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品和系统 谁能代表智能家居的未来

分享到: 更多
2015-11-26 来源:IT168

       根据JuniperResearch的预测,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在2018年将达到710亿美元。千家网也预计智能家居近几年开始迈入快速发展期,201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03亿元,至2018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1396亿元人民币。

 
  作为物联网领域发展最迅速、产品最接地气、市场规模最大的产业,智能家居一直备受关注。但是,关注度是有了,真正的万亿级的市场规模还没有发展起来,智能家居产品还没有真正实现产品落地。不过,智能家居这个市场真正发展起来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节点已经不远了。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智能家居这条路该怎么走,才能为即将到来的市场做好铺垫呢?
 
 
  目前,按产品宏观数量上来进行区分,智能家居的发展模式大致分为单品和系统两种。单品和系统的竞争由来已久,单品的代表性公司著名的例如谷歌Nest,以做智能家居系统闻名的例如国内物联,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思路。单品和系统到底哪种发展方式更靠谱呢?我们不妨具体分析一下。
 
  单品化
 
  从消费者的需求和接受程度来说,单品化似乎更受市场的青睐。不管是市面上推出的智能插座、智能炫彩灯,都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原因有二,首先智能家居市场还没有铺开,人们对智能家居这个概念认识还不足,对智能家居用品还没有一个切身的体会。所以单品化的智能家居更容易打动消费者,消费者抱着尝鲜的态度买回家先感受一下。其二,单品化智能家居由于研发成本低,所以市场价相较于系统化的智能家居价格较低,比较亲民,消费者也容易接受。
 
  从厂商的角度而言,很多厂商通过转型升级,或者初创型的公司进入智能家居领域,在资金、技术、渠道销售、市场经验积累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所以从单品化开始入手,不仅能够节省研发和投入成本,而且能够让不专业的消费者简单、有效的接触、体验智能家居,快速明白智能家居的功能、应用、利益点等。
 
  但是单品化的不足之处在于,功能单一、可扩展性差、和其它产品不兼容、不利于用户对智能家居的升级等。由于目前行业标准尚未统一,如果用户购买了不同品牌不同技术的单品,由于产品不兼容就需要不同的APP等移动端控制方式,而且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产品越来越多,操作过程也会越来越复杂。同时,单品化可实现功能少,不能满足居家安防、环境调节、照明管理、电器控制等多方面的需求,不算严格意义上我们想要的智能家居。
 
  系统化
 
  走系统化发展道路的厂商,重在智能家居系统和生态链的打造,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智能家居系统。系统化的智能家居能够涵盖更多用户需求,同时也带来了居家品质的提升和时尚快捷的生活体验。现在家里的电气设备非常多,对居家安防需求、环境调节等生活质量的提升要求也随之上涨,智能家居一键式联动设备和环境调节、安防报警等多种实用功能能给用户带来系统化、完整的智能生活体验,这一点是单品化智能家居不能比拟的。
 
  而且,做系统化的厂商,一般对于行业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有自己的技术、研发、产品线和解决方案,公司综合实力和行业经验比较充足。系统化的智能家居发展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包括目前单品化的智能家居,也只是物联网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最终还是要回归系统线路,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
 
  目前系统化的智能家居之所以不够普及,首先是消费观念还没有达到,其次是系统化的智能家居价格不够亲民,普通用户不容易接受。在技术、解决方案、产品线等方面,像物联这种专业的公司已经很成熟了,该怎么普及最终还是市场这一环。
 
  我们该怎么看待单品化与智能化呢?我们也提到了,单品化最终也会向系统化靠拢,走系统化的发展道路。虽然谷歌这样的大公司推出了智能恒温器和烟雾报警器单品,但是其发展目标还是奔着系统化去的。去年6月,Nest宣布其产品允许其他厂家开发应用平台,打造智能家居的开放性平台,从而促进智能产品的落地。同时期的三星曾经推出了智能家电、智能灯泡等单品,但其后2亿美金收购Smartthings,最终还是奔着智能家居系统而去。与谷歌、三星同级别的苹果公司,一开始就把目光瞄准了智能家居系统,而没有推出单品,其推出的Homekit平台,就是对其他的智能硬件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统生态圈。
 
  其实,智能家居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单纯的智能家居单品根本达不到用户追求的安全、节能、时尚、快捷的智能家居生活。要想营造一个高标准、高品质、高品位的家庭智能化,单品最终还是会向系统化靠拢。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单品化可能推开了智能家居的大门,但是系统化已经在构建智能家居的宏伟蓝图。单品化更像一个行业的过渡,最终还是会回归系统化。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