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成理事长在2022年度中国乐器行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0
2023-01-18 来源: 中国乐器协会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持续推动乐器行业科技创新融合发展

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 王世成

2023年1月10日

 

 

各位专家、同事、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先后接到部分企业老总电话,希望见见面、拱拱手、叙叙情、鼓鼓劲,就如何创新引领、排难前行交流思路、明晰对策。协会也一直依此策划会议,但基于当前情况,反复综合考虑,还是不得不再一次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会议。


首先代表中乐协隔屏问候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对全行业企业和业界同仁们抓抗疫、稳产销、重创新、谋发展所付出的辛劳和贡献表示敬意,向奋斗者致敬!也再次感谢长沙幻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本次大会的召开,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付出很大努力,改日组织业内现场参观交流。


本次会议,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回顾总结“人才建设年”和行业科技创新工作成效,评价表彰工信部、中轻联和中乐协有关奖项,组织产学研用合作项目、包括院校与企业、演奏家与企业家携手云签约,统筹谋划乐器行业2023年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目标举措。


从本次开始,我们将会议名称调整更名为“中国乐器行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目的旨在强调和着力乐器全产业链的融合创新,推动全行业“十四五”中后期的科技创新向着产业全要素融合发展持续进发。


第一部分 2022年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总体情况

一、科技创新方面

去年一年,协会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按照“两翼发力、六轮驱动”整体思路,务实推动各项工作。具体体现在“六个提高”:


1.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持续提高。协会以行业专家委为支撑,搭建了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并引导全行业围绕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提高订目标、拿措施,效果是不错的。


从平台建设看: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在原47个基础上上升到56个,增加了19%,其中天津津宝的设计中心被国家工信部命名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其余8个为省级研发平台。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设计创新中心,被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授予“2022年度上海市级设计创新中心”。


从科技投入看:今年各地受新冠疫情和成本高企影响,企业综合效益波动很大,但全行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势头不减,前不久协会对22家规上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进行了抽样统计,科技创新投入强度达到5.23%的较高水平。当前正值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造的政策窗口期,需着眼长远、乘势而上。


从科技成果看:协会积极指导企业申报中国轻工业科学技术奖,推荐的16个项目全部入围,经中经联组织专家评审,初步确定,获一等奖项目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从申报的项目内容分析,科技含量明显提高,涉及发明类、智能化、数字化的项目就有9个,占到56%。


从乐器学研究看:为了全面检验和展示我国乐器科技的研究成果,2022年协会与南京艺术学院合作,举办主题为“视野·视角 理论·技术”全国乐器学研究高峰论坛,搭建起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与交流平台。论坛议题涉及乐器学理论与专业建设、乐器史学与乐器改良、乐器声学、乐器制造、新材料、乐器产业研究与对策等10多个专业领域。征集论文103篇。


经组委会初步审核和有关专家会审,遴选了86篇论文录入论文集,并推荐参与后期的论坛交流活动。其中,乐器行业提供的论文28篇,占总数的32.6%,这不仅反映乐器行业参与度高,也充分说明行业骨干企业在乐器研究、创新、创优和培育技术与技能高层次人才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中高端产品比重不断提高。钢琴行业通过“技术引进、品牌合作、人才交流、兼并整合”等系列举措,中高端产品占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的中高端产品占比约占40%左右;民族乐器中档产品比重约占30%、高端产品比重约占20%,电子乐器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端产品也达到了20%以上。


另外,2022年工信部组织开展的《升级和创新消费品》审定,乐器行业有9项中高端新品入选,其中升级消费品4项,创新消费品5项,分别占轻工入围产品总量的6.9%和8.6%。


这两年协会组织征集的“全球首发新品”也逐年增加,近70家企业研发的110多项新品申报参与评选,将在第二十届上海国际乐器博览会期间对外发布。


特别值得分享的是这些年行业经典产品屡屡出现在国家庆典和国际交流活动中,如今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研发的“十二节气·秋分古筝”被作为国礼赠送给泰国甘拉雅尼音乐学院,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匠精神,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故事和声音,彰显中国文化自信;蔚科小天使节拍器作为神州十五号航天员邓清明训练中的节奏设备,辅助航天员一次又一次挑战自身极限,以确保顺利完成任务,小产品做出了大贡献。在此不再一一枚举。


