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大会暨十届五次理事会在无锡召开
2020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大会暨十届五次理事会在无锡召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何烨出席会议时强调:
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智能转型,发挥国际引领,全面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努力迈进制造强国第一阵营!
12月4日,2020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大会暨十届五次理事会在无锡召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何烨出席会议并做主旨发言。会议由中国缝制机械协会陈戟秘书长主持,协会理事及部分会员代表近230人出席。
何烨在以“守正创新,变局中开启缝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主题的主旨发言中指出,2020年,全行业面对新冠疫情,共克时艰、于急难时节下显现行业担当。在抗疫复工方面,防疫设备保障生产出彩,全行业上百家企业参与,达上万次专业服务,提供装备7万台套,创造营收18亿元,协会参加国家防疫装备保障,受到国家隆重表彰;在复工复产方面,协会及时出台《行业复工复产防疫指南》,行业企业克服困难推进复工复产,3月初复工复产率达90%,4月中复工复产率达100%;在行业担当社会责任方面,协会率先提出免征2020年会费约90万元,40余家企业捐款累计300万元,向政府及企业捐献口罩、设备等防疫物资。
何烨表示,2020年全行业持续恢复向好,但未来依然充满挑战。主要表现在国际经济衰退,国内持续恢复,海外依然低迷三个特点。从全球货物贸易量来看,预计下降9.2%,全球经济将萎缩4.4%,服装生产、出口、投资分别下降10.5%、10.3%、32%,箱包、鞋靴行业出口下降超过20%,全球服装业有20%到30%的企业倒闭,东南亚等重点市场服装出口均明显下滑,疫情二次爆发造成海外消费和订单再度回落。但危中有机,缝机行业动能储备强劲,研发投入不降反增,技改投入持续加大,专利申请增长43%;结构调整显著,主导产品结构实现步进技术升级,工业缝纫机库存下降24.4%,转产防疫装备丰富产品体系;服务创新层出不穷,个性化、定制化解决方案,线上营销、租赁、以旧换新、新品体验、技术培训、上门检修等营销新模式、新内容不断推陈出新。
在总结”十三五“行业的发展成就方面,何烨指出,”十三五“期间,缝制机械行业开拓奋进,已经迈入强国行列。具体表现在:
第一,产业地位稳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升级,行业规模稳居世界 NO.1,营收增速8.92%,生产增速9.84%,出口额增速4%,工业机国际占比85%。
第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智能化转型加快,自动缝制设备占比从60%上升到90%,智能缝制产线、缝制生产系统及管理云平台建设较快推进,中高端市场占比持续提升;集中度持续提升,20强整机企业占规上企业营收比重由34%提升到56%,骨干企业市场份额增长明显。
第三,质量品牌优势渐显。主导产品质量全面接近国际先进;建立行业智慧工厂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制修订行业技术标准55项,团标5项,组织7次标准宣贯助力质量及检测水平提升,电控、智能设备类新产品、新技术标准增加;骨干企业品牌影响力提升,产品进入一流企业,旋梭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90%,自主品牌出口占比超过95%。
第四,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体系不断完善,30家骨干企业年均创新投入接近4%,行业发明专利年均增长15%;技术研发实现突破,机构优化、控制算法、设备互联、远程运维等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智能传感、机器视觉、物料抓取、云平台等新技术集成应用走在国际前列;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完成行业、企业多层次人才发展及培养体系构建,培养领军人才50余人,青年科技人才70余人,组织技能大赛3届,培养选拔技能人才2500余人。
第五,制造能力全球领先。实现装备自动化、生产柔性化、智能工厂示范化、供应链全球化。
第六,国际竞争力持续提高。行业龙头企业跻身全球前三甲,全球前十强企业中国占据六席;出口竞争力不断提升,工业缝制设备出口单价年均增长2.83%;“一带一路”市场份额年均增长6.34%;国际化运营能力提升,国内外兼并重组活动持续推进,骨干企业已建立相对健全的海外营销及服务网络。
