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来禹州看环艺美瓷
9月,第九届中国(禹州)钧瓷文化节将在禹州市中国钧瓷文化园举行,届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将正式授牌禹州为“中国环境艺术陶瓷生产基地”。同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禹州)环境艺术陶瓷博览会和第二届环境艺术陶瓷发展论坛,将以更直观、更深入的方式为公众解读环境艺术陶瓷。
钧瓷梅瓶(松石蓝)
钧瓷艺术品喜洋洋
禹州日用瓷产品
山东、河北、江苏、广东、浙江五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考察禹州花盆产业
9月,第九届中国(禹州)钧瓷文化节将在禹州市中国钧瓷文化园举行,届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将正式授牌禹州为“中国环境艺术陶瓷生产基地”。同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禹州)环境艺术陶瓷博览会和第二届环境艺术陶瓷发展论坛,将以更直观、更深入的方式为公众解读环境艺术陶瓷。
博览会上将举办主题展如国礼展、铜系青蓝釉创新专题展、宋代五大名窑精品展及精品环艺陶瓷系列产品。论坛高手云集,业内大咖如中国工艺集团董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周郑生,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执行主席Wangshan将与会并进行主题演讲,令人期待。
概念:何谓环境艺术陶瓷?
环境艺术陶瓷概念由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首先提出。省工美协会理事长张玉骉表示,这一全新的概念,最直白的解释是——有设计的陶瓷。记者从众多禹州陶瓷行业人士处听到最多的反馈是:环境艺术陶瓷的概念,提供了一个好平台。
何出此言?“在许多人印象中,禹州就是钧瓷,其实钧瓷只是禹州陶瓷产业中的一小部分,从地方产业经济来看更是很小的一个比例。”禹州市陶瓷产业粗略可分为钧瓷、炻瓷、建筑瓷、卫生瓷、高低压电瓷、日用瓷、园林艺术瓷、仿古建筑瓷、扒村瓷等十多个瓷种。全市钧陶瓷生产厂家达到536家,其中钧瓷186家,出口炻瓷23家,日用瓷40家,卫生瓷14家,建筑陶瓷13家,仿古琉璃瓦67家,花盆、花插54家,此外还有高低压电瓷、耐火材料、陶瓷机械、包装、瓷土加工等。“禹州不仅是河南省最大的出口陶瓷生产基地之一,而且是全国重要的陶瓷产区和集散地之一。”禹州市陶瓷局局长杨俊贤说。
各瓷种之间虽系出同门,都是由传统陶瓷烧造工艺衍生而来,却各自发展,互不交流,不能不说是种遗憾。中国钧瓷大师孔相卿告诉记者,实际上,同属陶瓷门类,在工艺、技术、设计、新材料应用等各个方面,各瓷种之间有许多可借鉴之处。这也是诸多行业人士的共识。
“譬如卫浴洁具的铸浆工艺,大型日用瓷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钧瓷的手绘,花盆厂家借用画到了花盆上;鸡心碗的釉移植到了洗手池上,市场反馈也非常好……”卫浴洁具、墙地砖这些现代装饰装修类的瓷种,生产工艺发展非常快,日新月异。“其实大家的技术核心、工艺特点都大同小异,技术是相通的,传统陶瓷与现代陶瓷的区别,是科技含量增加了,品种、材料丰富了。”
互不交流的状态导致错失了极好的发展时机,“环境艺术陶瓷概念的提出,很适时,把所有环境艺术相关的陶瓷行业企业纳入一个平台,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产业方向:要设计,要个性
杨俊贤提到,禹州陶瓷产业不可不谓兴旺,产能高,产量大,但除了钧瓷外,日用瓷和其他陶瓷在国内排名都十分靠后,原因在于“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意识”。“中国环境艺术陶瓷生产基地”挂牌,是个绝佳的产业升级契机,“通过设计增加钧瓷、花盆、园林建筑瓷、卫浴瓷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日美卫浴总经理张福生表示,环境艺术陶瓷的概念,为企业产品发展提供了一个刷新性的理念,卫浴产品首先满足功能需求,而在今天,技术问题已经不是问题,功能需求得到满足,下一步就是艺术性的提升了。“卫浴行业的指导思想就是节能、节水、外观,这些都要通过设计来解决”。
中陶卫浴总经理杨晓表示,带设计的、有工艺的陶瓷归入工艺美术,非常恰当,早期的市场需求非常简单,就是满足基本功能,而中陶真正创品牌就是从外观设计开始,不仅要产品本身漂亮,还要与家居整体环境协调。“为什么中国人去日本旅游什么也不买,单单抢购人家的坐便盖?设计好!”
恒升陶瓷以花盆为主打产品,总经理周聪珍表示,公司新上生产线,就是要解决产品外观,以前走量大,没品牌,今后“不想光卖瓷土原料了,希望有大的改变”。新的生产线将对产品器形设计、画面、釉水等有整体提升。
“不光河南,整个陶瓷产业都面临产业升级,技术解决了,产能有了,审美需求、个性化需求,将是产业方向。”行业人士已达成共识。
看点:环艺瓷节目多
第九届中国(禹州)钧瓷文化节期间,禹州市人民政府将联手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和大河报社,在禹州中国钧瓷文化园举办2015第二届中国(禹州)环境艺术陶瓷博览会,为全国环境艺术陶瓷客商搭建集环境艺术陶瓷精品展示、高峰论坛、创新设计大赛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有河南省钧瓷窑变艺术大赛精品展、河南省钧瓷壶
设计大赛精品展、钧瓷“国礼”展、铜系青蓝釉创新专题展等。河北、浙江和河南三省协会共同举办宋代“五大名窑”作品展。
届时,全国美术陶瓷界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及企业将会集禹州,进行“面对面”交流,讨论如何整合各地环艺陶瓷资源,推动我国环境艺术陶瓷产业的发展,实现各省共赢的局面。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