3.行业大项目投资增量整体提高。珠江的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园、海伦的钢琴及钢琴配件项目、宜昌金宝的旅游工厂及夷陵生产基地、天津津宝的研发与生产基地都相继投入,星海的肃宁产业基地项目已正式投产,乐海的文化产业园项目也启动运营,上民一在兰考、肃宁的新产业基地也都签约实施。这一大批单体投资2-5亿元的项目达标后,必将为乐器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发挥强大的动力与后劲。


不仅如此,各产业集群也是实招频出,“中国提琴产业之都”——黄桥的“绿岛”项目。“中国北方乐器之都”——肃宁实施“三海”联盟发展新战略。“中国电声乐器产业基地”——鄌郚,打造乐器跨境电商平台等。


4.标准与专利研发能力日趋提高。全国乐器标准化工作围绕声学品质测评技术、产品标准质量分等分级、定制产品标准、低碳环保与绿色设计、强制标准制定与宣贯实施、鼓励采用国际或出口国标准、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推动我国乐器领域优势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等十个方面,努力提高全行业标准的规划与研发能力。


今年按计划完成了21项标准的审定和报批工作,另有21项标准将陆续研发报批,其中国家标准委2022年第19号公告批准发布《乐器有害物质限量》强制性国家标准。9月下旬乐标委又对《电鸣乐器合成器通用技术条件》等4项标准进行了审定,待提交报批。


在中轻联申报备案的7项团标,2021年底已发布1项,在研的6项团标中,今年9月中轻联组织对《电子钢琴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电鸣乐器智能功能等级评价》两项团标进行了审定,修改后提交报批。


同时,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成果统计,本年度乐器行业累计授权专利1453项,同比增长11.7%,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两项达到1130项,占专利总量的77.8%,同比增长10.6%;涉及研究与创新类的专利482项,占总量的33.2%,为列年之最,这充分说明乐器行业专利创新水平在不断提高。


5.数字技术应用与投资有序提高。近两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政策指导下,乐器行业积极响应,数字技术应用持续加码。珠江钢琴全自动生产线体系,吟飞的云数字音乐共享平台及MIDI智能数字音乐工作站建立,天津津宝的鼓圈与鼓腔、铜管乐器气缸与萨克斯管体全自动生产线以及机械人喷涂技术应用,得理的智联云采SRM供应链管理系统及智联云仓WMS仓储数据管理平台的七大管理模块等数字技术应用项目都相继投入使用。包括得理、吟飞、蔚科、幻音、艾茉森、罗兰、乐界乐等企业的数字技术产品研发与推广,全行业向自动化、高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迈进了一大步。珠江、得理、吟飞、津宝4家企业荣获中国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珠江李建宁、得理顾冰峰、吟飞范廷国、蔚科赵哲四位同志被授予中国轻工业“数字化转型领军人物”。


6.专精特新创建大幅提高。中国乐器协会研究并制定了《关于在全行业内加强和推广“专精特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导全行业企业聚焦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致力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通过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目前全行业已有吟飞、幻音、奇美、艾立卡等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海伦、吟飞、乐海、北京珠江、北京罗兰盛世、乐界乐、森鹤、奥维斯等3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另外,今年工信部组织开展的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遴选中,天津市津宝乐器有限公司榜上有名;珠江钢琴集团作为第一批单项冠军产品入选企业再次通过复评。


二、人才建设方面

2022年是协会确立的“人才建设年”,围绕持续培育行业科技之星和大国工匠、组织高层次人才培训、技能考评鉴定、专业技能大赛、探索创建“乐器工匠学院”、乐器学高峰论坛等项目循序推进。


1.围绕“高技能”推进工作。一是人才培育机制逐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考评、鉴定工作持续发力,包括国家人社部刚刚公布的“斫琴师”和“乐器设计师”两个新职业在内,乐器行业已有11个职业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中,基本涵盖了乐器的专业门类;目前,各个专业技能的标准、教材与题库都已有相关分支机构领题编制。同时,在“中国北方乐器之都”——肃宁合作筹建“乐器工匠学院”的工作已列入议事日程。


