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记者厦门行:感受台商投资区三十年巨变“脉动”

0
2019-10-24 来源:央广网

    作为国务院最早批准设立的四个台商投资区之一,厦门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今年“三十而立”。来自海峡两岸20多家媒体的记者日前走进这片投资“热土”,感受三十年沧桑巨变的“脉动”,探寻台商守正创新、稳健发展的“密码”。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统计数据显示,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设立前,厦门市集美区只有3个较大的中型工厂,工业总产值仅2亿元左右。到2018年,集美区地区生产总值已达686亿元,财政总收入123亿元;台资企业79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家,创造工业产值近330亿元,形成了机械装备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新材料产业、都市现代农业六大重点发展的产业链群。

    1989年7月,杏林台商投资区刚刚获批设立两个月,来自台南的吴进忠就选中这里买地建厂,将事业重心从台湾转到厦门,成为投资区迎来的第一批台商中的一员:“我来大陆是想寻求永续经营,当时杏林台商投资区虽然刚设立,但水电等基础建设都很完整,企业发展的必备基本条件都能满足,政府支持力度也很大,所以很快就做出了投资决定。”

    如今,他创办的来明工业(厦门)有限公司,已拥有超过百项专利,为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代工生产太阳镜、光学镜等各种功能眼镜,同时也拥有多个自主品牌,是太阳眼镜、太阳镜片、偏振三维立体眼镜国家及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是助力厦门摘得“中国太阳眼镜生产基地”荣誉的开创先驱之一。

    走进来明工业的车间,整洁有序的生产环境令人印象深刻。卷框、焊接……,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吴进忠介绍说,眼镜生产对制作工艺要求比较高,目前不少环节还需要人工操作,不过,企业目前正在研制一系列“工业4.0”设备,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目前,吴进忠在厦门已经开设了5家企业。他说,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政府最新推出的减税降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都让他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除了在制造业领域继续深耕细作、转型升级,他还开始涉足生物医药产业,在黑蒜保健食品的深加工及植物新药应用方面推陈出新,朝着多元化经营迈出坚实一步。

    比来明工业晚两年落户杏林台商投资区的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各类羽毛球拍、网球拍、自行车架等碳纤维复合材料运动器材生产,以及各种医疗器材、航天材料等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配件的生产。

    “目前世界排名前50的网球选手里,有一半都用的是我们生产的球拍!”公司管理支援中心陈立展语带骄傲。据介绍,该公司生产的高性能碳纤维球拍占有全世界1/4的份额以上,在碳纤维自行車架、碳纤维安全帽产能也位居世界前列,年产值达1亿美元以上,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及开发能力均领先同行,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扎根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近30年来,在各项政策扶持下,新凯复材不断创新研发新材料、新产品,取得飞速成长:厂区面积从最初的使用面积15000多平方米,到现在的占地125000多平方米;公司从一家到新增五六家子、孙公司;年产值更是从1993年时的不到1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8年的10亿元……

    聚焦主业、稳健经营,是台商在大陆发展中普遍遵循的理念。1995年在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设立的厦门士林电机,专注于中低压开关研发、生产及销售,历经24年精心耕耘,现年产值约5亿元人民币,代理分销网络遍布全国,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近年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阔步向国际性企业迈进。

    为了应对人工成本的上升和招工难,提升产品竞争力,士林电机依托自有的研发团队,研制了一系列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设备。工作人员指着一台正在运作的“加热体与端子B组立专用机”介绍说,这台由公司自己研制的机器,造价约30万元,可顶替两个人工,每年可节省成本15万元, 两年即可回本。

    “公司自成立以来产值增了好几倍,但人数一直很稳定,甚至略有减少。”士林电机营本部经理方超锋表示,企业正在大力发展“工业4.0”计划,在机器和人之间找到很好的动态平衡点。目前公司已入选厦门“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培育库,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减少生产经营成本,有助于企业集中精力进行研发创新、技术改造,取得更快发展。

    “借问投资何处去,台商遥指杏林湾。”早在多年前,就有台湾的媒体这样报道厦门集美区的投资环境。如今,集美区积极贯彻落实各级惠台措施,兑现“同等待遇”等惠企政策承诺。

    在为既有台资企业提供好各项服务的同时,为鼓励台湾青年前来创业,近年来,集美区已向台湾青创基地兑现奖励资金近2000万元,安排台湾青年免费入住人才公寓近500人次,吸引入驻台湾创业团队256支,台湾创业青年631人。目前,全区已有国台办授牌的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创基地1个,省级台湾青年创业基地2个。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