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温岭)童鞋产业高峰论坛成功召开
[导读]
中国鞋业名城·温岭的制鞋业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有制鞋企业超过5000家,从业人员达18万人,年产值300亿元。童鞋是温岭制鞋业的引领性分支,2016年全市童鞋产量4亿双,产值超100亿元。经过40多年的发展,温岭鞋业发展暴露出许多丞待解决的难题,比如品牌附加值低、综合成本上涨、安全环保隐患等,诸多因素叠加限制着温岭童鞋做大做强。
时值浙江全省全力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温岭鞋业是省内十个试点行业之一。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当前童鞋行业发展走势,深入研讨企业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交流借鉴领先品牌的先进经验,探索童鞋产业走品牌发展之路,有效提升童鞋企业的竞争力,由中国皮革协会、浙江省皮革行业协会、温岭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温岭市城北街道办事处、温岭市鞋革业商会承办的2017中国(温岭)童鞋产业高峰论坛以“新制造·新动能”为主题,于11月24日至25日在温岭召开。
会上,温岭市市长王宗明在欢迎辞中介绍了温岭童鞋企业的概况,并提出行业需要坚持“科技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培育”的原则,在浙江省新一轮传统产业升级的大潮中明确发展方向。随后,浙江省皮革行业协会理事长李伟娟、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李玉中分别致辞。
专题演讲环节,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以《不忘初心,奔向更美好生活》为题,解读宏观大势,鼓励企业全局着眼,立足自身产业,更要为相关联的产业作出贡献。此外,全国制鞋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戚晓霞、中国皮革协会鞋业/鞋材专委会主任路华、浙江省经信委轻工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李京宁等嘉宾分别从标准化引领童鞋发展、鞋业发展历程与转型升级、浙江省轻工业改造提升的思路和实践与代表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对话环节,论坛邀请了地方政府领导、童鞋领军企业、阿里营销大咖、科研院所专家直面发展痛点,分享成功经验,在思想碰撞中寻找加快改造提升的温岭路径。广东的风格、福建的品质、温岭的价格,这是温岭鞋企对外推介自己时的骄傲。作为温岭城北街道的童鞋龙头企业,浙江必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走专业生产童鞋之路。“企业没有品牌就走不远……温岭鞋要升级,首先要品牌升级,品牌的前提是品质,而品质的前提是质量。创建一个童鞋品牌需要很多年,而产品质量一旦出问题,一个品牌会在一夜之间损失殆尽。”公司董事长袁文新十分看重品牌对企业的引领性,但也不忘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对此,温州设计学院院长施凯也表示认同,没有质量空谈品牌,无异于缘木求鱼,发展也就无从说起。
当前国内童鞋市场呈现集中度较低、区域性较强、品牌弱的格局。温岭拥有5000家鞋企,意尔康股份公司常务副总胡泽彦分析说:“多不意味着强,少不意味着弱。也许未来,5000多家变成了几十家,但是它们的份额很大,品牌竞争力也很强。新时代的浙商精神内涵是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先人一步的创新精神、实业报国的担当精神、开放大气的合作精神、遵纪守法的法治精神。品牌创建非一日之功,意尔康的下一步是要回归产品,就是真正让产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赢得市场份额。起步股份是唯一一家专注于童鞋产业的上市公司,对于品牌发展,起步股份董事长助理司云峰介绍说,在市场竞争中让自己的品牌深入人心至关重要,通过品牌营销, ABC KIDS品牌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品牌建设与市场占有率双提升的效果。
用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利润日益微薄、环保压力与日俱增之时,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副院长鲁玉军认为:“如果按照原先人力生产的方式,童鞋安全生产、环保等问题将不可避免,一旦采用‘机器换人’的方式,这些问题都将逐个被消解,同时提升产品质量。”鲁玉军说,智能装备通过精密计算,能将原材料充分利用,减少浪费。“机器换人”亮点是机器,关键在人,企业能不能换上机器,关键还是在人。因此,“机器换人”要理性去换,循序渐进,因为传统产业的东西与高精尖行业有所差距,特别是制鞋业,“机器换人”是取舍的过程。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儿童服饰等消费品的一个重要的销售模式,借助互联网打造企业品牌成为不少鞋企瞄准的目标。“企业首先要考虑自身的定位,而不是盲目跟风。”阿里巴巴浙江大区总经理侯儒认为,现在是流量社会,线下实体店借助的是人流量,线上看的是数据流量。企业要从产品定位考虑该如何正确分配流量的问题,比如大众定位是大城市的消费群体还是三四线城市的农村群体,定位的不同会导致整个销售渠道的不同。他同时强调要用好网络这一科技工具:“依托互联网能追踪到孩子成长的过程,帮助企业更好地为孩子提供合适的产品,大数据在帮助企业实施营销策略、品牌延伸和跟进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对于当地的产业发展,温岭市经信局局长徐寅表示,温岭的鞋业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要通过科技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培育来提升鞋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下一步,温岭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小微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鞋业入园集聚、创新转型。
作者:杨国宇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