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代表协会参加《中国工业史》编纂工作会议

0
2019-04-19 来源: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微信图片_20190419150328.jpg

我国第一部大型多卷本《中国工业史》编纂工作已全面展开,正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4月18日,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工经联”)主办的2019年《中国工业史》编纂工作会议在京隆重召开。中国工经联会长李毅中、执行副会长路耀华、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以及来自工信部规划司、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国务院国资委管理局、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档案馆、中国历史研究院的领导,《中国工业史》审定委员会专家,《中国工业史》各分卷编纂委员会、审定委员会、编辑部负责人等300多人出席了会议主持会议。会议由熊梦主持。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金立新代表协会参加会议。


《中国工业史》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华民族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通史,编纂最新动态发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编纂《中国工业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要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完成好编纂任务。《中国工业史》要坚持做到‘六字要求’,即真实、科学、共识。一是要‘真实’。 工业各行业的历史不一,有的工业史时间跨度很大,无论是上千年、上百年,还是几十年,所反映的中国工业各行业走过的历程,所选用的事件、人物、数据、图片、资料等一定要真实,这是我们工业史的基础。二是要‘科学’。 按照科学的态度编纂《中国工业史》,纂史要像史,要按照编纂《中国工业史》的体例、大纲、规范、要求等进行撰写。另一方面,在对工业历史事件评价上更需要科学态度。以史为主,真实记叙,准确论述。必须历史的、唯物的、辩证的去叙述和评价我们的工业史,同时还要看到我们的差距不足和教训,最后写出来的工业史应该是科学的。三是要‘共识’。《中国工业史》问世后,要在全社会得到共识。当然不可能没有不同意见。只要在社会上基本形成共识,得到社会公认,就成为了中国工业的一座里程碑。”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经联会长李毅中在讲话中如上表示。


李毅中还强调,“以史为主”是指历史阶段的划分要准确把握,所选用的史料、时间、收集凭证,一定要真实,这是工业史的基础。“真实记叙”要求我们要正视中国工业史既有快速发展时期,也有困难时期;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历史教训;要直面差距与不足,要真实记叙。“准确评述”则强调当评则评、宜评则评。无论对于新中国成立前还是成立后发生的事项,都应当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的表述,作为评述的依据。


“中国工业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业史》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华民族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丛书,也是描述中国各工业门类产生和发展的全书,是国务院领导关怀和支持、有关部门批准编纂的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工业发展历程的国家工程,是填补中国工业历史研究空白,坚持文化自信的创新工程,更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和厚植价值观的铸魂工程,是纵述百家、涵盖广泛、面向国际的宏篇巨著。”中国工经联执行副会长路耀华在致辞中指出。


路耀华从七个方面对《中国工业史》的编纂成果进行了肯定。即确定了19卷的构架和内容设计;持续推动各分卷组建成立编纂委员会、审定委员会和编辑部;制定了编纂体例、编纂规范、审定标准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充分发挥国内史学专家和行业专家的支撑作用,建立了专家指导团队;积极落实财政专项经费支持;重视信息沟通与交流工作;特别是在2018年“编纂年”工作中,各编纂单位高度重视,领导亲自部署,落实机构,组织队伍,压实任务,检查进度,取得可喜成果。


《中国工业史》的编纂采用综合体体例。各卷根据实际情况可分为上、下或上、中、下册,每册约100万字,总规模约5000万字,共计19卷。历经广大编纂人员和专家的艰苦努力,截至目前,《中国工业史》各卷已经完成了“三级大纲”和“大事记”的编纂任务,全面进入到初稿写作阶段。其中“医药卷”、“有色卷”、“建材卷”均已完成了初稿写作。2019年还将有10个分卷完成初稿编纂。由130位史学专家和行业专家组成的审定机构已经建立,并启动书稿审定工作。


中国历史研究院作为统筹指导全国历史研究,制定规划,讲好中国历史,传播中国文化的权威机构,高度关注和重视《中国工业史》的编纂工作。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到会祝贺。他在致辞在中强调“《中国工业史》的编纂是中国工业界的大事,也是中国史学界的一件大事,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重大而深远,将会在中国史学界、工业界引起广泛关注。”他表示:“中国历史研究院将在《中国工业史》的编纂工作中加强合作并与中国工经联一同探索建立《中国工业史》文献数据库”。


《中国工业史》编纂工作将按照“真实、科学、共识”的指导思想,按照“国家水平,权威版本”目标要求,以质量为核心,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总目标是在2021年初步完成《中国工业史》的编纂工作,向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献礼。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