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业中的“罗斯柴尔德”
[导读]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这句话貌似很具有本土气息,因为在西方有着太多的“家族企业”。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有罗斯柴尔德家族、希尔顿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福特家族等等。
在《货币家族》中更是把罗斯柴尔德家族描绘的神乎其神,虽然现实中没那么夸张,但是西方“家族企业”的能量可见一般,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已经传承四代的家族传奇——Bata家族,探究一下到底是什么让这个“家族企业”传承百年,富过四代。
Bata是一家全球性鞋业集团,而且是捷克的百年民族品牌,在捷克发展历史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创立开始已经传承到了第四代,有着120多年的历史。
Bata布拉格七层旗舰店
从创始人Tomas Bata创立T&A Bata鞋业公司开始,注定就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1894年Tomas Bata在捷克成立欧洲第一家机械化制鞋企业,他却不曾想到这一举动让世界所有人穿得起鞋子。
Bata工厂,1905年
Tomas Bata对于鞋子一开始的初衷并不是专门为高端贵族定制的奢侈品,他有一个梦想:让所有人穿上鞋!他认为真正的鞋子应该是能让尽可能多的民众穿得起且穿得舒适的。在引进美国先进的机械化生产流程后,量产出重量只有当时普遍鞋子1/2轻量级鞋子Bataovaky,而且价格仅仅是普通鞋子的1/4!在在当时无异于改变了欧洲的整个生活方式,供不应求并远销国内外。
Bataovaky,让所有人穿的起鞋
更重要的是Bata生产的鞋子做工与质量都十分考究,这也源于Tomas Bata对鞋履的执着。就像他说的一样,“不管价格有多低,我们都将竭尽所能提供最好的服务。成为顾客和合作伙伴最贴心的仆人。精心组织自己的工作,使合作伙伴能够高质量并愉快地工作。信任自己的设备和技术,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Bata第一家零售店铺,1907年
在Tomas Bata的带领下,Bata在欧洲迅速扩张,人们对Bata鞋子的喜爱也在欧洲范围外深受喜爱。在之后的20年间,Bata远销世界各地,年销量达到两百多万双,Tomas Bata也凭借其作为欧洲现代化鞋业第一人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欧洲的福特”
然而这个欧洲鞋业巨头的发展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一帆风顺,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先后经历一战后经济危机,后来遭受纳粹德国入侵,不得不远迁加拿大。这些磨难换做其他公司也许已经破产几个来回的了,但是Bata却异常顽强的挺了下来,甚至在迁离捷克后经过几年的发展远超过去,世界版图扩张越来越大, 让Bata从此走向了国际化这条道理。这不得不归功于第二代领导人Thomas J. Bata的高瞻远瞩。
Thomas J. Bata与其父亲一样,对鞋子有着超乎常人的热爱。从小跟随父亲耳濡目染学习如何做一双好鞋子。在二战期间,Bata被迫远迁加拿大,在原材料紧缺等恶劣因素下,Thomas J. Bata带领老一代Bata人在加拿大艰苦打拼。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Bata做到了每天销售100万双的销售神话!
不仅如此,Thomas J. Bata本人更是传奇,在迁往加拿大后,他先是在加拿大服了兵役,然后更是在Bata工厂所在地建立了一个市政当局,很快被称为“Batawa”。而且他还同时获得了捷克最高荣誉奖与加拿大最高平民奖!能够同时获得两个国家的最高荣誉的企业家,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
也许在大多数的人眼里,但凡被加上“百年品牌”名号的企业都会十分墨守成规,其实恰恰相反。Bata一方面尊重过去的传统企业文化,也根据形势不断的调整战略方针。同时也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与进步,Thomas J. Bata甚至在捷克建立了一所以Bata命名的大学,这也是在其他企业中闻所未闻的。
也正是有前两代领导人的丰功伟绩,Bata才能一再创造销售神话。当然这也源于所有Bata人对制鞋的专注。“从让所有人穿的起鞋子”到“让所有人享受一双舒适好鞋子”也像使命一样在每一代Bata领导人身上传承着,无论是后面的第三代领导人Thomas G. Bata还是第四代的Thomas A. Bata,这种流淌在血液里的使命感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特别是Tomas A. Bata, 身为Bata家族第四代的继承人,以一名英国皇家学院毕业的MBA高材生,在Bata全球最大的布拉格广场七层旗舰店做了几年的店长!在Bata家族内也有其他家族企业的争权夺利,也没有所谓业内巨头的优越感。每一代人都深刻的明白,任何企业故步自封不寻求改变都会湮灭在时代的潮流中。市场份额大与集团规模大永远都是“过去”,唯有潜心于产品质量与适应时代才是长久之计
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然而Bata却富过了四代,并且走过了120年的时间。这正是因为每一代Bata人都尊重传统却又不停留于传统,同时,也是每一代Bata人对鞋子有着那种融入血液般的热爱与专注,才能让人们对Bata的信任与喜爱持续百年。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