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中国缝制设备企业的资本运营

2014-04-21 来源:中国缝制设备网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缝制设备企业开始积极尝试各种资本运营手段,以应对危机带来的市场挤压和资金周转问题。低迷的大环境刺激着中国缝制设备企业在力求保持其应有的发展优势之外,更加大胆地进行资产重组、海外并购、上市融资,从而使得中国缝制设备企业资本运营方式的合理化进程加快,资本投资模式的创新性得到加强。

◆资产重组助力发展
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环保门槛抬高、美国次贷危机导致需求萎缩……众多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都在面临挑战。就中国缝纫设备产业链上游的纺织服装业为例,近几年来裁员、重组的事情比比皆是:广东东莞曾有企业因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一次性裁员3395人;山东樱花纺织集团曾因过度扩张,资金无法周转,负债8.9亿元,被山东如意集团重组。就中国缝制设备企业而言,作为中国制造行业的核心产业,企业资产重组也是在经济环境和生产环境相互作用下必行的资本运作手段。
2009年,中国缝制设备行业龙头企业--飞跃集团核心业务重组成功,由浙江台州的星星集团有限公司、飞跃集团有限公司、台州市椒江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正集团有限公司、钱江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7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了浙江新飞跃股份有限公司。这一重组开创了浙江企业界抱团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范例。飞跃集团将缝制设备业务全部注入"新飞跃"后,其发展的重点主要就放在了再生资源、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环保、高科技产业。重组后飞跃集团的负债率已降低至合理水平,负债率则不到50%。
中国缝制设备企业的资产重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成就了企业本身,实现了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企业向合理经济规模和专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国缝制设备原创品牌的成长,对促进缝制机械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海外并购触手可及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荡,让一些公司下了“地狱”,也让一些公司上“天堂”。对于拥有巨额财富基金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他们不得不面对华尔街上满大街的减值资产,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也不得不为此埋单。但同时,一些中国企业家也发现,一些原来遥不可及的并购目标,忽然近得“触手可及”,收购的价格也越来越有吸引力……
2013年3月,上工申贝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上工(欧洲)控股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欧洲最大缝制设备制造商——德国百福工业机械有限公司; 2010 年 8 月,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瑞士事坦格(Steiger)……这些公司都成功进行了海外并购,提升了企业国际知名度的同时,也为企业在国内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品牌效益。

◆海外并购提升企业价值
在目前的中国缝制设备行业中,通过并购海外企业获得本土企业全方位提升、快速走向国际化的办法已成流行。对于一个具有雄厚资金支持的国内纺机企业来说,获取海外先进生产技术,以解决自身发展遭遇的攻坚瓶颈,是实施海外并购最直接的目的。
2010 年 8 月,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收购瑞士事坦格(Steiger)是跨国并购的典型案例。慈星高层认为,虽然慈星的技术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已经遥遥领先,但与国际同行一些顶尖技术相比还存在差距,而技术的提升需要持续的创新投入。即便如此,慈星对事坦格的并购,在短期内的确实现了企业科技水平和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通过慈星海外并购事坦格的案例,我们能非常清晰地看到中国缝制设备企业海外并购最明显的价值就是提升国际知名度,以及因此带来的品牌效益。慈星收购事坦格,不仅有了直达高新技术的捷径,更获得了慈星所缺少的国际品牌影响力。“慈星电脑横机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横机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并不高。但是如果要在短期内通过投资和营销来塑造品牌形象,并不现实。”慈星选择收购一家世界级的品牌公司,就是为了实现其品牌经营战略,提高国际知名度。
另外,杰克控股集团在德国成功收购了两家顶级自动裁床企业奔马 (Bullmer)和拓卡 (Topcut),并将两家企业整合后新成立了德国拓卡奔马(topcut-bullmer)公司。杰克控股集团董事长阮福德曾表示,“并购后,杰克供应的产品更为丰富,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行业的全套供应商。对于杰克集团而言,更方便其接手在当地的营销渠道,有利于继续扩大海外销售。”