二是钢琴调律师专业考评鉴定工作,克服疫情影响,各鉴定站发挥地区优势,全年考评鉴定达到1012人次,比上年增长11.2%;截止到目前钢琴调律师专业已累计完成考评、鉴定10061人次,突破了万人大关。


三是完善专业结构布局,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斫琴师”新职业技能的系统工作,协会适时增设了“古琴专业委员会”;为了超前布局、推进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融合音乐产业,协会链接各方资源,成立了“未来音乐专业委员会”,既完善行业产业布局,也为培育特色技能人才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2.围绕“高素质”推进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协会组织开展乐器行业“技能强国、创新有我”主题征文活动,轻工大国工匠、行业科技之星、民乐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的代表,郑荃、陈德然、顾冰峰、赵哲、谭宝利、周力、曹卫东等20余位行业先进科技工作者积极撰文,弘扬大国工匠情怀、体现科研创新精神,激励乐器同仁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富有强烈的感染力。我读了一些文章、很受教益。


二是举办全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按照“定位要准、水平要高、效果要好”的要求,研修班取得了预期效果,体现了“课程设置专、专家阵容强、组织力度大、参与老总多”;参培的47名学员中,总经理、技术副总人数超过了60%,行业骨干企业都派员参与,有的企业老总亲自带队、组团参加,黄桥镇政府从人、财、物、社会资源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全行业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令人欣慰。


3.围绕“高标准”推进工作。这些年协会在人才评价方面取得成效,助力人才成长和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逐步建立起评价工作的两套体系。一是通过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体系,评选出一大批优秀高技能人才;二是协会建立了由“科技之星”、“行业工匠”到“轻工大国工匠”高端人才培育评价体系。今年协会“高标准”进行初审和专家评审,最后评选出2022年度科技之星31名,行业工匠24名;到目前乐器行业已拥有大国工匠2名,行业工匠51名,行业科技之星158名,培育出一批科技创新精英团队、行家里手。


同志们,由于全行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重点工作的务实推进,一定程度上缓解和对冲了经济下行、成本高企、销售不畅的制约和压力。截止到今年11月份,总体看,经济运行回稳向上,行业发展继续承压。


1-11月,我国乐器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呈现出“三降、三增、两高、一升、两带动”的特点。“三降”即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同比下降10.73%,利润下降5.78%,出口下降4.76%;“三增”是指11月当月利润增长39.64%,民族乐器营收累计增长7.69%,西乐器利润累计增长14.89%;“两高”即全行业营收利润率6.40%,高于轻工6.20%的平均水平,居各行业第八位,中乐器利润率9.97%,高于乐器平均值;“一升”即生产效率提升,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0.72%(1-9月下降4.74%);“两带动”即骨干企业带动明显、科技创新带动明显。


新的一年,我们要承压前行、奋发有为。


第二部分 2023年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工作思路

各位同事,当前我国已经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会更加凸显,将孕育新的发展动能。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实现乐器强国的梦想,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愿望,更是共同奋斗的目标。面对疫情防控形势与政策的变化、经济恢复期压力和不确定因素及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我们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充满信心、勇毅前行。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乐器行业要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精神为统领,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按照乐器行业“十四五”规划总体要求,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工作,努力在“两翼发力、六轮驱动”的具体实践中实现新的突破。


协会将2023年确定为乐器行业“创新融合年”,要按照“深入推进三个创新、深化统筹三个融合、持续扩大两个比重”的总体思路推动工作。


一、深入推进三个创新

1.科技创新。向科技要成果,让成果见效益,是协会和全行业企业的共识。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将紧紧围绕科技研发、科技投入、数字转型抓落实。


一是科技研发工作应结合“行业卡脖子技术”清单,围绕多出成果、多转化成果、多产生效益做规划拿措施组织攻关,年度申报科技奖项目同比增长20%左右,当年科技成果转化率力求超过50%,建议各会员企业对新产品营收、利润进行专项统计,协会将在直报系统中明确体现。


二是科技投入(含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要保持增长,全部规上企业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争取保6%;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电鸣行业要力争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左右,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争取保9争11。


