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时仪器通史》今年将出版
近日,编者从中国钟表协会获悉,从策划到出版面世历时十七年的鸿篇巨作《中国计时仪器通史》(英文版)今年将出版发行。
《中国计时仪器通史》自2011年6月出版发行以来,受到了业内外读者的热情关注,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首版发行已销售一空。在2011年9月荣获北京青年周刊评选出的2011BQ钟表文化贡献大奖之后,2012年12月又荣获了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
《中国计时仪器通史》这本凝聚着中国钟表行业和科技史界数十位学者、专家的心血,以它强大的编写阵容,丰富的史料,总结性填补空白之大型著作的地位赢得了该奖,这是对本书出版的充分肯定和至高的嘉奖。
纵观中国计时仪器发展的历史,是在世界同行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作为向世界宣传中华文化的内容之一。2012年,经安徽教育出版社申报,《中国计时仪器通史》被列选入“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项目”。
“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项目”。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的一项实施内容,通过资助图书出版,让各国读者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推动我国出版企业走出去,从而实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在该书被列入“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工程项目”的同时,出版社以“英译本”与美国全球按需出版公司签署了合作出版协议。
出版社在寻找译员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在组织“上、下卷”编写的史学会和钟表协会范围内未能物色到合适人选的情况下,安徽教育出版社请到了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协会著名翻译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原副研究员伍义生先生,伍先生欣然答应担当翻译并组建精干的翻译团队。在伍先生的带领下,翻译团队不畏艰难,联合攻关;原作者也积极配合,答疑解惑。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系主任石云里教授在百忙中帮助审核了翻译样章。经翻译团队奋战一年,终于如期完成150多万字的英文翻译任务。
目前,英文版已经进入排版校对阶段,预计2014年深圳国际钟表展览会前夕由美国全球按需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可以预见,《中国计时仪器通史》(英文版)的出版发行将是我国钟表界的一件盛事,是我们钟表行业和计时仪器史学界向中华人民共和国65华诞奉献的一份厚礼。
附:《中国计时仪器通史》简介
《中国计时仪器通史》分为古代卷、近现代卷,全书中文文字约130 万,插图约1200幅,图文并茂。著名天文学家王绶琯院士、著名科学史家席泽宗院士任全书的总主编。上卷由中国计时仪器史学会主持编写,由陈美东研究员和华同旭教授主编;下卷由中国钟表协会主持编写,由张遐龄和吉勤之任主编。
古代卷集半个世纪的学术之大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古代计时仪器的发展轨迹,以史料(包括文物)的广泛收集和整理为基础,辅以必要的复原和模拟实验研究,充实了各个部分的内容,补齐了诸多环节(如各式日晷的天文、数学原理的论述等)。包括:时政制度、漏刻、日晷、机械计时器等4篇。
近现代卷首次整理我国钟表行业的发展轨迹,对清代宫廷与民间对西洋机械钟的吸纳、仿制与发展;对近代机械钟和现代中国机械、电子钟表的技术引进、研制与创新;对现代各类原子钟的引进和自主研制等等做了系统梳理,对中国计时仪器史中近现代研究这一薄弱环节做了填补空白的基础性工作。包括:综述、清代机械钟、时钟、表、特种计时仪器、钟表外观件、钟表元件、材料仪器设备、原子钟等9篇。
本书以技术为主线,全面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计时仪器发展的历程,填补了中华民族数千年计时文化研究的空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书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计时历史的了解,它初步建成了中国计时仪器史的学科框架,它是中国科技史、天文史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素材。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