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市西峰区妇女成为香包刺绣产业主力军

分享到: 更多
2015-09-07 来源:中国就业网

在甘肃庆阳人的生活中,香包刺绣品是个有着浓厚传统的吉祥喜庆艺术品,被称之为“耍活”。西峰区肖金镇的刘兰芳早年对香包刺绣品喜欢得不得了,时不时地会把村里妇女的绣品买下来存起来。2002年,刘兰芳带着村里收来的1000双鞋垫到上海,她万万没想到,民俗产品博览会展位不仅要提前预约,而且还得缴费5000元。5000元对于甘肃农村的刘兰芳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后来刘兰芳找到一个甘肃老乡,对方答应给她腾一块四个手掌那么大的地方摆香包。一位来自俄罗斯的老太太,在展台前看了好一会,赞不绝口,一下买了15双鞋垫,让刘兰芳信心大增。这条路一走就走了10年,2012年,北京一家外贸公司找上门来,说要定制一批香包出口韩国。经过一个月的加班赶工,一笔近2万只香包的出口生意做成了,小香包走向大世界的大门由此打开。现在,刘兰芳香包刺绣品的出口生意已经做到了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五个国家,这位不懂外语的农村妇女,如今说起香包外贸,也有了自己的一套生意经。刘兰芳创办的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经带动4000多户农民定点加工香包,每年为从业的村民每人平均增加一万元收入。2014年12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以《小香包西游记》对刘兰芳夫妇创业事迹做了报道。刘兰芳是西峰区通过从事香包刺绣产业实现创业梦想,人生出彩的万名妇女大军的一个缩影。

2002年以来,庆阳市、西峰区审时度势,抢抓机遇,解放思想,努力开发“红黑绿黄”四大资源(黄即岐黄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为代表的黄土地域文化),采用行政推动、能人带动、企业引动,市场拉动相结合的办法培育香包刺绣这个“文化名片”,推动香包刺绣民俗文化产业从粗放型向精工型转变,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季节型向常年型转变。2002年至今,庆阳市连续举办了13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大力推广扶持香包刺绣产业。

按照“三贴近”(贴切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三突出”(突出经费投入、突出基地建设、突出技能鉴定)的培训要求,近年来,西峰区妇联联合庆阳市凌云服饰公司、工艺美术大师巡回10个乡镇、街办,年培训2700多名妇女,88%以上的受训人员能按工厂标准绣香包刺绣。

众人拾柴火焰高,万紫千红才是春。群众大规模的参与、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创新设计、骨干企业对品牌的注册、推介,为香包刺绣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西峰区已创办香包营销公司56个(其中注册公司33个),香包网站6个,生产大户300多户,从业人员12000余人,年生产香包等民俗文化产品350万件,产值达5000万元。全区37名高级技师被告命名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