三是数字技术研究与应用要成为“十四五”中后期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电鸣行业要充当先行者,围绕芯片研发、数字乐器研发、音乐云教育平台研发等努力加大力度提高水平;条件成熟的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市场+资本”的方式,战略性地构建平台经济,开创数字音乐平台企业;广大乐器企业要在数字技术应用上求突破,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人才创新。2023年要在巩固“人才建设年”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高标准、高技能、高素质筑牢根基。


一是全面启动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工作,除了钢琴调律师和其他4项已有标准的职业外,其余6项标准年内务必完成编制和审定工作,并同步启动所有职业的教材和题库的编写工作,体系完善的职业要抓紧开展技能培训。


二是加速实施高技能人才的考评、鉴定、认证工作,按照成熟一批认证一批的工作思路,各鉴定站要主动配合鉴定总站的部署和要求,确保年评价认证技能人才同比增加15%以上。


三是着力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与专业院校的衔接与合作;继续组织开展“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做好针对性调研和课程开发,缺什么补什么,满足行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原定2022年在著名学府南开大学举办的行业首届“领军人才培训班”,由于疫情原因推迟举办,拟在今年上半年完成;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大评价评选比重,坚持高标准培育、严要求评选,今年“科技之星”评选计划达到40人左右,“行业工匠”评选20人以上。力争到“十四五”末鉴定总人数达到1.5万人以上,培育行业科技之星超过300人,行业工匠超过100人,轻工大国工匠达到和超过4人,为赋能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品牌创新。实现产品高端化、市场国际化,品牌提升与创新是关键。全行业要围绕“三品战略、标准研发、知识产权”等核心要素提档升级。


一是接续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为重点,从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品牌发展动力,坚持质量第一、夯实品牌发展基础,坚持文化赋能、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坚持开放合作、营造品牌发展良好环境等四个方面抓落实、抓成效。行业企业要强化自主品牌的创建,对中国驰名商标、省(市)著名商标、中华老字号等品牌的创争要持续升温,既要制造名优产品,更要打造名优品牌;特别要通过优质产品与服务“走出去”,带动中国品牌“走出去”,不断扩大中国乐器品牌国际影响力。更好适应RCEP实施带来的进口乐器关税调整的机遇与影响。2023年轻工业升级创新消费品申报和入选产品同比增加力争30%左右,行业骨干企业获得省级以上质量奖再增加1-2个,市级质量奖再增加2-4个。


二是标准化工作紧紧围绕“十四五”目标,深入研究已确立的十项重点标准,全年标准制修订总数要达到25个以上,其中,国标5个以上、行标15个以上、团标5个以上;另外,新申请报批标准研发和修订总量力求不低于30个。特别是《乐器有害物质限量》已经批准为强制性标准,2024年1月1日正式执行,接下来要组织大力宣传贯标,并与海关进一步衔接监控进口乐器特别是二手钢琴,北上广三个检测站要及时充实设备和人员,做好各方面准备。


三是要全方位构建知识产权新模式,专利、版权、著作权、非遗传承要统筹兼顾;年度专利授权总量要同比增长15%左右,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占比要超过80%,并在创造型发明和产品高端化方面多下功夫。


二、深化统筹三个融合

1.产业链融合。当今是融合的时代,谁抢先机谁多受益。我们要加强横向纵向的产业链延伸与融合,为行业的科技创新增添动能和活力。


要努力做好“产、展、销、教、演、培”一体化融合联动的大文章,要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提升创新意识、围绕“两翼和六轮”务实推动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要以展会的平台和全球首发新品的折子戏助力创新、疏通产销通道,为企业多拿新品订单服好务;


要以音教大会、6·21活动助力全民艺术素养提升、在扩大乐器消费群体过程中增强乐器产品创新的针对性有效性;


要以跻身高端演出市场为切入点,不断开发和展示乐器创新成果,让民族品牌高端乐器持续绽放出创新的风采;


要以多元培训和技能评价助推创新人才建设,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速度和质量。以产业链的多元融合推动全行业创新发展,逐步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产业链融合发展新体系。


2.产业集群融合。在已共建的11个产业集群中,各具特色,但发展水平还是有差异的,需要互相取长补短、在优强上下大功夫,在集群助推产业上做好融合文章。希望规划好集群所在地产业的整体布局和集群与乐器产业的全方位融合,将金名片擦得更亮;