◆海外并购,易忽视核心技术
虽然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屡见不鲜,但成功的却并不是很多,究其原因,未能获得并消化海外企业的核心技术就是一个方面。
中国缝制设备企业海外并购,虽然能使其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大幅提升、产能增加以及市场拓展,但通过海外并购获得海外企业的核心技术却不是那么容易。很多中国缝制企业在海外并购完成之后,由于当初并购目的明确度不够,通常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层面,忽略了技术消化的进程和节奏,没有及时充实自身企业技术人才力量,加之与外方企业缺乏技术层面的深入沟通,总认为收购外企产能,获取表面快速的国际知名度就是成功,却恰恰忽视了海外并购中,最重要的价值是获取海外核心技术。

◆中小缝制设备企业融资步履艰难
目前,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缝制设备企业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资本投入十分重要。然而,自去年以来融资难一直限制着国内本土中小缝制设备企业的发展。
此外,从外部环境来看,产业壁垒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民企的发展。在我国,市场进入壁垒是阻碍资本流动和民间投资发展的直接原因。
一方面,投资审批制度对民间投资的壁垒,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所规定的大量有关市场准入的政策性文件和相关条例,没有随着新政策和规定而及时改变,以至于民间投资在很多领域还存在着禁区,允许民间投资进入的领域,投资依然受到一些政策的歧视;另外,在要素使用、税收等方面对民间投资者也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壁垒。
这些因素导致中小缝制设备企业市场竞争力更弱,加之本身生产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另外,自身管理不规范,很多中小缝制设备企业都是家族制企业,企业经营者自身文化水平不够,管理能力跟不上,信用观念淡薄,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问题也导致企业逃债、废债等现象的出现。
这一系列问题也都直接成为投资者的担心和顾虑。由此观之,中小缝制设备企业畅通的融资渠道还有待开发。

◆缝制设备企业投资新模式
投资上下游资源整合,完善上下游供应体系
中国的缝制设备企业除了在经历着资产重组、海外并购外,对资本市场的游戏规也越来越看得清楚。资本运营不管通过怎样的方式,资金不管怎样流动,一定都是要基于企业技术,产品,服务等核心的发展。只有如此,上下游的资源才能使资本运营的目标朝着企业希望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中国的缝制设备企业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投资服装上下游资源整合、完善自身企业服务体系、建立创新合作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缝制设备制造业在技术和质量方面的革命性发展,缝制设备制造业与服装服饰业的上下游关系正日益向互为支持、互为作用的互动关系转化。
缝制设备代表企业中捷集团率先通过中国“品牌大奖”这一公共平台资源,建立了一种中国服装行业与缝纫机行业的全新合作模式,中捷先后推出“服装企业高峰论坛”、“穿梭中国行”、“装典时尚”等一系列延续活动,加强了与品牌服装企业的紧密互动,直接将触角伸向缝企行业的终端。
另外,中捷集团成立了销售、物流、服务三位一体的多功能服务中心,并不断的完善其服务,为国内外各大服装品牌提供系统化、规范化的最佳服务,成为众多服装企业的首选合作伙伴,向成为全球服饰设备运营商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与服装行业的纵向战略联盟,中捷集团已经慢慢从上游接近终端,步入公众视野。正如中捷缝纫机董事副总经理张志友所言,服装设备运营商与服装行业的携手,开创了中国缝制设备行业与中国服装行业的全新合作模式。

◆缝制设备企业投资O2O电商模式
O2O的电子商务模式时代正在悄然地向我们走来,企业开始关注全新的线上营销模式,电子商务逐步取代线下。据悉,中国未来的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会达到10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将超过1.8万亿元,中国也将由此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零售国。简言之,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哪家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占据了优势,他们就有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我们把视角转向中国的缝制设备行业,电商思维已经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认可,网络销售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缝制设备企业奥瑞科技公司,在企业转型升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就走出来自己的特色。奥瑞科技公司在2011年搭建奥瑞易购网上商城,期间,该设备品牌在电商道路上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2013年10月,奥睿科技公司的淘宝商铺正式上线,经过大半年的运营,奥瑞科技网上商城收益已达2千万,有力的证实了缝制设备行业进入电子商务的时代已经到来。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