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产量15年首降 行业集中趋势明显
我国的电动自行车行业正处于十字路口。
来自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规模前50名的电动自行车企业产量同比下滑1.98%,电动自行车所需塑件出货量同比下降超30%。这是电动自行车行业15年来首次出现产量同比下滑。
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研究室相关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动自行车行业已接近饱和,正在步入行业拐点。
据统计,目前实际生产电动自行车的企业已经从2000年的2000余家,锐减到现在的700多家,约三分之二的生产企业陆续退场。另一方面,几大巨头却逆势扩张,行业优胜劣汰趋势明显。
禁令挡不住建厂热潮
2005年珠海成为国内首个通过立法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的城市,尽管“禁电”声不断,但电动自行车行业却逆势扩张,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从2005年的0.2亿辆增长到目前的近2亿辆,总产值超1000亿元。
广东是全国电动自行车政策最严的省份,省内多地已经实行或计划实行禁售超标电动车。除珠海外,2006年广州也开始实行 “禁电”,随后佛山、中山、东莞、惠州等多地陆续加入“禁电”行列。
但禁令仍阻挡不住行业巨头进入广东设厂的热潮。位于东莞黄江镇的一家占地不到30亩的工厂是绿源在2013年3月份建成的。两条长达60米的生产线,100多位工人,经过10余道组装工序后,一年有20万辆的电动自行车从这两条生产线上输出,流向各地。
在行业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绿源方面表示仍保持着30%的产销增长率。9月份更是实现同期1.6倍的增长,逆势上扬。绿源集团华南事业部总经理李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目前看来,集团今年产销增长率将超过30%。“30%只是我们初步核算的数据,实际肯定不止这个数,今年华北、华南市场表现很好。”
就在广州“禁售电动车”规定震动全行业之前,8月份,绿源第6个生产基地——山东沂南千亩产业园正式投产,该产业园总投资20亿,年产能达200万辆。集团高管们一边为广州“禁售令”四处奔波,一边谋划着绿源的下一步扩张。据李松透露,目前绿源在佛山、广西都在谈项目。
除绿源外,雅迪的发展势头同样迅猛。据雅迪官网介绍,雅迪目前在国内拥有天津、江苏、浙江以及广东东莞4大生产基地,产能达600万辆。截至2013年,雅迪已经连续8年保持着30%的产量增幅,预计2014年销售额将突破100亿元,并计划于2015年在香港上市。
雅迪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周超表示,在今年行业发展放缓的背景下,雅迪前三季度产量增速并未下降。100亿元的销售目标预计今年能够完成。“由于行业产销量向品牌化企业集中,公司产能还依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未来公司仍将继续扩大产能。”周超说。
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爱玛、雅迪、新日、绿源等十家一线品牌已经占到总产量的47%。江苏省自行车电动车协会理事长陆金龙告诉记者,整个电动自行车行业包括上下游产业链,总产值已经达到了2000亿元。
中小企业逐渐减少
8年前,刚初中毕业的刘鹏没有想过,8年后,他每天的生活将会是为了自己的小厂而四处奔波。2006年,在结束百无聊赖的初中生活后,刘鹏没有继续再进高中,而是待在父亲的修车店里,开始学习修车的手艺。
当时,电动自行车正处于井喷式发展的黄金阶段。意识到电动车行业的高毛利及蕴藏的巨大市场需求后,刘鹏与好友张光(化名)合伙在广东深圳开办了自己的电动自行车小工厂,当上了小老板。
由于资金有限,工厂规模并不大,生产方式也相对大企业简单。工厂只有1条生产线,所有电动车零部件均来自供应商,工人只需将外购来的配件组装成一辆电动自行车即可。
由于企业小,为了节省生产成本,刘鹏的工厂零部件并非来自行业内知名供应商。他们有自己拿配件的渠道。“浙江、江苏零部件比较多,采购有价格优势,”张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经历刚开始创业的艰难后,刘鹏的生意随着电动自行车的行业黄金期,慢慢上了轨道。后来厂房换大了,生产线加长了,工人也增加到了50多人,月销量也上升到了3000台左右,拥有三四十个稳定的经销商。
再后来,为顺应行业潮流,刘鹏又建了一个小工厂,专门生产锂电电动车,目前锂电车月销量已过千。“这几年,月产销量还有一定上升,但由于没有更多资产投入到品牌推广上,销量上升幅度很小。”张光介绍道。