持续建好“六中心”,尤其是加快布局创新中心,融区域科研优势助推集群创新水平;希望加强对国家产业和科技政策的研究与落地执行,做好与地区性特色政策的融合,为集群做优做强保驾护航;


希望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和各类资源对乐器产业的支持,助力产业的良性发展。热切期待集群经济“十四五”后三年得以快速发展,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形成竞争优势,努力实现年平均增幅10-20%的目标,为乐器产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协会将全力配合各地政府和集群主体共同发力。


3.国内外融合。乐器协会与国际同业组织联系的广泛性,在轻工行业颇具特色。在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全行业要深化内循环融合外循环。要深入研究“扩大中高端”和“市场平台化”的趋势,坚持“自主创新和合作引进”相结合等途径,总结已有经验,扩大跨境重组成果,加速中高端和品牌塑造进程。


后疫情时期,协会将在以往基础上,积极与全球20多个乐器以及音乐制品的同业组织强化沟通,本着“平等互信、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促进发展”的原则,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多边贸易与合作探讨,为全行业内外融合做好相关服务;


同时协会将协同行业企业(经销商)尝试对接政府、院团,院校,深入搭建对话平台和机制,推动器乐教育“三进工程”和集团订购的增量,必要时牵头组团,运用与乐器主产国和地区的已有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订单、招商与合作并举。


三、持续扩大两个比重

1.扩大中高端产品比重。市场回稳向上给乐器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样也会衍生新的市场格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低水平、低产能、低效益的实体企业和抗风险能力低的商业载体会在这一波洗牌中落幕。由此而对国内乐器产业布局、产业规模、产品中高端化、品质国际化等都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应进一步明确,产品中高端化是根本,通过多种途径,加速中高端进程,传统产品力争实现年增长6%左右,电鸣乐器和创新型乐器10%左右;


进一步明确,品质国际化是保障,通过对标国际高端产品和高端品牌,找准定位、努力赶超,最终实现高端化、高品质、高附加值、高市场覆盖率“四高产品”国际化的新路子。


进一步明确,专精特新培育要务实,通过加快培育优质企业,到“十四五”期间末,培育省(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努力实现翻番和20个以上的增量,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4家以上,应享尽享有关优惠政策,期待全行业特别是骨干企业共同努力,善于借势、跨越发展,争取有更多突破。


2.扩大音乐人口比重。这些年,协会把融合音乐产业与推动科技创新当作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当作深挖乐器潜在消费客户的重要渠道来拓展,通过“6?21国际乐器演奏日”、国民音乐教育大会、艺术教育三进工程、社会音乐教师师资培训、品牌艺术展演等系列活动,在业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扩大音乐人口比重的阶段性成效,目前已从2010年的1亿人增长到2022年的1.5亿人以上,但这也仅占全国14.1178亿人的10.6%,其发展空间巨大。


“6?21国际乐器演奏日”自2016年进入中国,成功举办7年来,联合主办单位达到110多家,全国共有200多个城市参与,演出总场次超过15000场,直接参与人数累计达到200万,在线观众人数超过3.7亿人次。


国民音乐教育大会自2018年开始已成功举办5届,共有650余位专家、教授参与大会讲座,各种论坛、讲座、工作坊场次共计420余场,共有11000人次现场参会,线上观看人数超过200万人次。


2023年要深入研究国家美育教育政策和“双减”政策的核心要素,重点关注“中小学课堂乐器教学”、“全国普通高校美育教育”以及具有较高群众基础的乐器品类讲座,面向更广大人群,继续助推国民音乐教育和全民乐器演奏形成阶段亮点,更好服务全民艺术素养提高和乐器成为家庭标配的目标追求。


同时在推进扩大音乐人口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市场化的实施策略,认真总结与天津成功合作的经验,对品牌活动的知识产权、行业内外资源、合作平台、成功案例进行整合,创造性地探讨合作模式,期望业内外群策群力、共同推动。


各位朋友、各位同事,让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好“中字头”行业组织功能作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精细服务、担当作为,务实推动乐器行业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为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