何烨表示,基于行业“十三五”发展成绩和比对《中国缝制机械强国发展战略》目标,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已正式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但行业高质量发展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主要表现在创新响应能力不够,中高端人才缺失,行业生态有待优化。如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开发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围绕下游需求和工艺变革的深度及个性化创新不够;行业规模地位难以吸引中高端人才;低成本的同质化发展模式尚未全面转变;价格及规模竞争依然是发展主导;知识产权创新及保护有待加强。
在谋划布局“十四五”发展任务,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何烨提出五点建议:
——开启创新驱动新征程。实现产业规模新提升,产业规模稳居世界首位,建立集研发、制造、市场、服务等在内的现代缝制机械产业体系;实现技术创新新突破。突破模块化设计及机构优化、多步进独立驱动集成控制、核心缝制工艺算法和生产线平衡、新材料开发及制造专用工艺、工业云平台、缝制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实现模式创新新成就,通过个性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在线支持服务等模式和业态创新,实现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实施缝制设备智能互联及网络化示范项目,发展全套缝制设备物联解决方案,数字化产值占比达到5%以上。
——建立质效并举新理念。质量赶超国际,补质量、工艺短板,实现制造及工艺技术水平国际同行业领先;创建国际品牌,实施品牌战略,聚焦技术、品质、服务等创新提升品牌美誉度。打造5-10个综合性国际知名品牌。缝前、缝后、刺绣、零部件等领域打造3-5个国际知名品牌。效益效率提升。推动产品转型、制造升级、管理变革、服务创新来持续提升效益效率。规上企业营业利润率均值从“十三五”的6%增长到“十四五”的8%,行业人均劳动生产率达60万/年,前10强企业达到85万/年。
——构建结构优化新体系。优化组织结构,打造2-3家国际一流龙头企业,3-5家保持国际领先的创新型企业,30家技术密集型中小型特色整机企业,80家以上较强制造能力的零部件单项冠军及优势企业;提升行业集中度,行业前20强整机企业营业收入占规上企业的比重由56%提升至70%;产品服务升级,加快产品结构转向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企业由设备提供商向成套解决方案服务商升级;中高档产品供给比例由30%提升至50%;智能化产品由目前不足5%提升至30%。
——打造数字制造新模式。引进数字装备,高精加工机床、加工中心、智能机器人等占全部加工装备的比重由目前的30%提升至60%;深化两化融合,实现ERP、MES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在骨干整零企业普及率超过50%;推进数字制造,打造3-5条具有数字化零件加工生产示范产线,重点零部件(机壳、旋梭等)智能化、无人化生产线产能占比达到30%以上;建设智慧工厂,实现服装等缝制品全流程产品数字化加工制造,建成不少于10类以上覆盖下游应用领域、可真正实现设备及数据互联互通的数字化、智能化缝制加工生产线/车间。
——形成内外循环新市场。深耕国内市场,拓展产业边界。以技术创新和高质量供给来巩固中低端市场,扩大中高端份额。以需求创新和个性服务充分延伸产业边界。以成套解决方案、智慧工厂技术等为用户提供新服务、新模式,创造新价值,激发新需求。加快海外拓展,实现多元布局。围绕产业链重构和产业转移,深入拓展“一带一路”等国际重点及新兴市场。设立海外营销、服务及仓储中心,实施本土化运营,提升服务和市场响应能力,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利用全球资源,探索和推进境外生产基地、研发中心等体系建设,打造国际化企业和品牌。
何烨表示,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凝心聚力,为全面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迈进制造强国第一阵营目标而努力奋斗。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陈戟所做的协会2020年工作报告,审议并发布了行业“十四五”技术路线图,并对2020年度行业优秀专利奖获奖企业进行了表彰。
会议组织了精彩的主题发言及专题探讨环节。邀请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机床技术开发部部长兰兵、南京大学控制工程领域特聘研究生导师董健,中国服装科创院副院长刘正安先后就缝制机械制造数字化技术改造、智能工厂建设重点任务、缝制数字化与产业链融合进行了精彩的内容分享。
围绕构筑数字缝制新优势议题,标准股份总经理赵旭、上工申贝副总裁李晓峰、美时达董事长张宽、琼派瑞特董事长刘航东、宝宇副总经理阮吉庆就数字场景下的缝制供应链变革话题;琦星董事长林子春、杰克副总经理邱杨友、博盟董事长王训武、金振总经理蔡飞扬、宇信总经理李自信就数字缝制价值拓展话题,展开了两场精彩的专题探讨。发言内容精彩丰富,观点新颖犀利,研讨交流热烈充分,令与会者感到受益匪浅。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