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之路: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家电基地升级为全国创新高地
从上世纪90年代“建设新合肥”,到现在建设“长三角副中心”,合肥,这座位于江淮之间的文化老城和家电制造城市,如今,其城市地位已经上升至“国家创新战略”,成为“全国创新高地”。
这里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中国唯一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还引领着中国量子技术发展。
“创新,是安徽最亮丽的一张名片。”
9月2日,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虞爱华介绍安徽创新发展时如是说。
“中国声谷”在合肥
合肥曾以洗衣机等家电产品闻名全国,经过长期发展,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分院等带动下,创新能力已经开始收获硕果。
9月2日上午,“网聚美好安徽,见证五大发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启动,澎湃新闻记者来到科大讯飞合肥总部,这里是目前我国唯一以语音技术为产业化方向的“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曾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中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荣誉“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
据科大讯飞公关部副总监刘欢介绍,2017年12月,科技部明确依托科大讯飞建设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高级阶段——认知智能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国家队”的重要一员。
随后,在由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重点合作项目“中国声谷”,中科类脑智能技术公司的品牌总监沈萍展示“类脑国家实验室”研发的智能抓拍机器人。她说,这是是全国首款自动违章抓拍一体机,具有智能抓拍违章和辅助驾驶功能,已经在温州和合肥投入运用。
“中国声谷”位于合肥高新区, 2012年正式启动建设。2018年5月,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签署《进一步共同推进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发展合作协议》,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将“中国声谷”打造成全国智能语音领域产业发展高地。
合肥高新区工委办副主任王邦春向澎湃新闻介绍,“中国声谷”是全国唯一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区依托中科大、中科院、科大讯飞等核心单位在全球领先的语音、机器视觉、生物识别等智能交互技术,通过“云平台”和“大数据”软硬件相结合的支撑服务体系,在“互联网+、智能终端、智慧城市、移动健康”四大产业方向进行布局,建设产业高地、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化集中效应、打造千亿园区。
2017年9月,安徽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中国声谷建设的若干政策》,安徽省和合肥市每年投入8亿元资金专项支持企业发展,同时设立50亿元专项产业基金。截至目前,中国声谷聚集企业共400余家。聚集了科大讯飞、中科类脑智能、合肥先进计算中心等一批全国领先的开放创新平台,形成全国AI产业开放性创新平台最密集高地。
合肥创新之路
9月2日上午,合肥高新区工委办副主任王邦春向澎湃新闻介绍说,在最新的人工智能科研能力城市排名中,合肥仅次于北京,与上海并列第二名。中科大潘建伟、郭光灿、杜江峰三院士,被称为量子科技“GDP”国家队。
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白皮书》则显示,合肥凭借科研及政策优势异军突起,位列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榜单第五。
王邦春介绍,合肥高新区已设立多家新公司,开展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的产业化。目前,合肥高新区拥有主营量子技术企业5家,量子关联企业20余家。2018年,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本源量子测控一体机在合肥研制成功。
2019年4月24日,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安徽创新馆”开馆,向世界展示安徽省和省会合肥的创新之窗。
安徽创新并非只有人工智能和量子通信。9月2日下午,在安徽创新馆,托卡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稳态强磁场试验装置、同步辐射装置、空军—500中型预警指挥机等模型纷纷展现在澎湃新闻记者眼前。
馆内还陈列着中国第一台VCD、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全球最薄0.12毫米触控玻璃、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模型等这物,显示创新已经成为安徽的“最大优势、最靓名片、最强音符”。
安徽人的创新精神敢为天下先,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展示无遗。
在创新馆,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馆内展示的安徽创新历程,从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户农民在全国率先推行“大包干”开始,安徽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同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安徽277项优秀科技成果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同时成立。
1984年,安徽芜湖市傻子瓜子公司挂牌成立,到2004年,合肥市获批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再到2018年,合肥滨湖科学城正式挂牌成立,打造技术创新密集区。
创新馆工作人员介绍,2017年2月27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揭牌,合肥成为继北京怀柔和上海张江之后,全国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
合肥以“科学中心”为主基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目前,合肥拥有高等院校56所,在肥工作的两院院士120人,省级以上科研机构708个。
伴随量子卫星墨子号领先世界的轨迹,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和他的“梦之队”在量子技术应用领域开创着面向未来的通讯之路。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徽专场新闻发布会,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介绍“安徽创新”经验说,安徽推进科技成果由“实验室”向“大市场”迈进,日益成为“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科技大市场。2018年全省输出、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增长28.7%、31%,且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始终大于输出合同成交额,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