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湘鄂三省困局可窥全国豆粕形势
近期全国范围内爆发豆粕供应荒,除华东和东北地区外,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豆粕供应缺口,而内陆地区豆粕提货困难程度更甚于沿海省份。其中四川、湖南、湖北三省作为内陆省份中豆粕消费量较大的省份,近期均陷入了豆粕采购难的困局之中。而造成眼下困局的原因,恰恰是目前全国范围内豆粕形势的一个缩影:下游年终备货集中,上游库存不足,而沿海发运物流受阻。接下来中国粮油信息网分析师李一峰(笔者)将对上述三省豆粕市场具体情况简要分析。
当地生产企业原料紧张,豆粕供应能力有限
因大豆原料装卸便捷,目前我国大豆压榨产能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内陆省份虽有大豆压榨企业,但整体产能并不大。其中,四川、湖南、湖北三省大豆压榨设计产能总计在2万吨左右,全年产能利用率仅在6成左右,也就是说,上述三省理论上豆粕年产量约在440万吨左右。而据笔者采访调查得知,上述三省豆粕年消耗量约在1200-1500万吨,也就是说,通过当地生产很难满足上述地区豆粕需求,当地饲料企业原料采购仍需依赖沿海地区发运。那么11-12月份,川湘鄂三省大豆压榨企业生产状况又是如何呢?
四川:目前大豆压榨企业仅4家,其中两家工厂断豆停机,广汉益海11月28日刚刚恢复开机,新津中储粮维持生产。湖北:大豆压榨企业有5家,其中两家停机,武汉益海、武汉中海和黄冈中粮开机。湖南:仅岳阳益海一家大豆压榨企业,计划月底停机。不难看出,除湖北地区产能利用率尚可外,四川、湖南两省开机情况均不佳,而工厂豆粕库存与未执行合同差值较大,多数工厂即便开机生产,产出豆粕也多数以执行合同为主,现货可出货量较少。
下游饲料企业采购积极,现货供不应求
众所周知,川湘鄂三省是内陆地区的饲料生产大省,当地大中型饲料加工企业较多,其中饲料行业翘楚--新希望集团总部就设在四川成都,海大、通威、正大等大型饲料企业也均在上述三省建有工厂。年关将至,养殖企业即将进行出栏前的最后集中催肥,目前对饲料的消费量较好,而饲料生产企业也有意进行年底采购补库,因此对豆粕的采购积极性较高。但无奈川湘鄂三省豆粕库存本就不多,近期未执行合同集中点价使得工厂出货压力增大,而沿江码头豆粕到船并不稳定,使得上述三省豆粕供应水平明显低于采购需求,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沿海工厂发运困难,远水不解近渴
纵观全国豆粕库存不难发现,目前华东地区豆粕供应能力最强,现货库存高达26.3万吨,而两广地区豆粕库存虽仅在4万吨左右,但也明显好过除华东外的其他沿海省份。而华东和两广恰恰是川湘鄂三省豆粕异地采购的主要源头,为何“源头有水,下游却干涸”呢?最主要的难题就是物流紧张。依照惯例,华东地区豆粕向两湖地区发运主要依靠长江水运,劣势在于发运周期过长,由于目前市场上对于豆粕价格强势的持续时间存疑,到货周期延长很难接受,因此两湖地区供应吃紧,华东豆粕发运量反而下降。而两广地区豆粕外发主要依靠公路汽运,今年汽运新政实施后,限重检查严格,豆粕物流成本增大不说,发运车辆都吃紧,因此严重影响了两广豆粕向西南发运的进度。此外,汽运运费大涨使得沿海豆粕价格与川湘鄂当地豆粕报价形成倒挂,因而近期发运寥寥。
总结上文,内陆地区豆粕供应缺口的形成,除了供需失衡的影响外,物流掣肘影响更甚。其实反观全国豆粕形势,上游供应不力,下游采购着急,中间运输困难,恰恰也是造成全国豆粕供应紧张的根本原因。那目前的困境何时能解?中国粮油信息网分析师李一峰认为,短期内豆粕供应难的困局难解,在上一篇文章中,笔者计算过,未来两个月大豆进口量虽较大,但折算成豆粕产量后,执行合同都显吃力,供应缺口很可能继续扩大,因此手中没有基差合同的厂商,也只能选择随行就市的采购策略,而持有12月基差合同的厂商,可以选择12月初点价了,因为基差点价的价格远低于市场现货报价,厂商大有利润可图。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