、传播健康高品质生活理念等多个维度去正向引导消费观,继而加深市场培育,为行业打造刚性市场需求。

  此外,行业标准还要继续完善。新国标仍属于推荐性国标,约束力度有限,行业还需要一个强制性的国标,以肃清行业格局,为空净市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