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推动科技创新 加速奶业振兴
近年来,我国奶业振兴取得明显成效,综合生产能力、质量安全水平、国产品牌信誉、产业链变革等持续提升。2023年,全国牛奶产量4197万吨,同比增长6.7%。全国规模以上乳品企业654家,主营业务销售总额4621亿元,同比增长2.57%,高于食品制造业平均2.55%的增速。
“乳香飘飘”的内蒙古,是全国最大的奶业生产区,奶牛存栏量和奶产量等多项指标稳居全国首位。全国人民每喝6杯牛奶,就有一杯来自内蒙古。奶业作为内蒙古的绿色现代产业和支柱产业,不仅保障国家农畜产品的供给,也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提供坚实支撑。
呼和浩特有“中国乳都”之称,当地规模以上乳制品相关企业发展到193家,2023年,奶业全产业链营收达2560亿元。已建成规模化奶牛牧场143个,奶产量突破200万吨,生鲜乳主要质量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副局长吕莉华表示,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加强科研与新技术研发,着力解决奶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其中,在奶制品加工方面,让中国酸奶用上中国乳酸菌就凝结了科研人员30余年的智慧。
“关键技术要自力更生,为此呼和浩特市联合高校、奶企、科技部门、重大人才等力量,通过企业点题,科研团队攻关,企业再进行技术运用的方式,推动奶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吕莉华说。
“每秒生产11包牛奶,每小时生产4万包牛奶,是全球灌装速度最快、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生产线……”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讲解员关于伊利牛奶生产线的介绍令游客惊叹。
伊利集团商务经理马欣告诉记者,目前,数智化已经渗透到伊利生产全过程之中。在养殖场,全智能无人挤奶机器人、饲喂机器人、推料机器人等机械设备高速运转。其中,智慧牧场系统可以实时掌握奶牛的产奶量、采食量、运动量及健康状况,对牛舍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自动调节,让产出的牛奶量大质优。
暑假期间,游客在呼和浩特市伊利健康谷景区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近年,我国奶业以“智改数转”为主攻方向,从点、链、面三个维度发力,对奶业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向数智化要奶业增长新动能。
去年,蒙牛打造的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投产,实现全球奶业最高年度人效比,即100人创造100万吨年产量、100亿元年产值。
“回顾过去,从牧场到餐桌,从草原到世界,高品质的内蒙古牛奶走过千山万水,走入千家万户。面向未来,我们真诚期待与国内外的业内专家、企业同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为全球装入更多好奶,为不同肤色、不同体质的地球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营养源泉。”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厅长孙俊青表示。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