在电动自行车行业里摸打滚爬5年,张光对于行业内企业的兴起衰落早已见多不怪。“电动车企业是越来越难做了。”但在他看来,因为处在政策环境较严的广东,中小企业消失的主要原因更多是因产业不达标而不断被行政处罚最终只好倒闭,而不是传统的市场淘汰造成。“我认识几个朋友,他们(的小工厂)都破产关门了。”
张光介绍,那些小厂因为没有技术,生产工艺落后,他们无力生产达标产品,甚至连速度都无法达标。包括他们自己的工厂在内,车速不具备可调节功能,为了保证满足消费者需要,出厂的产品往往都是超速产品。
张光介绍,由于广东监管严格,工商部门每个月都会到电动自行车企业检查。“大厂可能三个月查一次,小厂一个月可能就会被查两三次。每次检查,遇到超标车就没收,每没收一次工厂就可能损失十几万元。周而复始,小工厂只好关闭。”
除此之外,小企业还需要直面来自于行业内的“价格战”。电动车行业由于门槛低、产品同质化严重,“打价格战”成为部分生产企业争夺市场屡试不爽的招数。行业巨头如此,中型企业如此,小企业更加如此。
在绿源、雅迪等巨头的官方网站,有关促销的企业动态新闻随处可见。广东本土企业台邦推广部部长李运环也告诉记者,台邦电动车的市场价格属于中等偏低的价位。“目前,台邦主要在做性价比,把量先做起来。”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铅酸电动自行车毛利一般为15%,锂电则能达到20%。而张光告诉记者,小企业铅酸电池的毛利一般在10%以下。刘鹏表示,整个电动车行业政策不明朗,行业一年不如一年,小企业租厂房、工人伙食、工资等开销逐年提高,“开销大拼价格自然拼不过,就得亏。亏几个月半年可以,但长期亏下去肯定不行,只有倒闭。”
行业拐点尚不明朗
面对中小企业的消失,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研究室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这是市场自发行为。她认为,今后产业将会被分为三大阵营:一为10强品牌阵营,多为世界品牌;二是国内名牌,这个阵营大概有50家企业;三是区域品牌阵营,有约80家~100家。
她指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竞争力上先天不足,不一定非要跟龙头老大拼个你死我活。要善于在产业链中调整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的定位,方能在“大浪淘沙”中获得生存空间。
但对于电动车行业是否进入拐点这个说法,行业协会及企业高管说法并不一样。包括大中小型生产企业在内的多位企业高管认为,电动自行车市场还远远未达到饱和。
上述人士则认为,电动车行业市场趋于饱和,行业进入了 “新常态”的拐点阶段。绿源董事长倪捷则表示,1~7月份,电动自行车销量同比首次下降,更多的是宏观环境低迷的原因,市民二次购买、每年新增毕业生群体以及开车一族等,是电动自行车潜在的三大需求点。
陆金龙告诉记者,同比下降的数据是单独对电动两轮车统计的数据。他表示,电动自行车企业在下沉二三线城市,但同时电动三轮、四轮车抢夺了部分电动二轮的市场,对电动自行车造成了一定冲击。“如果算上电动三轮、四轮,整体电动车产量是同比上升的。”
“不能说是 行业拐点 ,拐点是往下走。事实上,电动自行车行业产量并非往下走,而是逐渐趋于平稳发展的,”陆金龙说道。
在采访中,多家行业巨头认为,电动自行车行业销量正在向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的优质企业集中。李松向记者表示,目前行业缺乏一个真正能引导及规范行业的组织。包括绿源、爱玛、雅迪等几大行业巨头已经达成共识,共同筹备广东电动车商会。他表示,希望通过巨头的努力,剥去电动自行车“民生、草根”的产品形象,“把电动自行车做成一个民族产业,引起政府的重视。”
相关新闻
- 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2014/11/18 9:40:11
- 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2014/11/18 9:40:11
- 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罐头产量同比增长32014/11/18 9:40:11
- 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罐头产量同比增长32014/11/18 9:40:11
- 2014年前三季度家用吸排油烟机产量基本2014/10/24 11:49:16
- 2014年前三季度家用吸排油烟机产量基本2014/10/24 11:49:16
- 9月份家用燃气热水器产量绝对值成为2012014/10/24 11:45:34
- 9月份家用燃气热水器产量绝对值成为2012014/10/24 11:45:34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