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类为何不再分轻重工业

2013-12-24 来源:经济日报

  使用60多年的“重工业”、“轻工业”统计分类,已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从2013年下半年起,国家统计局在相关数据发布中不再使用“轻工业”、“重工业”分类。

 

  “重工业”、“轻工业”的分类标准沿袭多年,广大公众和专家学者耳熟能详,国家统计局何以放弃这一统计分类?其背后又反映出国民经济怎样的发展动向呢?

 

  “把工业行业划分为‘重工业’、‘轻工业’,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带有较为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国家统计局工业司负责人表示,当时的做法借鉴了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经验,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角度,将工业行业划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两部分。

 

  按照当时的定义,重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动力和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工业;与之相对应的轻工业,则指提供生活资料和手工工具的工业。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一些行业领域处于空白,重工业产值的比重仅占全部工业的30%左右,经济工作的重心在于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该负责人表示,当时这种简单划分适应了经济基础薄弱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方针,对于了解轻、重工业的发展状况,特别是监测重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产业格局的变化,我国工业产业结构从单一转向复杂,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轻、重工业的划分已难以对工业行业进行科学清晰的界定了。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汽车制造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汽车主要用于交通、物流等生产活动,汽车制造是生产资料的生产,汽车制造业当然属于重工业;而现在家庭及个人已成为汽车消费的主体,汽车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的份额越来越大,而这部分汽车的生产活动成为生活资料的生产,重工业已经无法涵盖。

 

  “再比如通信设备制造业,原先主要属于生产资料的生产,如今随着手机的普及,通信设备中的手机制造已经属于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因此,简单地从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角度,已难以将工业行业进行清晰的界定与划分。”该负责人说。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轻重工业分类作为一个概念性的行业划分,是缺乏行业分类标准时期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我国工业行业分类理应和国际统一标准接轨。

 

  根据联合国统计司的《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行业分类》(ISIC),我国于1984年制定了第一个行业分类标准,即《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标志着我国工业行业划分开始向国际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美国使用的《北美工业分类系统》、欧盟使用的《经济活动统计分类》、俄罗斯使用的《全俄经济活动分类》对工业行业的分类均参照了ISIC。

 

  “国家统计局目前发布的数据,均是与国际标准对应的标准行业分类数据。”该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使用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根据ISIC第四版修订的,于2012年开始执行,工业行业划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行业,41个大类行业,201个中类行业和581个小类行业。

 

  不过,该负责人同时指出,在执行国际分类标准的同时,还要结合我国特殊需要,制定并实施一些新的分类,使工业的分类、分组更加科学,更能反映工业转型升级的进展情况。

 

  据悉,国家统计局还将逐步增加反映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指标,比如在工业分类方面增设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分类和细分类,旨在更详细地反映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的变化情况。(记者 顾阳)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广告位

中国轻工业网公益广告文章页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